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2022-12-31古文姝杨文臣李英豪钟丰羽唐梅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病机临床对照组

古文姝 杨文臣 王 婷 李英豪 钟丰羽 唐梅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黏膜腺体萎缩为其主要的病理表现,并伴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当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在中度以上,则有癌变可能。CAG 通常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四,目前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1]。瑞典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1/50 的CAG、1/39 的肠化,以及1/19 的胃黏膜异型增生在20 年内发展为胃癌[2],因此合理规范地预防和治疗CAG 迫在眉睫。西医学中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发现病因,去除病因,如提升胃肠动力、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给予黏膜保护剂[3]。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且易复发,不良反应多。中医利用其本身的独特优势,辨证论治,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

1 中医病名

CAG 并未在传统中医学中明确提出,现代中医学根据其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嗳气频作、纳差泛酸等症状将CAG 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吐酸病”范畴。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记述:“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记载道:“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两位大家描述了胃痞具有胃脘部胀痛,胸闷痞塞的特点。

2 病因病机

各位医家凭着对CAG 的多年的治疗与研究,提出了关于CAG 病机的不同看法。郑世豪等[4]认为“土得木而达”,在治疗脾胃病的同时,注意治肝,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刘启泉教授认为气机不调为CAG的基本病机,临床上“随变而调气”调治CAG,常得佳效[5]。汪龙德提出在治疗和预防CAG 和癌前病变时,从虚、湿、郁、瘀着手,此过程亦为CAG 病情加重的过程[6]。潘慧琴等[7]通过研读经典和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胃精伤败,得出了伏燥引动化燥造成腺体萎缩的结论。徐伟超等[8]较前人认识增加了络病、浊毒等认识。张芬等[9]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特色性的引入了脾阴学说,脾体阴而用阳,若脾阴不足,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达胃腑,胃腑失养,胃固有腺体萎缩。各位大家主要从本标关系和脾阴学说、胃精衰败、络病浊毒等角度提出了对CAG 病因病机的认识。笔者认为本病多为患者素体虚弱,气滞、血瘀、食滞、湿阻兼夹为患,因虚而滞,虚滞交杂。

3 辨证分型

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指出CAG 证型主要从气阴、脾虚、湿热,淤血等角度进行分类,以脾胃虚弱、肝胃气滞多见。但由于中医自身的独特性与灵活性,各位医家们从病因病机、阴阳气血、病理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关于辨证分型自己的认识。朱西杰教授认为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证的特点变动常随病机演变而异[10]。他将CAG 的中医辨证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刘建平认为中医辨治应该以阴阳为根本,气血为纲要,阴为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气血不足;阳为肝郁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蕴,提出了“调、益、化”的治则经验[11]。曹志军在指出常见证型的同时进一步指出[12]患者的病理象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不同中医证型中,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程度和黏膜病理萎缩程度明显不同。虽然医家对CAG 病机和辨证分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但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无法大范围地应用下去。中医基础理论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并有望于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4 中医治疗

4.1 中医内治

4.1.1 辨证论治 CAG 传统上多从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胃阴不足等证型论治,临床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逍遥散、石斛养胃汤等予以治疗,以达到健脾和胃、疏肝解郁、滋阴养胃的目的。刘蔚等[13]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加减可升高脾胃虚弱型CAG 患者血清PG Ⅰ、G-17、PG Ⅱ水平,减轻患者胃部损伤,控制疾病进展。马燕等[14]发现加味逍遥散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该方在促进溃疡修复、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等方面促进胃镜下组织学修复程度更快,炎症控制效果更为明显。吴玉等[15]临床试验显示,石斛养胃汤治疗CAG 胃阴不足证效果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之一,其灵活性强,作用靶点准确,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也得到了现代实验的证实。需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挖掘中医学的宝库。尽管中医药方禁住了临床和实验的检验,但临床上缺乏CAG治疗长期疗效的追踪方面的内容,预后复发情况没有得到相应的记录。

4.1.2 经方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典籍丰富,尤以仲景方为著。仲景方不仅历经千年的检验,也在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常雪[16]通过HE 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相应指标,发现加味黄芪建中汤可能通过调控Ki67、caspase3、Cyto-C的表达来改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调节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凋亡失衡状态达到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的。白春颖等[17]纳入80 例CAG 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不仅发现加味四逆散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检查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而且随访半年患者的复发率也大大降低。李慧臻等[18]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及四联杀菌法可通过调控趋化因子CXCL9、CXCL10,降低炎症因子IL-17A、IL-6、IL-22 表达,发挥治疗CAG 的作用。

4.1.3 验方 还有学者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方药知识后,辨证施治,灵活组方,从健脾、益气、疏肝等方面着手,自拟方剂治疗CAG。如周婉迎[19]自拟补气化积方,诸药合用使胃黏膜的炎症得到抑制,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胃黏膜的功能逐步恢复正常。陈少忠等[20]以疏肝理气、和中安胃为法,自拟疏肝安胃汤治疗CAG,效果显著。曾荣老师运用安胃消萎汤功在健脾为先,行气消食为辅,温养燥湿为佐[21]。中药品种丰富,方剂组成变化无穷。各位医家在扎实打好基本功后,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组方,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4.2 中医外治

4.2.1 针灸治疗 中医内治效果显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中医外治也占据着中医药治疗的半壁江山,其中尤以针灸为著。王坤等[22]通过检索数据库,利用软件分析发现针灸治疗CAG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最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王芳等[23]纳入98 例CAG 患者,分别予以毫火针疗法和原络通经针法,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胃泌素水平。金佳燕等[24]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大鼠“足三里”穴区组织CK18、CK19、肥大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缓激肽的表达,发现针刺联合艾灸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由此可见,针灸治疗CAG 不仅临床效果肯定,而且在动物实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具有简、便、廉、验、效的独特优势。

4.2.2 其他疗法 除中医代表性疗法中药配伍及针灸外,中医其他疗法如火龙灸、穴位埋线、四逆足贴、耳穴压豆法等方法在CAG 治疗研究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妙[25]通过火龙灸与常规西药组进行比较,发现火龙灸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情况均得到改善,且明显优于西药组。白文筠等[26]发现穴位埋线组血清G-17、PGⅠ、PGⅡ含量及PGⅠ/PGⅡ均升高并优于对照组,且6 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李慧[27]研究证明了四逆足贴联合养胃颗粒治疗CAG 效果显著,可能与改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及PGR 比值有关。牛社辉[28]发现萎胃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CAG 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3 中医调护

古语曾云:“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上医与中医的“治未病”异曲同工,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其主要就是通过中医调护来实现的。给予CAG 患者中医调护比如情志疗法、饮食管理、锻炼运动等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意义重大。“心为脏腑之主……思动于心则脾应……”,可见心脾均可调节情志活动。沈超群等[29]临床研究显示,情志护理治疗CAG 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效果显著,能通过管理负面情绪来改善患者胃脘痞满、纳差、嗳气等不适感受。高菡璐等[30]发现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食用腌晒食品,会提高CAG患病风险,相反食用水果则会降低这种风险。五禽戏之熊戏主脾,能加强脾胃运化功能,防治肠胃疾病。张萍等[31]临床观察发现熊戏可减轻CAG 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长期坚持锻炼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4 辨体论治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包含形、神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所以中医强调针对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具体分析,辨体论治。黄小燕等[32]认为CAG 病程较长,且易反复,长期易伤阳耗气,以虚性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虚质。亦有虚实夹杂,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等实性体质。连丽娟[33]进一步指出CAG 病理类型与体质也密切相关。CAG 伴肠化上皮成分组以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不伴肠化上皮成分组以气郁质为主;CAG 中度以上萎缩以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为主。马婧婧[34]根据中医体质进行食疗管理,如气郁质患者给予小麦、黄花菜、海带进行食疗来疏肝行气,痰湿质患者予以百合、马齿苋、海藻等进行清热除湿。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且1 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6.36%)低于对照组(51.8%)。由此可见,针对个人体质差异化治疗,不仅更好更快地促进了疾病的痊愈,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人体的偏颇体质,控制了疾病的复发,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小结

本文通过归纳各位中医家对CAG 的治疗经验及心得,发现中医药治疗CAG 具有简、便、廉、验、效的独特优势。故综述成文给临床治疗CAG 提供参考。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辨证分型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无法大规模推广;临床研究单一,质量不高,缺乏CAG 治疗长期效果的追踪方面内容。今后应逐步形成规范,注重临床研究质量,推动中医药治疗CAG 的发展。

猜你喜欢

病机临床对照组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基于R软件实现随机分组及其应用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