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

2022-12-31

湖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干产地冷链

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百姓餐桌,是重要的民生领域。2021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重点如下。

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宏观层面,建设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3”指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指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指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行业层面,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运作水平。《规划》中提出,在产地,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

运行层面,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在生产端,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鼓励供销合作、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电商等企业共建共用冷链物流设施。

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①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②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新型保鲜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加速应用。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冷链快递、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③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加快补短板,推进基地建设

《规划》明确,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然而,中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造成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以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展整县推进试点等。下一步将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立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等。

《规划》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目前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切实抓好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基地建设工作,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分年度推进基地建设,助力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展望2035年,《规划》明确,应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21-12-14)

猜你喜欢

骨干产地冷链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进入下游流通消费环节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警惕“洗产地”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