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性腹泻的诊治
2022-12-31沈春潮
沈春潮
(桐乡市同福双丰畜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浙江 桐乡 314500)
球虫病在鸡场和兔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均可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在猪场发生球虫感染并引发仔猪死亡的病例少有报道。笔者所在规模猪场去年曾发生仔猪球虫性腹泻而引发死亡的病例,在诊治过程中遭遇不少弯路,最后通过剖检和粪检确诊,经针对性治疗后得以控制。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分享给大家,以供猪场借鉴。
1 发病情况
去年5月底,南方典型的霉雨季节,年出栏商品猪万头以上的桐乡市某规模养猪场,哺乳舍出生10日龄内仔猪发生腹泻,拉黄色稀粪,主要为3至5日龄仔猪。开始发病时粪便松软沿肛门下流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状。仔猪肛门周围粘满液状粪便,呈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病初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病情严重后不再吃奶。开始为一窝哺乳猪中的1-2头先出现症状,后为整窝发病。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草药治疗未能控制,且拉稀越发严重,几天后因严重脱水、消瘦而死亡,死亡率高达80%左右。
2 诊断过程
由于拉黄色稀便,且多为3至5日龄仔猪,首先怀疑为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一边临床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边送样本至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实验室确诊,结果大肠杆菌阴性。虽然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不在主要发病季节,在排除大肠杆菌引起的因素之后也进行了摸排,再次送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诊断,结果均为阴性。
在一筹莫展之际,对病死仔猪进行全面病理解剖,发现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小肠,肠壁变薄,透明无黏膜,形如流行性腹泻小肠病变,但肠壁无明显黄色块状物及过多的黄色液体,且在病变段肉眼可见肠壁上布有大小一致小结节,其颜色、大小类似于鱼卵。
取小结节制成压片显微镜下观察为球状的等孢子,怀疑球虫感染。取小肠黏膜涂片瑞氏染色检出虫卵,并对肠内大便用饱和盐水两次漂浮法镜检发现虫卵即确诊为仔猪球虫感染。
3 治疗
确诊后马上用托曲珠利混悬液进行治疗,每千克体重20 mg,肌肉注射。三天后病情开始缓和,期间虽仍有少量死亡,但一周后恢复正常。
4 分析
在非洲猪瘟严重流行的时下,规模猪场的防疫重点在于传染病的安全防控,对于寄生虫病的预防,特别是球虫病的预防可以说是不在猪场的日常工作细则之内。通过本次病例,笔者认为要办好一个猪场,既要抓传染病的防控,也要抓寄生虫病预防,更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才能使猪场健康发展,保障经济利益。
4.1感染源 猪场有严格的防疫措施,严禁场内饲养其他动物。那么球虫是如何带进场内的。为了弄清真相,杜绝仔猪球虫病的再次流行,进行了外围检查和场内调查,发现最有可能是本场饲养的多只护卫用犬,因平时采取自由放养。取犬的大便进行球虫卵检查,发现有球虫感染。考虑到犬对猪场安全护卫的作用,未进行清除,也用托曲珠利混悬液进行驱虫处理,并每隔三月预防性用药一次。
4.2猪球虫的危害 长期以来,在我国多数猪场高度关注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腹泻;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3-5日龄仔猪可通过食入感染,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常被称为“10日龄拉稀”。据报导局部猪场发病率可高达80%~90%,排黄色至灰色由糊状至水样的腹泻,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死亡率与发病日龄有很大关系,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本次发病由于没有及时针对性治疗,发病猪的死亡率高达80%左右,给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国外Driesen研究发现,仔猪不同肠道病原发生率中,单纯球虫感染占35%,球虫与其他细菌或病毒等混合感染占15%以上,在所有肠道疾病中球虫阳性率占了50%以上。Ruiz一项关于仔猪腹泻病原体的研究表明,无论单一病原感染还是混合感染,猪等孢子球虫在仔猪腹泻中起重要作用。
4.3猪场球虫感染史 仔猪主要通过环境感染,母猪不会垂直传播。3-5日龄仔猪一旦食入球虫囊后,可通过分泌的胆酸盐和其他消化液使球虫脱囊,释放子孢子而感染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孢子化球虫在环境中可存活18个月,可通过器械、人、猪、犬、啮齿动物、禽、蝇等物理性携带入场。猪场一旦有球虫,就很难彻底清除。
4.4球虫的防治 搞好产房的清洁,产仔前母猪的粪便必须清除,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产房,以防止由鞋或衣服带入卵囊;也应严防宠物进入产房,因其爪子可携带卵囊而导致卵囊在产房中散布。大力灭鼠,以防鼠类机械性传播卵囊。在每次分娩后应对猪圈再次消毒,以防新生仔猪感染球虫病。
球虫卵囊壁由约10 nm脂质外层和90 nm糖蛋白内层组成,抗干燥、抗化学物质,常用消毒剂对其无效,但保持环境卫生可机械性清除一定的卵囊,有球虫感染史的猪场其粪便必须经生物发酵处理。
球虫从感染到排出体外大概需要4-6天,推荐用长效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如托曲珠利半衰期达148 h,用药后,可杀死所有细胞内阶段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