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课堂建构的问题链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

2022-12-31马芝花

教师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思维

马芝花

(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烦琐细碎,很多时候教师重知识、轻思维,这在客观上将文本变得碎片化,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过程拖沓无味,课堂教学低效。[1]这一现状值得重视,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在问题提出之后被激活的,如果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具有高度关联性的问题,可以称为“问题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问题链设计的创新性研究,着重关注问题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然后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现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问题链的设计前提

问题链不是简单的问题组合,问题链的优点在于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在解析文本的时候去发现并建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总结问题链设计的时候,确定了以下几个前提。

(一)文本的结构逻辑

教师设计问题链的基础是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研究和探索,然后根据文章中的纵向线索、横向线索,实现对文本逻辑结构的构建,借助问题的方式,刺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结构逻辑主要是基于时间线索,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点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叙事的时间顺序,抓住时间的节点,让小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理解作者七八岁或几年后、近年来等不同的时间段对父母的爱的感悟,让小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领悟,对作者的情感有更强烈的感知。

(二)文本的语言逻辑

文本的语言逻辑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如文章中的前后呼应、过渡等。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文本的内在语言,关注文本的语言逻辑,通过文本的表面,探索问题的根源,让小学生根据问题链这一主要的线索,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学习,加深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对文章感情的认知,同时让小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逻辑性的思维流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时,教师介绍了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证明了蝙蝠在夜里飞行要依靠嘴和耳朵的有效配合进行探路。基于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链:作者为什么要用“配合”两个字呢?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问题链的引导,让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做到读悟结合、读问结合。

(三)文本的认知逻辑

文本的认知逻辑又称文本的表达逻辑。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文章中主要讲述的是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过程。东汉末年,局势动荡,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则想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草船借箭这一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识天气、知人心、懂地理三个方面。由此,文本的认知逻辑显现出来,而这一文本认知逻辑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实质意义上的提升。

二、问题链的设计过程

问题链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小学生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连贯性的思维框架。设计了问题链的课堂相对于传统阅读教学课堂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问题链设计主要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得部分与整体有效衔接、有机结合,使得相关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连贯性、完整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有效发展。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基于文章内容,进行问题链设计: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让蔺相如回国?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廉颇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通过这些连贯的问题,让小学生在完整的思维过程中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领悟,构建高效的语文思维课堂。

在近年来对问题链设计的创新性研究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链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语、问题1、问题2、问题3、结束语等环节。在设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设计意图、学情预设、追问、学生预设等,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使得相关的教学活动更具有层次性、计划性、目的性,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呈递进式发展。

问题链的设计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要知道问题既来自文本,也来自学生,只有对学生解析文本的过程做出准确的预设,那么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才能保证高度的针对性;进而设计出多个问题,并且使它们之间保持有机的联系,才可以让问题链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链的设计目的

问题链在课堂上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意义追求意识。只有将问题链的设计与意义赋予联系起来,问题链本身才能在教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意义。

就笔者的实践经验而言,为了进一步发挥问题链设计的优势和价值,让小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发展,教师应该从关注教学起点、捕捉追问契机、诱发认知冲突、确立教学终点等环节着手。教学起点至关重要,在设计问题链的起点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研究,确定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学生思维的起点,然后巧妙地导入核心问题,通过问题的引领,实现对小学生思维的启发。同时在对小学生追问的过程中,应该寻求合适的契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让他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解决问题,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加强对他们价值层面、思维层面的引导,达到更高的思维层次。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要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品质。[2]只要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增强,体现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上,实际上就是学生能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如此,语言与思维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内核。在运用问题链的时候,学生加工语言的过程会更具有深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有更多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我是小学生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