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2022-12-31马琳瑛张干一
马琳瑛,张干一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社会追求、道德理念等内容,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把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中,可以丰富思政课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界和平共处,不妄为、不强为,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引导中华民族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社会追求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追求。《中庸》说:“义”一定正,不正何“义”?“正义”既包括对个人的要求:一个人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要诚实、守信,又包括对社会评价的要求:一个国家要依据是否公平正义衡量是非,从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使崇尚社会公平正义蔚然成风。
和合既是小家中父母、兄弟、子女、夫妻之间相处的行为规范,又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安宁的美好状态,也是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协商的愿景。“家和万事兴”,处理家庭关系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主动地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多关心、爱护、宽容其他家庭成员。
大同社会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社会。
与我们想要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异曲同工。作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接续奋斗。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爱国、仁爱、忠诚、诚信、敬业等道德理念。爱国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对国家的热爱、依恋、敬仰之情,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热爱祖国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心中;仁爱是对他人爱护、对弱者同情帮助的一种感情,仁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是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绝对捍卫,坚定不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履行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人与人之间应诚实以待,企业更应诚实经营,童叟无欺;敬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品质,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对工作抱有极大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整个社会也会不断积蓄向前发展的动力。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
2.1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融入
首先教委等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有能力有经验的思政课教学团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契合思政课的闪光点,通过传统文化小故事、传统文化人物传记、成语注解等形式编入思政课辅助教材,激发学生兴趣,易于学生阅读、理解和接受。其次思政课教师应将诸如诸子百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内涵等融入思政课理论课的课堂,在讲理想信念、道德与法治、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时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可以有较多机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可以更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考查不仅限于期末考试,也可以在平时的小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再次高校应鼓励有能力的思政课教师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便于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选择,并且在选修课中与学生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00后的大学生对电子产品十分熟悉,思政课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将信息化纳入教学中来,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线上教学平台在思政课课堂上讲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是把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1-2]实践课作为思政课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点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在光影交织中让思政课浸润学生的心灵。
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园内建设思政实践课的实践基地,方便学生在校园内上思政实践课。在建设实践基地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予以构思,板块内容可以包括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文化人物等,进入实践基地上思政实践课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实践基地内声光电模图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作为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天津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快板、泥人张彩塑、风筝魏、津门法鼓、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独流老醋酿造技艺等都彰显着中华民族勤劳能干、富于创新的民族特质。在安排去校外实践基地上课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有许多传统文化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泥人张美术馆上校外实践课。在上实践课之前思政课教师可以与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确定本节实践课的时间、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流程等,并提前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书、预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入美术馆上实践课。学生进入美术馆后可以通过翔实的文化资料和历史记载;形神毕肖、栩栩如生的泥人张作品,观看大师做泥人的过程,感受泥人张这一从百姓中取材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工匠精神,从而生发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2.3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融入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用所学、所长服务他人、了解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所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定,可以带领养老专业的学生去往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实践、传承、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可以带领幼师专业的学生去往幼儿园进行志愿服务,在运用专业知识为小朋友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实际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自己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2.4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融入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于亲情、爱情、团圆、敬老等的向往和追求,也颇受当代青年人的推崇和喜爱,可以作为融入思政课的一种路径。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特点等,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可以引导学生除旧布新、孝老爱亲、阖家团圆;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可以引导学生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七夕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国庆节,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对祖国母亲的依存感、认同感、荣誉感;重阳节可以引导学生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等。形式可以采取演讲比赛、情景剧、故事会、微视频等,让学生各展所长,并能够在其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浓厚的仪式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报国情怀,凝聚着自强不息的道德追求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宝贵品质,对于当代青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新时代的青年,增强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爱民、爱社会的新时代合格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