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2022-12-31齐恩兵刘明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大学生

齐恩兵,刘明琦

(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的主要园地,在新型教育理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除了必要的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应重视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精神,以此提高其创业创新能力。顾名思义,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陈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呈现。而创业教育则是传统教育的一种改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敢于主动接受挑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完善和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有助于其全面综合发展,促使其充分展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

1.1 未能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各大高校面临着改革的十字路口,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国内各大高校突破现实发展窘境的最佳路径。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促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更加快速地适应社会;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对其长足稳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有一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不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刻解读,更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还有一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手段,更有甚者将该教育理念看作是提高学校影响力的一种路径。对创新创业教育错误的认知,严重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导致创业教育的本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

1.2 未能有效激发高校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大刀阔斧地创新与改革,各大高校纷纷加入了创业教育改革的浪潮,在全社会范围内一度引发轩然大波。然而,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始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改革则显得过于被动。对于高校教育改革来说,政策驱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高校教育改革对政府政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自然也摆脱不了政府政策的束缚,故而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不利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一部分高校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将发展天平逐渐向物质利益倾斜,以短期的发展眼光看待创业教育的创新,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不会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无法实现显著优化,使得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了一场空谈。

1.3 欠缺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

高校作为落实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体,基于其组织机构特性,在推进过程中,常常面临资源供应不足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一方面,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属于一项长期工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创业教育改革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素质等等,想要实现多方面同步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内部多部门间的协调能力。虽然高校内部各部门间的职责范围明确,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不同的职能部门,其工作目标与利益取向截然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尽管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但部门之间犹如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互不干涉,难以实现部门间的有效协作。举个简单的例子,人事部负责设计针对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奖惩制度,教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及优化设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合理分配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资金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从组织结构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面临多个部门管理的局面,再加上不同的职能部门均有各自专门的校领导管理,使得部门间协同合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基于此,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可实现学校内部各部门的统一管理,让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据可依,有序推进。反之,一旦管理体制机制缺乏,则无法形成统一管理局面,可以想象,创业教育改革之路必然会举步艰辛。另一方面,高校发挥着多重职能作用,包括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部分高校的发展重心与正常轨道产生了较大偏离,使得各项职能作用严重失衡,人才培养的职能作用逐渐被淡化,严重违背了办学宗旨。这样一来,高校的教育重心必然会差生倾斜,导致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给创业教育改革之路造成了巨大阻碍。

1.4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受多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迄今为止,仍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碎片化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3]:第一,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优化。课程体系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更是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想要有效推进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依靠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虽然大多高校均有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编制的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简单化,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来,且教学方式比较固化,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仍将书本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契合度不高也是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在专业教育中合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不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造成了严格制约;第二,为了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高校设置了一系列资助项目,以此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支持资金不充足,设置和资助的项目比较少,有限的资源,庞大的学生群体,资源与需求严重失衡,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基层支持,使创新创业教育沦为一种形式。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头困境的有效策略

2.1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源动力。想要实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于人才培养中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以及强化其创业能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首先,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可控范围内,允许学生结合自身创业目标进行个性化选择;其次,转变师生角色,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增强师生思想共识,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协作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创业团队,有助于大学生经验的累积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此外,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2 辩证看待创业价值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本质,故而经济利益并不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唯一的因素,因此,想要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则需要遵循本质,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创业,从而对创业价值进行辩证思考。众所周知,创业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创业结果无非有两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基于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看待眼光、心理承受能力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自主创业。从自主创业角度来看,可以将大学生分为三类[4]:第一,对自主创业有着较强的意愿和需求;第二,将自主创作作为万不得已之选,期望值不高;第三,对自主创意完全没有需求。结合大学生不同的需求,创业教育应实施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针对有强烈创业需求的学生群体,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道德品质,为其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创业意愿不太强烈的学生群体,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由就业向创业成功地转换;针对没有创业需求的学生群体,应当他们全面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精神,使其深刻体会自主创业的精神,从而端正其对职业的态度,培养其正确的职业素养。这种个性化教育模式,能够发挥创业教育价值的更大化。

2.3 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根据实践经验证实,想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切实遵循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设置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该体系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创业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其创业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第二,向学生传授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三,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开展创业项目,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创业实践能力。其次,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真实实践中不断累积创业经验,为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固地基。深度挖掘创业实践资源,如鼓励大学生在校内进行创业、支持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创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让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持续实践中得到良好锻炼。最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5]:一方面 ,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引进一批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又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遣专职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实践,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投资家进校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创业课程建设。另外,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应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师资队伍的流动性。

2.4 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首先,组织保障。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有不少的高校仍未能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导致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普遍偏低,给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造成了巨大阻碍。基于此,应由学校高层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在该机构的领导下,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组织院校师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锻炼及培养其自主创业能力;其次,制度保障。结合实际情况及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重视,激发起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比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学生学分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参加具有权威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完成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此外,为了有效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岗位津贴补助,对职称评定、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最后,经费保障。为了避免经费挪作他用,必须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推进奠定充足的资金基础[6]。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而言,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主创业能力,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正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期,而加快推进创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是其成功转型的关键。因此,高校应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优化策略,全面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大学生
改革之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