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理念下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
2022-12-31李瑞,胡磊
李 瑞,胡 磊
(1.喀什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2.喀什市第十一中学,新疆 喀什 844000)
1 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初中生的学习环境和认知都发生变化,形成了新时期独特的学习特征。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及体育教师重新认识学习者特征,改善教学策略,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框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探索性和验证性结构方程的角度探究三个问题:(1)初中生学习者特征与篮球学习效果的存在什么关联?(2)学习者特征如何影响篮球学习效果?(3)学习者特征因素对篮球学习效果影响有什么不同?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喀什市3所初级中学已学过篮球的初二、初三学生。
2.3 研究量表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篮球学习效果,包括4个维度:有、懂、会、能。“有”包含有兴趣、有习惯、有态度;“懂”包含懂知识、懂技术、懂方法;“会”包含会交往、会合作、会学习;“能”包含能掌握、能提高、能运用。自变量为学习者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体质健康与行为因素5个维度。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先行经验;认知因素包括学习策略、运动体验、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焦虑是情感因素;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是意志因素;体质健康水平和锻炼次数/时间/频率是健康因素。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习者特征的新变化
基于以往学者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认为个体学习效果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包括:
(1)人口统计学因素,包含性别、环境、先行经验、家庭因素等。现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初中阶段的分班教学[1-2];女生因性格上缺少冒险性,一般不敢尝试新技术动作;不同性别对运动项目的喜好也各不相同[3]。此外,调查发现对运动项目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和运动基础[4],互联网音视频的传播与发展也影响初中生对篮球信息的理解、运动感知[5]。
(2)认知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保护帮助、自我约束等。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仅靠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练习和学习,学习者都是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术,最终还是需要延续到课余时间[6]。在课外,自我约束、时间控制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会比较明显,例如自律性强的学生,课外练习次数就较多,学习效果也更好。篮球是一个团体项目,如果学习者仅靠自己练习,虽然课程成绩较好,但很难在课外时间继续进行体育锻炼。
(3)情感因素,包括对体育教师或教练情感、对运动项目的情感,对队友的情感以及学习态度等。有研究表明陪伴是情感形成的关键,在分组练习中,形成固定的伙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终身体育思想[7]。情感的延伸是逐步发展的,可以由团队、班集体向爱国主义发展。
(4)意志因素。与初中其他课程不同的是,体育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身体意志品质,而且提升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有研究表明,增强学生的心理坚韧性可以提升体育课学业成绩[8]。但也有研究发现,体育课的学习动机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不能持续长久的发挥作用。
(5)体质健康与行为因素。研究已经证实,体质健康水平较好的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的掌握也较快。同时体育课存在歧视现象,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看不起身体素质较差的。行为方面主要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2 学习效果
有关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内涵与标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协会指出,学习效果是对学生特定学习的期望,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有: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态度、技能、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方法,意志、个性发展、习惯及品德等。有学者认为学习效果是可衡量的、具体的。虽然学者认为:学习效果的分类和定义各不相同,但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效果既包含学习成绩,又包括受教育后的全面变化,是学习目标的具体表现。根据布鲁姆的分类理论分为:动作技能、认知、情感三大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综上,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作为一种学习效果,包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
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提升,使得体育成绩演变为学习者体能目标的达到的程度,较少体现出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对比中、英、美三国体育课、健康教育课、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评价领域[9],中国的《体育与健康》课包括:学习态度(情感),知识与技能(科学),体能(身体),健康行为(习惯),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价值观)。美国包括:运动知识和有关规则(认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知识(科学),体能(身体),态度行为(情感)。英国包括:健康知识技能(科学),社会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运动知识和技能(科学),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人类关系学习领域(扩展方面),个人和大众健康的学习领域(扩展方面),人类运动学习领域(扩展方面),安全学习领域(损伤预防),人类发展学习领域(终身学习),身体活动和社区学习领域(扩展),人和食物(生活化)。
综上所述,系统分析人口统计学、认知、情感、意志、体质健康和行为等因素对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依次从先行经验、学习兴趣、体质健康水平、运动体验、性别、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等8个因素共同影响篮球学习效果,其他因素对学习效果无显著性影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应该是系统、全面、整体的。
4 结论与建议
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呈现开放性、复杂性、系统性,从全面发展、辩证唯物观、系统论的理论角度,分析学习者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
4.1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人口统计学方面,不应该局限于运动项目的初学时期,应向学习者展现更多的体育项目的运动魅力,展现体育项目的丰富多彩,提升学习者的先行经验与认识。
4.2 认知因素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
认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应有“先行经验—兴趣—参与—坚持锻炼”的逻辑顺序螺旋式上升。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提升学习策略,促进对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比赛等的认知。
4.3 情感因素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
调查表明,学习者对篮球的学习态度源自教师的表现与关注,由此体育教师与学习者的情感一定是融洽的,同时注重培养同伴、团体、集体的情感。
4.4 意志因素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
不能否定在体育锻炼中要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既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要让学习者苦中作乐,乐享其中。
4.5 体质健康与行为因素对初中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影响
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项目参与的基础,也是根本目的之一。终身体育思想是以体育行为为载体,要促进学习者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研究中,初中生仅限一个城市,后续研究将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增加研究对象;其次缺少实验研究的支持,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