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核心课“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2-12-31李银平
李银平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最为关键的阶段。新时代如何在青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其宣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工作人员面临培养学生素养的挑战。在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作为教育中心环节,在各个学科中融入思政工作,实现教育全过程培养人,全方位教育人。利用课堂教学途径,使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能深入学生内心,从而共同形成培养学生的合力。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起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思维形式,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能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同时将思想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相互融合,在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要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结合教育内容,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念、信仰,使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了解自身所要担负的职责,从而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代发展下国家需要的人才。
英语专业的正式称谓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与语言文学紧密相关、互为依赖有内涵不同。语言文学的本质决定了语言文学教育的内涵是人文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徐志英,2015),英语专业重塑专业的人文学科内涵是对英语专业唯工具论的驳斥。英语专业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英语专业学生四年时光攻读英语专业,要求不仅能有效全面的掌握与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等活动,更要通过分阶段学习各类课程从而掌握人文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而这一套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紧密联系,其共同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强化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弘扬与传承我国文化的目的,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语专业因其专业学习的特点在所有高校的专业中尤为特殊,因为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学生为了提高英语专业能力,会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大量接触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在中西两种文化的对比碰撞中,增强对两种不同文化的体验和获得感,树立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了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切入点。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语言的优势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善于发掘本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理想信念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精神指导,点点滴滴,层层渗透,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中目的。
“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面向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融于一体,学生在进行交际、文化、口语等技能的专项训练同时,综合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跨文化交流,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革新并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
(1)改革教学目标:在现有教学目标基础上,提高情感目标的比重,加入课程思政目标。以现有的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制定的“综合英语”教学目标分析,“综合英语”教学目标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为中心,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必须掌握本体知识、文学知识、跨文化区分;能力目标其核心是学生要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但情感目标的设立却十分模糊,教学环节中也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
根据这一现状,首先,我们可以在原有的能力培养目标基础上,强调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的学习中独立思考,批判的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中华传统文化自信。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探究与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其次,情感目标的设立可以与思政育人的价值目标相互结合,使得学生自身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尤其是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精神,拥护共产党,爱人民。在文化意识层面,潜移默化提升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反思力,激发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家国情怀层面,以拓展国际视野为积淀,厚植中国情怀。在道德修养层面,从中西文化互鉴中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培育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合作与创新精神。
(2)改革教学内容:现有“综合英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教材为主。课堂教学主要针对教材中的现有语篇开展教学。今后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认为,要在当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时政内容,充分挖掘时政新闻的思政教育价值。
例如,“综合英语”教师可以将时事新闻和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翻译材料,如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一带一路”相关内容以及国家会议的内容引入综英的课堂练习中,充实教学内容。另外,以笔者多年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为例,课前展示环节在丰富教学内容方面功不可没。这个环节通常设置在每次课堂教学的前10分钟之内,由被指定的一名学生在事先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开展演讲汇报。此种教学形式不仅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能适当加入一些可以与教材相辅相成的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可以将每个单元的主题学习与时政新闻相结合,一来可以弥补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二可以使学生关心当前世界的变化以及国家发展命运,了解时代发展。
(3)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手段比较单一。而新媒体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和手段已经大大增加,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公众号推送”和各种电子终端学习设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将音频、视频、网络教学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4)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在我国2018年发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终明确要求,教师进行考核时要利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应该在现有评价手段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丰富评价方式,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另外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专业课程评价有机结合。
以我校既往的评价体系而论,“综合英语”现有的教学评价一般是按照“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成绩占比通常为70%,而属于形成性评价的平时成绩占比通常为30%。平时成绩的组成有“课堂笔记”“课堂考勤”“学生课堂表现”等传统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雨课堂”“微信平台”等的作用,拓展“平时成绩”的评测方法。在“雨课堂”中设计习题和测试可以帮助教师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生在“雨课堂”中提交的讨论报告和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平时成绩进行有效测定。其次,“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听说电子档案”的方式跟踪记录学生在综英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如;跟踪记录学生“磨耳朵”的听力时间;跟踪记录学生的朗读时间以及朗读的质量评价;通过演讲、辩论、讨论等方式,使原本较为单一的文化输入转变为正确观念的产出,对传统教学评价手段以及思想进行扩展。最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也应该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监控、规划和反思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挖掘课程背后的思想内涵,实现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多维度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拥有民族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