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政治素养
2022-12-31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道红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道红
新时代的十年,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师不断提升的社会地位,都将教师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群体推到一个“众目睽睽”的地带,以致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高潮迭起,强音频出。但在这高潮和强音之中,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基础的逻辑判断,那就是:教师的政治素养才是师德师风中最核心的内容。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的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著名论断。中国古代的太学讲经、书院传道,讲传的虽是修身齐家,根系的却是治国平天下,乃“国之大者”,打上了鲜明的政治烙印。今天的教师,要想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必须将重视和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作为一道人生的必答题,唯此才能不负师者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政治素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水平。它并非与生俱来,相反,它更多地指向后天的培育和养成。只要我们能够时刻做到政治自省、道德自觉、文化自信,政治素养就会如影随形地附着在教师的思想和思维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
以政治自省坚定政治立场。教师的政治立场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精神支柱,也是影响和制约教师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更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社会转型升级、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双重夹击,解构了部分教师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导致部分教师对政治和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忽略甚至漠视。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政治自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科学的思想认识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来坚实自己的政治信仰,提升对党和国家的理想认同和制度认同,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在准确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辨析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边界,辨别虚拟世界中的迷惑性思想和观点,把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
以道德自觉筑牢道德高地。礼义是治人之大法,道德是立人之大节。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可谓是社会道德的缩影,而教师则是社会道德最具体的形象代言人。《礼记》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清代王夫之的“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都是在强调教师德行操守的重要性。古人如是,今天的教师更应该以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为标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锤炼自己的道德意识,检视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向上向善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筑牢个体的道德高地,引领垂范莘莘学子。
以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基和底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屈辱和挫折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强力支撑。浸润在中华文化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天生自带“家国情怀”的基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革命岁月所孕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这一基因的传承和延展。新时代的教师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建设者,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深层感悟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理性审视文化交融演进中的不和谐元素,引导未成年人构建起接续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担当。
一个真正具备政治素养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思想深邃、品行正直、人格高尚、带有明显“中国风”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