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在审计专业教学中的开发应用
2022-12-31高攀郭瑞营
高攀 郭瑞营
1.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00;2.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 广东东莞 523131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也提出要将管理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应用型课程作为主干支撑。如何提高高校的课程的应用性,如何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学习使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实操能力,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从战略发展到具体业务活动的运作的效果,也是评估审计风险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是审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在回顾内部控制发展历史演进,总结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应配套指引为依据,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等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审计学》是审计学专业本科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风险导向审计及其操作方法,包含对内控的评估。
课程的教学目标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对审计学专业的典型需求。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学》课程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方提供的实务经验、实践基地、实务资料等应用资源,对照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标准,运用场景化教学的理念进行行业案例的开发,以支撑课程设计和实施,达到提升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性的最终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其配套指引于2011年1月其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部分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实施和试点。基于风险管理和部分行业的特殊要求,同时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几乎成为一个企业是否规范的基本标志。因此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并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识别审计风险。这是《审计准则》第1211号中的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企业类型极为广泛,行业涵盖特别丰富。在课程案例的开发设计中,我们通常会以行业来划分企业区间,以便学生对案例的个性和共性有较好的认知和把握,兼顾个体企业特点的同时总结行业规律。我们以高新技术行业的内部控制为例,分析行业案例的开发过程及实施重点。
1 行业案例开发过程
基于上文所述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学》课程的特性,内部控制原理与实务高度紧密结合的背景下,教研团队展开行业案例的开发。行业案例开发过程中,选取高新技术行业为典型代表,该行业既保留了传统工业制造业中的生产加工环节,又在研发环节、无形资产管理环节等方面具备显著的行业特征和数字化特征,弥补了这部分环节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难懂的不足,增加课程整体教学的可理解性和可应用性,便于学生理实一体地交流学习。
选定高新技术行业后,教研团队按照以下路径展开行业案例的开发。
在案例开发中充分吸收整合校企合作方向专业培养中的企业方资源。在课程案例开发的设计阶段不断加强审计学专业培养的应用性水平。结合校企合作中企业方提供的实务经验、实践基地、实务资料等应用资源,对照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标准,运用文献研究、行业调研、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并从师生和企业方三个主体开展,行业案例开发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1 深入高新技术分析行业特点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3月联合发布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其具体包含以下特点。
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比重大,无形资产比重大。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大数据审计。
三高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其中是“高投入”是由“高创新”这一特点决定的,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科技研发费用用于企业创新发展,并且不是所有的科技产品在研发出以后就能直接投入市场。“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研发难度高导致研究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产品生命周期短导致的市场前景不确定的风险。
成长性:一方面是政府支持,如国家非常注重专利的保护,给予特许经营,使得企业在竞争中享有优势;另一方面是由“高收益性”决定的,其具有的创新性和高技术性使得产品具有较大附加值。市场和行业的大数据能够为研发项目的专利应用市场提供精准的评估,能够及时做出调整,进行风险管理。而将这一方法融入内部控制和审计则直接为企业管理和审计做出贡献。
1.2 结合行业特性定位内控理论知识点
第一,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结合行业高风险特性设计风险管理案例。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投资决策时,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事先了解市场需求及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政策变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技术研发前,分析其可行性及市场前景,并对重要客户的财务现状及信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第二,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结合行业特性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案例。要想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就必须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建立催收制度,降低资金回收风险;还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产权管理机制和资产价值评估程序,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第三,在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方面,结合行业特性设计信息与沟通案例。在实务中,信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信息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后产生的各项财务信息及各部门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外部信息通常包括国家财政政策、行业信息和与客户间的沟通情况等。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与交流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及时掌握利率及税收等国家政策变化的信息从而降低借款引起的筹资风险,有利于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及公司运营情况的信息从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与客户沟通交流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从而减少客户的投资顾虑,调整筹资结构,降低筹资风险等。
1.3 结合行业特征和内控定位的审计知识点
第一,在评估固有风险方面,结合行业高风险特性设计风险评估案例。固有是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一个方面,这取决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战略。成长性和竞争激烈决定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机会较多,因此企业的战略也会依据机会随时发生调整。而三高性决定了企业通过研发建立竞争优势时,已经投入的项目可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造成固有风险较大。审计师可以使用行业大数据来评估固有风险,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将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动分类,更容易发现企业产品和研发的路线,评估固有风险。
第二,在评价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结合行业特性恰当评价控制风险。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了风险管理额工具,对于研发失败的项目能够及时止损并恰当计提减值准备,而且设计了及时抓住市场机会的机制,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值得信赖的,内控控制的缺陷较少,风险较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审计师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充分了解同行业企业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这有助于发现企业最可能出现的内控缺陷,准确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在评估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审计师能够恰当应对风险。例如针对企业正在研发的产品,审计师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评估技术的前景和需求,如果出现减值迹象应该要求企业计提减值准备,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 行业案例教学实施重点
我们以高新行业为例简要剖析了行业内控和审计案例的开发路径。案例开发及准备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案例教学的效果最重要还是要看实施情况及效果。通过案例教学的落地实施,总结出在行业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项实施要点,以促进行业案例在内控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案例逻辑思路。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理顺案例的学习思路,以基本认知发展为逻辑,从学生与行业的接触入手,启发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特点的把握,引发课程主线内容,提升学生关于理论应用的内驱力和探索欲。结合理论知识的复杂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相机采取引入案例、研讨案例、延伸探索案例等多种形式的案例学习模式。转换单一的“理论—案例—应用”的案例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分析情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案例教学。
其次,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全面的把握,提升执教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高等院校师资要求以及师资培养的途径限制,尤其是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在审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的实务应用水平是一项短板。审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同时在审计实务过程中,由于我国审计准则也由具体指导向原则导向改进,审计具体对象不断演进更加复杂,这都要求审计人员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之外,更应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教师应全面参与行业调研、教学案例的动态研发阶段,加强教研和交流,对案例进行深度把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注重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过程性反馈,动态优化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需要摒弃千篇一律,除了课程开始前对授课对象做好学情分析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互动提问,学生重述案例等方式,随时掌握学生对于行业案例中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知识吸收情况,适时针对学生的情况,调整案例授课的内容及方式,优化案例教学效果。
3 行业案例开发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学》教学中行业案例开发的情况,总结在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案例系统性不强
在行业案例的开发中,由于深度和广度欠佳,我们在开发案例的过程中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全局案例,仍然是以知识点与行业点结合这样的模式展开研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案例较为散乱,而内部控制和审计学的理论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内部控制实务和审计风险的识别也是一项全局系统化的工作。对审计专业而言,知识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理解比碎片化的知识点更为重要,要想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从各类审计证据中识别审计风险,组织系统的审计及咨询工作,都需要形成全局观念。
3.2 发散性有待提升
在行业案例开发中,目前阶段的开发集中在高新科技企业中,我们对于该行业的特性及与课程的相关性做了深度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在案例的深入程度,但是另外一方面,增加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过度关注行业案例,会引起学生知识面存在短板,不利于案例在多个不同的行业场景中的应用,容易形成僵化思维。总体来说,由于单一行业目前的局限性,我们还未能做到行业的发散与整合。
3.3 对行业专家的利用不够
在该课程的案例开发中,用到的主要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企业方提供的行业资源。校企双方对审计学专业的培养有资质和经验,但是在行业的理解和更新认识方面还存在着欠缺。一定程度上会对行业案例开发的系统性以及时效性存在影响。因此,在开发主体上,我们缺少对行业专家的利用。
4 应对行业案例开发问题相关的建议
4.1 加强行业与理论的系统性结合
在行业案例的进一步开发中,应该进一步丰富行业案例的内容,结合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审计理论,提升行业案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贯穿性。对企业内部控制学进行系统整合,重新梳理关键重点及难点。对行业中设计的内部控制要点进行穿透式研究,加强行业与理论的系统性结合。按照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系统中的五个要素入手,分别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以及信息与沟通,全面剖析所选行业在这五个方面的内控表现以及突出问题,设计启发性的思考性问题,引发学生提出内部控制应用的优化方案。对于审计而言,风险审计导向模型入手,引导学生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估企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恰当应对风险。
4.2 提升案例的发散性和延展性
在当前行业案例的重点开发基础上,需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中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以及外包业务等,分别选取各环节对应的重点应用行业,在典型行业贯穿的基础之上,使用大数据技术跨行业开发案例,总结各行业在业务控制中的共性的同时,把握行业的特性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将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在各行业中灵活运用。进而可以准确评估审计风险。
4.3 多形式引入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共建
行业案例的开发如果没有引入从事该行业的专家参与,其实践性和时效性都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需要开发新的合作形式,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行业案例的开发与审核,通过行业中的实务动态,行业专家能够加大案例研发更为深度,也能够使得案例、理论紧随实务脚步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我们行业案例的开发在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探索,不断精进,需要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阶段把握学生需求,围绕应用性这一目标,将案例的开发和使用在教学中进一步显著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