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视角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2-12-31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冯金丽詹浩勇
■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冯金丽 詹浩勇
一、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引导下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认知理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和社会、自然环境等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情境化学习是所有知识和学习的根本特点。据此,对学习者而言,要想深度理解知识,必须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情境,充分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交流、合作、实践;对教学组织者而言,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知识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并引导、督促学习者进入情境,在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这即为以情境创设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情境认知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利用多种技术和手段,通过提供真实生活或有趣故事情境,以问题为“锚”,以教学内容为“船”,基于问题求解的情境学习活动围绕“锚点”展开,帮助学习者通过从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问题,进而整合他们的知识。
2.随机进入式教学。根据学习和记忆的规律,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学习者以不同教学方式呈现同一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对同一学习内容的多角度综合认识与理解。
3.认知学徒制教学。提供包括真实、模拟案例、社会实践等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模拟、练习来体验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二、情境认知理论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总体上是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包括掌握统计基础知识、具备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建立缜密的统计思维、形成良好的统计修养四个方面,且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因专业而定。二是教学单元目标设计。在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后,将课程目标分解到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以明确每次课的教学目的,为教学组织、考核机制、条件设计提供方向指导。
(二)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而设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和具体安排。在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组织中,贯彻落实以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针对每个教学单元,依据其教学目标分以下4个阶段来设计:
1.课前阶段:通过发布知识导图和故事、生活情境案例,导入知识,引起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知识记忆。
2.课中阶段:一是根据讨论结果挑选出正确认识、典型错误观点设置问题、演示情境,讲解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要领,认清知识误区;二是根据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设置专业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知识应用需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正确使用;三是就学生的讨论、实践作业、反思的观点,筛选出典型进行现场分享和互评、点评,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并增强积极性。
3.课后阶段:首先,布置本单元巩固练习题、讨论主题,并及时批改、组织讨论和反馈结果,以巩固知识理解和应用;其次,在单元前期活动完成后,组织学生就本单元知识应用的优缺点、最想用该方法解决所学专业什么问题、将如何做进行反思,并及时进行批阅,挑选典型反思进行课堂分享,培养统计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强化统计修养。
4.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市场调查大赛、大创项目等课外活动,自由组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申报书,并进行及时指导,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并诱发创造力。
(三)考核机制
统计学课程需要大量运用概率思维、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对大部分经管类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容易受挫和厌学,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提升统计学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根据教学实施阶段特点设计由过程性和终结性两部分构成的考核机制。
1.过程性考核机制。该机制贯穿于统计学课程教学全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的重要引擎,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性考核中,可以从物质(成绩)和精神(表扬、奖状等)两个层面构建激励机制。其次,为了保证激励效果,过程性考核要求对每项活动的评价和奖励必须具有及时性。最后,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和及时沟通。
2.终结性考核机制。该机制主要用于检验全课程教学效果,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灵活设计的考试题型。
(四)教学条件
1.教学资源。情境认知理论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在全过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准备大量情境资源,主要有导入案例、习题集、专业特色案例集、专业实践指导和任务书。
2.教学工具。在教学组织中安排有大量的互动,同时在教学考核方面收集、批阅、整理的工作量巨大,因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必须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提升教学效率,将教师从繁琐的活动组织和课程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