如何教出略读课文的“味道”
——以《黄继光》教学为例
2022-12-31叶永鹏
文|叶永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实施,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突出。这是因为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它所承载的教学功能变强,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当下,教师们对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略读课文如何教出“味道”?是什么都可以略,还是“略中有精”?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黄继光》教学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确定目标,明确方向
课堂教学始于教学目标,也终于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往往容易走两种极端。一是简单复杂化,目标过多、过细甚至超纲;二是主观随意化,教师对略读课文的定位不高,认为略读课文没有可教之处,因此目标制订过于简单随意化。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出发点,结合文本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订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确定略读课文的基本目标,我们可以从略读课文的共同点“提示语”着手,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其次是根据学情,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与发展需求制订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得到提升。
《黄继光》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因此,我们将重点落在这一语文要素,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此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还来源于课文题目下方的导语,这段导语与单元语文要素息息相关,也是给学生的学习提示。这篇课文的导语为:“读一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当他们能够讲述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时,就说明学生对文本的重要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了解得并不多,而查找材料可以作为课内学习的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形象,也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另外,学生还可以使用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自主阅读“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默读课文,说一说黄继光的英雄事迹;(2)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从文中体会黄继光是个怎样的人;(3)自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精选内容,凸显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过去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同样的课文在A 教材中是精读课文,在B 教材中可能会是略读课文,单从文本来说没有区别,但从教材的体系上来说,两者的教学功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略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学时就要做到“断舍离”,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择其重者而教之,读深、读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目标引领内容,通过重点内容教学夯实核心目标,同时又不让略读沦为无效略过,可以适当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如常规的课文朗诵、字词、概括等,有所引导地让学生预习课文,课堂上进行检查落实,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黄继光》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文本的教学内容。一是借助资料,了解人物背景。抗美援朝战争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黄继光,学生只是知道他是一名英雄。课前让学生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关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对特定历史下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教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二是提炼关键信息,了解黄继光英勇战斗的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三是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抓住描写黄继光的语言、动作等词语进行批注,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四是迁移运用,运用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自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三、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关于略读课文怎么教,我觉得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观点既精辟又中肯。他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可见,教学略读课文的意义就在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关注学段目标,领会编者意图,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找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阅读方法、经验进行运用、迁移和升华。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样也是讲述英雄的故事,从写作方法上看,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把重点难点落在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上。教学《黄继光》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方法、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才能将精读课文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黄继光的高贵品质,可以将文本阅读分三步走:
一是自由朗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事情的来龙去脉,对黄继光英勇顽强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定位。
二是默读批注,找出有关描写黄继光的重点段落,特别是描写他语言和动作的词句,进行圈画,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这一层次的默读不仅渗透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训练了学生捕捉关键内容的能力。
三是精读感悟,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黄继光的动作、语言,如主动请缨时坚定的语气:“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又如匍匐前进时顽强的动作:“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再如舍身堵枪口时的英雄壮举:“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学生通过品读深入挖掘黄继光的行为和语言,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了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三步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读书,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对黄继光人物形象的内化与延伸……最后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开展交流,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描写人物的特点”,为习作“我的自画像”做准备。而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在学生遇到疑惑之时或者浅层理解之处,及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如分析黄继光的人物形象时,学生都能够通过黄继光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其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但更深一层的家国情怀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得到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人文主题的升华、爱国主义的内化。这样,学生在自学“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时,才能够真正地读懂钱学森的人物形象。
四、群文阅读,拓展延伸
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教师可结合本单元重点,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人物形象描写特别鲜明的书籍,引导学生去关注书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而打通单元内课文之间、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的学法之间的联系通道,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