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传统工科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2-12-31段星,孔哲
段 星,孔 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新形势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应用型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境界的手段,是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坚定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决定着浙江的今天,更决定着浙江的未来。聚焦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研究谋划新时代浙江教育改革发展大业,在浙江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能为我国建成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浙江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巨大变化:大幅度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大幅度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变革了高等学校内部运行管理体制等等。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走向多样化。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目标产物之一,其定义、特点以及发展路径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关注的焦点。在建设应用型大学方面,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经验,这可以是完善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方式和方法,少走弯路,能够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化、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世纪以前,国外西方国家以德国为首,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套理论和实践体系适用于从国民教育到成人教育、从专科到本科一直到研究生、从社区大学到名牌大学。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很受企业的欢迎;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加拿大和美国的培养核心是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并保证此培养核心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都对我国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借鉴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关注实践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是在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后开始的,目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仍在摸索阶段。
2 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不良状况:
(1)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大部分高校都把自己的属性定位于研究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知识系统传授,轻视能力素质培养,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一些高校定位为应用型大学,但其在办学思路上仍沿袭传统方案,脱离具体实践需求,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多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没有体现出应用型特色,也没有按照企业及其需求岗位来改革及重构教学大纲,没有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并且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
(3)产教融合深度的推动不够充分。在大多数高校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传授知识为主,与相关企业合作深度不够。虽然部分高校也有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功搭建了一些校企合作平台,也设置了生产实习课程,但学生真正的参与度极低,多数停留在学生进行参观性实习。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弱,“双师型”教师缺乏。大多数高校以博士及以上学位为基本条件招聘人才,很多青年教师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没有实践经历和在相关行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企业具体工作流程及生产环节的了解,造成青年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教学尝试,同时缺乏对学生实践应用方面的引导。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与企业具体实际密切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应用型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培训,提高与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研主动些,培养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其他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3.1 构建应用型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理论授课的同时增加实验课程学时,并且开设工程实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抓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开放实验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学院推出了“导师制”政策,全面开放实验资源。在学生大一入学时“一对一”给每个学生分配专业导师,实施专业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和其他专业(技能)比赛。
3.3 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评价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动力加强研究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不仅仅要求具备渊博的理论专业知识,还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法有一定的见解。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地方产业开展科研活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丰富实践知识,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实现技术创造与产业需求对接,使教师真正成为既能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双能”型教师。
3.4 创建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
地方性高校培养人才应秉承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使命,学院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或开展技术讲座,部分课程进入相关企业开展现场教学,这样可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合作企事业单位合作情况分析数据库,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研究所的实践和科研合作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