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电子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2-12-31郑瑞涛

智库时代 2022年43期
关键词:校史红色育人

郑瑞涛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大批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助力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本文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信)的红色电子文化作为典型案例,试图从内容广泛、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中,进一步聚焦与学校办学特色、专业优势紧密贴合的元素,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集中阐释了电子信息产业蕴含的红色血脉、奋斗历程、伟大实践、精神价值等内涵,旨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传承红色电子基因、赓续红色电子血脉、续写红色电子辉煌篇章。

通过深入挖掘学校与新中国电子工业同生共长的光辉历程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传承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激发学生重温红色电子历史,传承红色电子基因、赓续红色电子精神,巩固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情怀,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担负产业报国使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尝试着为电子信息类院校的校史文化育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红色电子文化的内涵界定

(一)红色电子文化提出的缘起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具体到高职思政课来讲,只有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2022年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强调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挑战,职业院校将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把红色文化和产业文化、行业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高度概括、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奋斗历程的先进文化。红色电子文化则集中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奋斗历程、精神价值、情怀担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成就、电子产品、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则是红色电子文化的载体。

产业文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生产和工作方式的沉淀和升华,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基础价值观,以及理性态度和道德追求的工业精神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既体现了坚持听党话、跟党走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孕育产生了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等先进的产业文化,以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电子信息类高职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北信创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伊始,始终坚持以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己任,坚定走行业办学的发展道路。学院长期隶属电子工业部领导,后归口北京市政府电子工业办公室管理。1999年举办高职教育以来,秉承行业办学传统,现隶属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控),体现了特色鲜明的行业办学优势。

(二)红色电子文化内涵阐释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北信形成了悠久的办学历史,厚植了校史文化育人的沃土,通过深耕校史、挖掘红色基因,逐步总结提炼了校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丰富厚重、特色鲜明的校史文化——红色电子文化。北信的红色电子文化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创造和积累的先进文化的总和。具体来讲,对党忠诚、勇担使命,是国家层面的理想信念;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是行业层面的精神风貌;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是职教层面的价值追求;德技并修、产业报国是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北信的红色电子文化与新中国电子工业同生共长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包含了反映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职教层面以及学生层面四个层面,将党的领导、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将历史、现实、未来贯穿其中,体现了鲜明的系统化观念,体现了职业院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育人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党忠诚、勇担使命,体现的是红色电子文化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信念坚定、积极作为的政治立场。红色是电子文化最鲜明、最本质的政治标识。从国家层面上看,一方面,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另一方面,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电子信息人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信念坚定、担当使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了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的特质。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体现在电子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反映了红色电子文化具有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臻于完美的精神。北信凭借行业办学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率先提出“以资产为纽带”校企共建模式,与北京电控旗下大型国企北京燕东微电子公司、北京兆维集团公司、北广科技公司等共建产教基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业已成为校企合作广泛运用的基本模式。这些企业的奋斗历程、重大成就、产业文化,既极大提升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更为真实、鲜活地传递和彰显了勇于创新、开拓奋进、臻于完美的先进的工作价值观。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之本。集中体现在我校发展历程之中,从1954年建校至今,始终筑牢立德树人的发展之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不断攀登新高峰。学校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黄炎培优秀学校、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目前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以及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德技并修、产业报国,体现的是学生层面,反映了红色电子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回应红色电子文化的最终指向是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2022年5月,新《职业教育法》强调,德技并修是新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之一。新法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在学生的层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传承红色电子基因、赓续红色电子血脉,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在青春赛道上奋力跑出优异成绩。

二、构建阶梯式红色电子文化育人模式

长期以来,北信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遵循知情信意行的育人规律,非常注重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电子信息产业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红色电子文化的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进行开发、加工、提炼、构建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阶梯式育人模式,体现了“感党恩报国情、爱职业筑匠心、研技能助创新、担已任强国行”的理念,实现了红色电子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一)强化价值引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思政课教学的层面上,就是要挖掘开发校史文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北信的建校、发展、壮大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具有行业办学的特点,其发展的历程不仅体现了学校自身的发展,而且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电子工业的产生、发展、成熟的光辉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

思政课教学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维度有机融入校史文化。理论教学中,教师将具有教学功能的案例、微视频、图片、课件等资源建设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游览校园景观、浏览校庆主题网页、访谈杰出校友等活动。学生通过参观、瞻仰包括图片、文档、实物、音像等大量丰富多元、立体鲜活的实物资源的校史馆,感受“情系红色电子、志在产业报国”的校园文化,对校史文化增强了感性认识。同时,结合思政课教学的不同内容,教师通过设计策划“杰出校友访谈”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不同年龄段的杰出校友,他们的言谈举止、光辉足迹、先进事迹,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触动,更加深化了对校史文化的认知。可以说,校史文化中形成的具有丰富多元、立体鲜活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有同向同行、融会贯通的内在一致性。

(二)展示产业成就,传承报国初心

思政课融入校史文化,既要引导学生回望学校过去的发展历程,还要融入学校、行业当前的发展成就,更要鼓励学生远观未来。融入行业发展,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的特色之一,形成了一系列反映产业成就的教学资源,成为开发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提炼思政课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电子文化的元素,广泛宣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祖国同向同心的光辉历程,帮助青年学生重温红色电子的历史,传承红色电子基因、赓续红色电子精神,巩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敬业的情怀,传承电子行业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开发校史文化中体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发展成就的线索,帮助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发展、产业发展与国家电子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产业发展成就的自豪感,弘扬传承产业报国的初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明白过去为什么能够取得成果,今后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辉煌,从而使学生认同、内化、牢记我国电子工业胸怀祖国、产业报国的初心使命。

(三)树立榜样人物,提升技术技能

学校成立以来,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培养电子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校发展日新月异,加速培养信息产业技术应用人才,为满足北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输送了大量的电子行业人才。校史记录了一代代北信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培养了李铁锤、陈伦芬等数以万计的共和国建设者,成为具有崇高社会声誉的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思政课通过整合开发承载校史记忆的人物、事件、档案、图片、实物等资源,开发了“榜样人物访谈录”“杰出人物案例集”的资源,厚植电子人的产业报国情怀,实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式建构,从而使校史文化资源体现“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的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先进人物、行业榜样的先进事迹、职业素养,赓续电子人的红色血脉,他们身上展现了不同时期行业的先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集中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人物和事迹,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生动、翔实、鲜活的案例支撑。

(四)扛起使命担当,促进知行合一

红色电子文化育人模式,立足北信校史,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个性化职业定位、多样化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色电子文化阶梯式育人模式,秉承“学思践悟助成长、知行合一勇担当”的教学理念,既要注重增强学生对学校、对产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还要有效地帮助从校史中汲取智慧力量,鼓舞学生担当强国复兴的使命,主动顺应电子信息产业时代潮流,知行合一、勇担产业强国使命。

三、阶梯式红色电子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特色

阶梯式红色电子文化育人模式,以高职学生学情为出发点,聚焦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痛点和困境,实现理论探究、思辨明理、实践力行、感悟提升四个环节前后衔接、相互支撑、螺旋上升,帮助学生实现了学思践悟的一体化学习过程。

首先,体现了层层递进、融会贯通的实效性。红色电子文化阶梯式育人模式引入思政课教学,深度挖掘学校资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参观校史馆、校园景观、浏览网页等个人的直观感受,到案例分析、视频呈现、理论提升的思政课教学的理性升华,再到弘扬红色电子文化、立志产业报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播撒了红色文化的种子,厚植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敬业的情怀,体现了层层递进、融会贯通的实效性。

其次,开发了立体、多元的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运行,以红色电子文化为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在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资源的亲和力、针对性,直抵学生心灵深处。同时,呈现出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局部趋向综合、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特点,构建了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教学资源,形成了更加立体、鲜活、多元的教学资源。

第三,促进了学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将小我融入到产业报国的时代洪流中。

红色电子文化阶梯式育人模式,不仅引导学生回望过去、映照现实,坚定怀揣胸怀祖国、产业报国的初心使命,而且帮助学生远观未来产业的发展,增强对专业关键能力的认识和理解,矢志不渝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勇于担当技能强国的己任,自觉投入到强国复兴的民族伟业中。

【注释】

①余祖光.产业文化育人: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5.

猜你喜欢

校史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校史故事演出
关于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及建设的思考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红色在哪里?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