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探索*
2022-12-31童娟
童 娟
(宜宾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部)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存在着过于陈旧、单一和缺乏系统性、互动性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就业指导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方面教学观念落后,客观方面缺乏硬件建设、后台数据不足。而“互联网+”的出现,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辟了新路径,首先,高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包括“互联网+体验式教学”“互联网+微课”“互联网+学生档案”“互联网+个性教育”“互联网+创新教育”;其次,要建立省级高校就业共享信息库,就业信息库之中需要涵盖对于目前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的解析、招聘的相关信息、对于就业形势的解读、行业的介绍、以往毕业生对于就业方向如何选择、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成功案例等;第三,通过创建可互动的就业指导网站、搭建官方就业微信平台、借助微博和开发大学生就业App等建立“互联网+”就业指导路径系统;第四,明确“互联网+”就业指导路径系统分工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指导媒体;最后,还应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为大学生们提供可靠、真实的相关就业信息。
一、大学生传统就业指导路径存在的问题
(一)固守传统指导观念,忽视环境的改变
目前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观念浓厚,措施保守,不主动接纳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理念,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二)重视课堂教学,缺乏科技创新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学内容处于初级教学阶段,倾向于传授生涯规划理论、模式,解读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以及怎样制作简历和应对面试等;课堂教学方式仅限于传统的讲台传授方式,不会运用新科技手段。
(三)注重指导的表面形式,缺乏后台数据支持
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建设意识薄弱,存在某些工作者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和视角不够全面等原因而降低其从业讯息的搜集和整合的水平。突出表象的就业指导形式,不重视内在后台数据供应支持,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
(四)重视信息单面输出,忽略过程指导
各大高校的平台设施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不仅没能及时更新、完善现有就业网络平台,而且现有平台多为单方面信息输出平台,缺乏访问方互动反馈,忽略社交网络形式的就业指导,没能及时考虑大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不能将“互联网+就业指导”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五)强调共性教育,忽略个性指导
在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上,只注重统一化、公式化和标准化等特征,各高校在重视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简历撰写、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宏观上的指导时,应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指导。通过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逐一解决学生择业、就业的困惑和茫然,扫除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的盲点,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又能满足社会要求的工作岗位。
二、“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索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课程路径
1.“互联网+体验式教学”,加强实践教育
体验式培训即在不同的环境场景中,在分析乃至解决问题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以体验的方式完成,从而总结存在的各种经验等。通过“互联网+”将“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礼仪学习”“情景面试”等实际操作的内容引入课堂。首先,教师应该提前利用互联网告知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要求、标准等,促使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知识,老师在下面听讲,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营造相关的环境氛围,从而有效观察学生的处理能力;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进行交流,分享项目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应该结合相关的反馈意见,从而明确方向。
2.“互联网+微课”,翻转就业指导课堂
首先,利于“互联网+”的优势,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开发微课,结合课程的相关原则和实践标准,使用视频记录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观看,这就是“微课”。所以,在翻转课堂中,结合老师的相关讲解,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成文档等形式,在课堂上,相互之间进行深入探讨。
其次,优化完善“微课”。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微课”课程,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教学视频等。
最后,师生间完成线上线下的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当老师讲完课,就不会看见老师,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前和课后,都能够实现课程的查看,在预先设置的公众平台中,课前课后老师留下相关的交流群。
3.“互联网+学生档案”,实现跟踪式——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具体的就业指导授课中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教育,不仅要结合不同专业、年级等情况,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等情况。合理使用学生档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动态档案的建设,有利于合理实现就业指导。通过电子档案,能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熟悉学生的动向,因此使得指导的方向性得以提高。
创建网络信息库,首先在内容上涵盖学生的各类信息,例如在校成绩、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要完善职业规划栏,应该主要有生涯规划、专业了解等情况;其次,电子档案要及时跟进。职业的人生规划应该结合学生的成绩、能力等情况,在每个学期,及时作出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等,在学生的全程过程中,对学生采取跟踪式的就业指导。
4.“互联网+个性教育”,实现“智慧指导”
高校要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模式,要实现智慧教育,首先,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其次,完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发展情况,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和职业的实际情况等;最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行分析问题,独立应对和解决问题。
5.“互联网+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构建平台,实现创新教育服务。在收集网络上的教育信息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实现查找,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完美实现,基于教育服务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动态信息,合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从而结合高校、企业等用户,提供适合发展实际的服务形式。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完成创新教育新形式。在制定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既要结合高效的培养要求,还要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在云平台中,合理实现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专业性、系统性的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而完善教育改革,成功就业。对于高校来说,同企业实现合作交流,能够得到企业支持,有利于完成教学成果。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有效了解人才培养状况,便于招聘人才。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全面了解相关的形式、手段和技巧等,增强创新意识,完成专业优化。结合企业岗位的需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总结,有效提升创新能力,拓宽就业途径。
最后,在教学组织上,完成创新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影响,应该逐渐取代传统的传授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形式,转向以能力培养和课内外结合的形式,此外,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在原有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形成性评价。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就业服务路径
1.建立“互联网+”省级高校就业共享信息库
应当建立“互联网+”省级高校就业共享信息库。当代计算机科技和有效的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催生了大数据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者和使用者将从大数据挖掘技术中得到经过分析的数据得到的隐秘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作出决定。
2.完善共享信息库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信息库的内容应包括当前最新的就业政策解读、招聘信息、就业形势分析、行业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成功案例等。对于全省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共享信息库,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有效指导大学生实现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使用最新数据挖掘技术,科学管理数据库
引进新型的数据提取模式,找出对应的资料,解决高校就业管理系统中资源的不准确的问题,分析后并处置。找到数据因本质不同而对就业种类的干扰,解决高校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不高、培训机制不完善等情况,这也是为了给学生一个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对整个就业趋势走向有一个推测。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就业管理路径
1.建立完善可互动的就业指导平台
多方面、多元化的特色就业指导平台是一所高校必须建成的。首先,在各种平台上发表的招收讯息和公司的宣传资料,尤其是对每个不同的专业和就业地点进行材料挑选,并且公布该地区的公司招聘讯息,给大学生推送合适自己专业的职业。而且也要将我国的政策进行公布,使得大学生了解政策的实时消息、行业的动向,看准就业目标。其次,要在平台上开设能够通知全校学生的公告栏,以免有的学生因为错时通知的消息而失去处理时间。最后,应该在平台增加常见问题专栏,来回答比方说“怎样申请暂缓就业?什么是第三方协议”这类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出现的就业问题,以及可以提升辅导员 的能力素质,节约回答同样问题的时间。
2.搭建官方就业微信平台
高校应该及时把握机遇,积极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为有效发布有价值信息,应该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专业、年级等方面的学生,合理发布就业信息。在官方就业微信平台中,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其优势,合理进行宣传,完善相应的订阅号等服务,为满足大学生不同的需求,应该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此外,在了解就业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发送,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聘信息的时效性。
3.借助微博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对于高校来说,在完成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利用“微博”的作用,实现信息的传递。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全新的理念,基于传统渠道的背景下,不断融入新型途径,在就业宣传过程中,要重视就业宣讲和微博宣传的双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传递,促使学生了解就业信息。
4.开发大学生就业App
对于各个高校来说,毕业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有效解决学生就业和创业,已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就业软件上,应该逐渐和学生实现直通车对接,在逐步完善高校就业软件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社会先进的App,例如“赶集网”“大街网”等应用软件。在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应该合理优化职位和技术等资源的配置,无论是对于高校来说,还是对于企业来讲,能够合理实现双向互动模式。
三、小结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人们不断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传统各行业融合,形成了新的发展生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自2001年开始,全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而社会上有效岗位相对不足,结构矛盾突出,甚至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所展现出来的发展优势与活力,为互联网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