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变形杆菌病的防治
2022-12-31刘国信
犊牛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犊牛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出血性肠炎、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极高。本病多发生于高温、潮湿的夏季,大部分在出生后早期阶段发病,其中15日龄以上犊牛发病率最高,若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总病死率高达50%以上,对犊牛养殖业危害极大。
1 病原
变形杆菌群的细菌属于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常呈球状、长弯曲状或长丝状。根据生化反应不同,变形杆菌可分为五种:即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根变形杆菌、雷极变形杆菌和无恒变形杆菌;其中,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与临床关系密切,特别是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极强,可引起动物的急性肠炎及败血症,病死率较高。
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为条件性致病菌,常引起草食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重症感染及人的食物中毒、尿道感染、创伤感染和菌血症等。
2 流行病学
本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常存在于污水、土壤和堆肥中,人类、家畜及家禽带菌率很高。犊牛感染后,一般出生后4 d左右开始发病,发病率可达5.5%~5.6%。其中15日龄以上犊牛发病率最高,占80%左右。一般病程较长,常呈慢性病理过程,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诊断不准、用药不当,五天内的死亡率高达90%左右,总病死率达50%以上,对犊牛养殖业危害极大。
3 临床症状
病初犊牛精神、食欲尚可,体温无明显变化,仅见腹泻症状,常排绿色、水样稀薄粪便,有时可见粪内血丝或凝血。以后随着病程发展,食欲开始减退,全身症状逐渐加重,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达39.2-40.0 ℃),呼吸加快(达30-56次/min),脉率有所增加;此后,病犊出现频频努责,排出大量血汤样粪便,有的含大量鲜血和凝块,且里急后重;其后逐渐脱水、消瘦、虚弱,精神萎靡,卧地不起,最后死亡。
4 病理变化
解剖可见心外膜、冠状沟脂肪及心内膜有出血点。肺部多数正常,少数见有肺水肿、肺气肿。肝表面光滑,呈土黄色,边沿钝,质脆,胆囊肿大。脾脏苍白色,质软。肾被膜易剥离,皮质部土黄色,髓质部暗红色。瘤胃内容物有泥沙,粘膜上覆盖有乳灰色的黏液;网胃粘膜有溃疡;皱胃粘膜脱落。十二指肠、空肠粘膜脱落、肠内集有血液、血凝块,结肠、直肠内集有粪血混合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初步怀疑为犊牛变形杆菌病。由于血性腹泻的疾病临床上有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球虫病等,故应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鉴别。实验室诊断可采取病原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PCR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确诊。
6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应在饲养管理方面下功夫。圈舍应建于高燥地方,经常保持良好通风,定期消毒,勤换垫草,及时清理粪便污物,注意搞好环境卫生;重点落实母牛分娩后的卫生管理及犊牛的喂奶卫生。喂奶罐、奶桶每次饲喂完毕后,须用碱水处理,清水清洗、晾干,每头牛一奶桶,不能混用;加强代乳料保管,严禁饲喂发霉、腐败的代乳料。
特别要加强犊牛舍的清洁与消毒,垫料经常使用吸湿剂(主要成分:蒙脱石、植物精油等)干燥吸湿。已发病的牛场,停喂饲料及代乳料,改用纯鲜奶饲喂,并对病犊隔离,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7 治疗
为防止腹泻导致脱水、消瘦,首先应静脉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 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5%碳酸氢钠溶液1000 m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2-3次,连用2-3 d。
及时对症抗菌治疗。可选用2.5%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肌注,用量1 mL/25 kg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4 d;痢诺星(5%恩诺沙星注射液)肌注,用量为1 mL/20 kg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4 d。
同时, 配合口服抗菌药治疗。可选用新附优特
乐(主要成分:磺胺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用量为1 g/10 kg体重,一天一次,连用4-5 d。该方法也可用于犊牛出生后的预防性给药,一般用量为0.5 g/10 kg体重,须连续用药3-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