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武术术语翻译探析

2022-12-31段红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源语言中国武术术语

张 涛,段红萍

(1.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理解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立足于时代要求锐意创新,使中华文化拥有更具有时代特性、更符合人民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形象和内容。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自古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强身健体效果、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化形式,体现着中华儿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璀璨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力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对中国武术具有了极大的兴趣,期望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及实地访问等方式进行了解。为帮助外国朋友加深理解武术文化内涵,我国译者应立足本土文化,并积极探索帮助外国人士了解本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这是当前急需解决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1 生态翻译学的提出

在翻译研究领域中,翻译生态学作为后起之秀,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从国际上看,各国翻译人员在此方面获得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整体翻译进程依旧处于起步阶段。Newmark强调翻译工作存在生态学特征,Katan具体划分了翻译生态文化类别。Michael Cronin(2003)首次在《翻译及其全球化》当中提出“翻译生态学”概念[1]。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学者也针对翻译与生态的融合展开了研究。胡庚申教授以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理论作为基础,提出在翻译工作中应当以翻译生态环境作为目标加以适应[2]。许建忠(2009)教授在其著作《翻译生态学》一文当中强调,合适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开展翻译活动的基础,二者需要在协同中获得发展[3]。由于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翻译理论具有了全新的视野和处理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立足于此展开深入研究,使生态学概念与各学科的结合越发广泛,翻译学界也因此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灵感和指导概念。

2 生态翻译与中华武术术语翻译的内在关联

2.1 生态翻译的要素与基本原则

2.1.1 翻译生态的组成要素

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翻译生态环境,以此判断译文是否达到了最优的表达标准。翻译生态组成元素一般包括源文本源语言,目标语言三部分,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文化、语言背景、源语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翻译人员也正是以此类因素为基础来适应与选择翻译生态环境。

2.1.2 生态翻译的基本原则

要完成合格的生态翻译任务,首先译者自身应当有能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此后的翻译任务,故应重视译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翻译活动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而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系统全然不同,需要高效完成翻译工作,则其重要基础就是译者具备精通目标语言和本源语言表达。而且,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者所了解的文化内容各不相同,在处理不同文化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读者和源语言作者之间搭建起桥梁。故而,翻译人员应当尊重和了解读者的思维习惯,以此作为标准表达作者思想,避免对读者造成误导。

2.2 中华武术术语生态翻译意义与特点

2.2.1 中华武术术语翻译意义

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武术文明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代名词。在李小龙编译《基本中国拳法》发表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于中国武术的了解更为深刻,而期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呼声也更加强烈。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成就斐然,要持续获得文化进步,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影响范围,则应当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精准完成好各项文化内容的生态翻译工作。就中国武术翻译活动而言,武术术语的生态翻译水平尤其应当得到重视和提升。

2.2.2 中华武术术语生态翻译的特点

在进行武术翻译的过程中,需认识到武术术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武术术语表达描述武术理论及技术方面的有关内容。如翻译人员和原文文本契合度较高并了解对应的文化背景,那么翻译文本也会更为通顺流畅;若译者并不了解或只有初步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那翻译工作也必然会遭遇困难。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还需要注意到读者的年龄、地区以及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立足于目标语读者的特点进行翻译,结合读者兴趣和阅读倾向更新译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动搜集读者意见进行改进。

2.3 武术术语生态翻译的制约

对于每位学者乃至翻译人员而言,中华武术的魅力及学术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武术文化起源于我国,但中国学者对于武术生态翻译理论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研究范围也较为狭窄,多数学者研究方向都集中于武术翻译策略或原则方面,有关翻译生态的研究尤其稀少。在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过程中,武术术语具有重要载体的地位,其信息量巨大而且内涵丰富,学者们对于武术术语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又因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之间的传递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而且翻译人员对于武术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水平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对外翻译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表达不畅的情况,武术文本翻译活动因此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3 武术术语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的实现

3.1 提高译者的专业素养

中华武术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武术术语,其也是推广武术文化,扩大中华武术影响范围的重要依据。武术术语结构巨大,包括表层、中层及深层层次的语言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为了能够顺利推进武术国际交流活动,译者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翻译素养,理解源语深层意义并进行有效传达,使受众能够更加快速而有效地理解翻译文本。

3.2 规范武术术语翻译

武术术语翻译类属较为特殊的翻译领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本土化色彩,为了能够使中国武术文化得以发扬和精准宣传,专用术语翻译的规范性便成了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应当构建规范翻译群体,使群体成员行为得以协调。同时应建立对应的质量检测及评估体系,对武术翻译的质量进行把控,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通过多样性的渠道对武术翻译质量进行反馈和调控,特别要重视武术翻译所具有的社会性需求,对其翻译过程进行跟进和剖析,对武术翻译译者的主观性以及翻译意图进行研究,并考察此领域翻译活动所具有的可行性,使武术翻译具有更加科学和精确的形式及内容。

3.3 强化武术语言的艺术性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武术语言能够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具有天然的艺术性特征。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武术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数武术动作都是以动物的形态作为参考和基础,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纵观古今,可知记载和描述中国武术的文学艺术作品无论在文体形式或是数量上均是浩如烟海,作者们以其高超的写作技法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凸显了各类武术形式的魅力,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许多武术招法的名称就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化,体现出明显的民族特点,彰显着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巨大的影响力。

3.4 选择灵活的翻译方法

武术语言的表达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语言使用亦十分简练而形象,因此,要精确翻译武术语言的难度则因此而提升。在翻译活动中,既要保证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又要确保翻译内容的功能性对等,使受众能够获得与源语言同样的理解和感受,只通过直译方式明显不够,还需要引导受众初步了解武术语言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底蕴才能够使其深入了解武术自身需要表达的思想。故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会倾向于选择音译、加注等方式进行诠释,以此帮助国外受众及武术爱好者理解中国武术内涵。

综上,为提高武术文化影响范围,改善此领域翻译困境,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的兴起揭开了翻译研究的前沿。对此,应当加大力度研究武术翻译技能,重视生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为武术翻译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源语言中国武术术语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跨文化视角下对具有修辞手法谚语英译汉的研究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奥运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