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
2022-12-31朱莉靖江市防汛抗旱与河长制协调服务中心
文/朱莉(靖江市防汛抗旱与河长制协调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下的产物,它本身所承担的职责众多,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决定着其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即使事业单位面临市场竞争,已经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其中,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人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所以,事业单位管理者要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改进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方式,打造一种适合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发展并且可以很好地顺应市场发展形势的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可以继续为社会的建设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价值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它可以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良好分类,由于事业单位一直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内部的人事管理主要以身份管理为主,并且身份管理成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一项很难跨越的障碍。然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可以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分成相应的岗位,对岗位进行分类,并且每个岗位还分成不同的级别,这样更加高效合理地实现了各类人员的分类界定,使得每个岗位都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使得工作更加的高效,并且单位内部的人员治理工作开展也更加便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管理模式,实现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价值。
其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还可以实现全员聘用,聘任制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事业单位一直存在着聘任制度实行困难的问题,但是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岗位,每个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岗位申报,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能力考察和审核之后进行任用,并且每个岗位都要对工作人员任职期间的职责、任务、岗位目标进行设定,最后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署合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聘用。
其三,岗位设置管理可以有效地落实工作人员聘期考核制,它可以制定顺应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岗位的聘用期一般为三年,在聘用期结束后,需要对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来判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能力,从而决定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继续聘用,同时也可以做出升职或降职的处理。
其四,岗位设置管理将管理人员的任期制顺利落实,受到长期工作理念的影响,事业单位一直沿用委任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身自由,在思想观念上过于陈旧,它本着到年龄退休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和组织都是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选拔,同时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任期制,打破以往的委任制,这些组织或负责人不需要签署相应的聘用合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其他的管理阶层都需要签署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三年过后,可以进行下一次签订,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替代了职务的终身制,使得员工的委任更加得自由合理[1]。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程,它具有系统性、广泛性特点,它涉及的内容较多,同时涉及的人员也众多,每个人员的利益都与其息息相关,所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具体结构不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着岗位设置人员具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它所肩负的职能和责任更加重要,并且水利工程事业单位更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各类专业的技术人才,但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位内部的行政人员较多,而技术人员匮乏,事业单位内部行政岗位类比较多,使得内部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其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加持,这种人员的结构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人员比例失衡,将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第二,事业单位内部的初级技术人员较多,而高级技术人员较少,事业单位最佳的人员结构比例应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比例恰当,而在技术人员当中,不同档次的技术人员比例也要适当,但是从某一事业单位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出,技术人员总共有524人,但其中没有一个高级技术人员,而中级技术人员也只有66人,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中比较明显,高级技术人员的缺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进步。第三,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员较多,但大多数不作为,也就出现了官多兵少的现象,在做出一些决议时,各个领导的看法不一,导致一些问题短时间之内无法得到解决,从而使得问题一拖再拖,影响工作效率,例如,在某一事业单位,定编18人,这其中有五名领导者,六名中层干部,从而也就导致了领导之间的争执增多,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互相推脱,推卸责任,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单位内部人员不团结,对单位发展缺乏信心,并且这样的单位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群众问题,群众广泛不满。这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无法高效有序地开展,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2]。
(二)岗位和职责间不适应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岗位和职责间难以适应的情况比较明显。岗位与职责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其应该承担的职能进行相应的认定,例如,水利工程事业单位主要是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其就应该使得专业技术岗位占据大多数,一般不得少于总体岗位的70%,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一些事业单位在被认定为提供技术服务后,其内部专业技术岗位并没有占据主体。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高级技术人员比较集中,并且单位内部的机构众多,使得领导职位已经占据了岗位数量的一半以上,从而不能保证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优势。这种现象与事业单位的根本目标相背离,事业单位不能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社会提供服务,造成了岗位和职责之间的不匹配,无法发挥事业单位的最大价值[3]。
(三)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并未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第一,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管理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人才引进的编制,这就导致当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时,出现相应的编制问题,无法顺利地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引进时,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使得人才引进混乱,人才在经过领导的同意后,就可以进入事业单位进行工作,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人才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并且能否很好地胜任岗位。这将会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被打乱,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第二,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不协调,事业单位在对人才的任用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甚至出现人才与岗位不匹配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动力,单位内部的工作氛围不够积极,员工之间缺乏竞争,同时单位管理者也不能够很好地评价员工能力和业绩,员工对自身水平的认知不够清晰,潜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第四,人才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事业单位没有全面地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些仍然以学历作为评价员工的标准,这种方式太过片面,不能够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得事业单位对人才的任用不够合理。事业单位内部对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缺乏对管理人员的评价考核,就会使得单位管理秩序混乱,管理方式不合理现象出现,同时也有一些领导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足以领导单位的良性发展,并不能受到群众的爱戴,这将会使事业单位陷入发展瓶颈,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取得稳定长久的发展,为社会持续地做出贡献,就需要改进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4]。
三、改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
管理岗位与职员等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按照《公务员法》中所指出的,需要改变级别管理岗位与职员等级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可以使得一个级别管理岗位对应多个职员等级,对于一些级别较低的职员,更应该设置更多的职别级位,这样就可以使没有达到晋升标准的职员,进行横向发展,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级别的升级。除此之外,还应该设置相应的岗位上限,并且岗级与管理岗位之间的待遇要相互对应,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标准,从而使得岗位设置更加合理[5]。
(二)完善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着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就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需要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第一,需要设置奖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这样,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考核机制的建立,也可以使得管理层更加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员工进行任用,使得员工充分发挥价值。在事业单位内部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员工可以根据能力高低进行职务上的调动和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二,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地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单位需要根据内部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制度,摒弃学历、人脉等对员工的评价限制,真正意义上认同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使得员工可以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同样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第三,事业单位需要设置目标考核机制、管理人员流动机制,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的管理结构,事业单位需要制定领导人员考核制度,其需要从岗位的目标和职责出发,对领导人员进行考核,从中选拔出在考核中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和工作业绩突出,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领导人员进行提拔和奖励,对于在考核中业绩不突出并且存在一定失误的领导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使其改进。但对于在工作期间屡次出现重大失误,并且群众意见较大,综合素质出现问题的领导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处罚并且免去职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管理干部之间的人员流动,促使领导人员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为事业单位做出更杰出的贡献。第四,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在任期制的基础之上,监督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单位内部的秩序。由于任期制决定领导人员的去留主要由完成的工作与能力决定,并没有对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所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对领导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监督机制需要对领导人员的思想、行为、作风进行监督,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得监督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更加的高效。
(三)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
在进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首先,在开展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岗位所需和岗位的性质正确把握,从而使得员工可以更好地胜任岗位,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除此之外,岗位的设置也要尽可能地精简高效,对于岗位结构设置也要合理,使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符合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事业单位的创新变革[6]。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其中岗位设置管理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单位内部人事改革的关键,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对岗位设置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目前,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在岗位设置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与岗位之间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积极地对岗位设置管理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需要单位管理人员意识到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事业单位进行编制数量分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进行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单位内部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员工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相关链接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其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 [21]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