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准备和采访实施
2022-12-31◎王达
◎王 达
(七台河市融媒体中心,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记者掌握了新闻线索并不意味着可以迅速进行新闻采访,在新闻采访正式开始之前,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前提和基本条件。采访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平时准备和应急准备两方面。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平时准备和应急准备两方面。采访的平时准备是靠记者平时的积累和修养。平时准备具有隐性特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没有平常的积累和准备,记者在采访时就会力不从心,把握不好采访时主动权,就可能造成采访失误甚至是失败。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对题材的客观把握、进行选题和采访对象的研究,制定出采访计划和方案等。应急准备相对于平时积累的指向性较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急准备对采访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突发性的事件必须依赖记者的平时积累、准备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发挥。
(一)采访的平时准备
1.记者的思想修养准备
记者思想修养的核心是事业心与责任感。它在记者的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采访能力强的记者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不仅将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事业,更将其看成是一种追求。思想修养的认识是对采访工作的深刻理解,这是记者在长期新闻采访实践中逐渐积累和丰富的,并且对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思想修养准备会使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2.记者的作风修养准备
记者作风指记者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作风修养是全身心投入,无私忘我。对新闻反映的现实,必须进行舆论监督,必然会触及矛盾的焦点和社会的阴暗面。,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不能遇到危险就后退,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成功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有忘我的境界,记者心中只有新闻。
3.记者的理论修养准备
理论修养是对学科知识系统的抽象和概括。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的记者终生只是在被动地报道周围发生的事,有的记者在新闻实践中积累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而有的记者,不仅具有以上两种记者的共性,还具有丰富的理论修养,在新闻采访中,不仅能发现新闻,还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应用于采访实践。记者的理论修养有社会科学的,有自然科学的,也有认识论方面的。记者的工作对社会公众有引导和指导作用,没有理论修养,记者与一般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高素质的记者应是完全意义的“瞭望者”。
4.记者的审美修养准备
采访不仅是一项认知活动,而且包含审美的体验,记者在采访中的审美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有对社会美、自然美的感知,也有对优美与崇高的体昧和对悲剧和喜剧的感动。记者沉浸于社会生活的海洋中,接触着英雄的气壮山河、逆境的艰难,记者拥有丰富的审美资源。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记者,能从中体会不同情感的冲动,捕捉和再现令人感动的瞬间与细节。只有审美修养的深厚,才会有新闻作品的意味深厚,才能在采访中抓住感人的材料。
5.记者的知识储备
知识在采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帮助记者感受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基础,尤其是专业性报道的采访,如果记者对采访对象掌握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就很难与采访对象有深入、顺畅的交流。知识还能帮助记者把握报道的准确性。
6.记者的技能掌握
记者应是贤者和智者,同时还必须是能者,技能的掌握对于采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技能胜人一筹,采访才能一枝独秀。记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主要有:熟悉方言、土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摄影技术、会操作计算机、具备驾驶技能。
(二)记者采访的应急准备
记者新闻采访是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搜集新闻素材或作调查研究都必须依赖外部环境和采访对象,新闻追求时效性的特点使新闻采访本身要追求在预期时间内获得最为丰富的材料。因此,采访前的应急准备就十分重要。
1.分析采访的选题
在采访之前要对采访的题目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选题进行选择。对采访题目涉及的领域必须有全局性的认识;了解选题内容涉及的历史、社会联系,分析研判选题反映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他媒体对这个选题是否进行了报道。有过这些全局性的研究,方能对具体选题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分析和恰当的判断。
2.准备采访问题
第一,从选题出发。列出采访必然涉及的问题,问题的列举必须全面,有具体的,也有概括性的,是对选题不同层面的反映,体现记者对选题的思考、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第二,采访的设计。侧重点是与采访对象的交流,采访提问的问题是设计出来的,是按照选题确定的诸多问题中选出来的。按照选题确定问题是对采访所涉及的情况的全面覆盖,有些问题查资料就可以解决,有的是由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准备是对采访内容的把握,这个环节也应把准备的问题以采访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甚至应该写出构成新闻稿的写作框架。这个问题准备能帮助记者掌握采访的脉络,记者借助内在的逻辑关系,便于记住采访的主要方面,在正式采访时不用记具体的问题,只要根据提纲的逻辑关系就能把握好采访的方向。
第二个的问题的准备是局部的,针对采访中容易遇到的采访对象的抵触、不知怎样回答等情况时,对提问的语言表达进行的设计。问题不能设计太多,主要是打开采访的局面。
问题的准备是为采访服务的,是在采访之前进行的,而采访是受多方因素影响的活动,采访现场可能出现诸多不可控的情况,采访也不可能完全按记者的预想进行。记者在采访现场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意识,不能被自己提前准备的提纲束缚住,要按照采访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采访思路。
3.确定采访方式与步骤
问题和采访对象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访方式和步骤。采访方式的确定是按照新闻事实或选题的需要及客观条件,对不同采访方式的利弊加以准确的认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采访步骤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访步骤直接决定采访的成败。采访步骤通常可以这样安排:一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进行,如依据记者对要采访题目的分析和认识,或者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先后。对社会热点问题,先从人们最先注意到,或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实施采访,再不断深入。二是思考如何安排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这既有技巧的因素,也有平衡的因素。在采访对象有多个时,先采访谁、后采访谁都有讲究,如果安排不当,不仅使采访出现困难,而且还可能使采访对象之间发生矛盾。记者在安排采访的步骤时,必须熟悉社会的人情世故,这有助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更加顺畅自如。
二、记者新闻采访的具体实施
(一)调节采访气氛为采访成功奠定基础
记者新闻采访重在采集信息,而信息的采集要以情感上的认同为基础。人们与自己所喜欢、有好感的谈话对象愿意交谈,并且谈得很深入、很多,与没有好感的人总是不愿交谈,更不愿深谈。在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中,好感是良好谈话气氛的开始和条件,也是保证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1.记者的自我调节
记者要想把握调节采访气氛,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记者应成为采访的主导者,引导采访对象提供记者需要的信息,记者的心态与采访态度对采访对象的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记者必须使采访情绪保持稳定、合适。
2.采访对象的心理调节
新闻采访的气氛与采访对象的心态是互相影响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紧张解除了,采访气氛就轻松了,采访对象的心理也就放松了。记者必须注意调节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在气氛轻松后,应适时开始正式采访。
(二)选择提问方式和方法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直接交流,记者提问的意思表达一定要清晰、明确,记者水平的差异,可以在提问上体现出来。记者要提高提问水平,必须从认识与表达两方面下功夫。记者通过提问把问题传达给采访对象,采访对象要了解记者想知道什么。
1.记者提问的基本形式
开放式提问不要求采访对象回答,而是使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让采访对象谈看法、谈体会、谈认识等。闭合式的问题要求采访对象具体地回答,可以发挥的余地较小,一般适用于文化水平低、社会经验不丰富的采访对象。提问形式在对同一采访对象的采访中可交替运用。
开放式与闭合式提问的优势和劣势是辩证的关系。记者对闭合式提问要花很多心思,而采访对象在回答时较为省力。开放式提问给了采访对象更多的自由,双方气氛较为轻松、自如,记者提问也省力,但是采访对象回答费力。
2.提问的基本方法
“提问方式”是大方向的把握,而“提问方法”是具体层面。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提问方法的分类,有的是以记者的态度为区分点,有“沉默对峙法”和“归咎他人法”等[1],有的干脆没有标准,就是对经常用到的方法加以罗列。有的专家把提问分为“正问”“侧问”“反问”“设问”“追问”“故问”“借问”“激问”八种[2]。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没有必要分得过细,越细种类就越多,反而不好掌握。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实质上就是从采访对象那里挖取采访素材,提问的基本方法应以提问对选题的切入点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面提问。它的特点是直入主题、开门见山,提问语言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正面提问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适应性强的采访对象,如学者、领导者、知名人士等。这些人多数见多识广,时间都宝贵,希望提问题能直截了当。二是记者较为熟悉的采访对象。对此类采访对象直接提问的好处就是省时省力,主题集中。
(2)侧面提问。它是迂回的提问方法,在直接提问不能得到真实材料或难以采访时,改变提问方法,进行旁敲侧击,引导采访对象回答记者的问题。侧面提问,一般用带有假设性、引导性的问题提问,可以迅速将采访对象的注意力引到记者想了解的问题上来,而这种假设性、引导性问题必须建立在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估计采访对象可能有什么想法,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种估计在较为准确时才能保证提问有效。
(3)反面提问。在正面和侧面难以进行采访时,记者故意从确定信息的反面入手。采访对象面对记者的提问都会判断记者提的问题对自己会有何影响,在有利时就会直接回答,在无利时甚至有害时就会敷衍甚至拒绝。记者要准确判断采访对象对问题的认知,在确定对方可能排斥时,采取反面提问的方法,获得想得到的素材。
(三)重视采访现场观察
观察用记者的话说是“用眼睛采访”。观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记者的观察是随时随地的,用在新闻线索的发现和素材、资料的积累方面。采访现场的观察是与提问同时进行的,记者现场观察能弥补提问的不足,通过眼睛看到的,感受现场的气氛和环境,增强新闻报道的精准性。
1.观察的内容
记者对新闻采访现场的观察,一定要考虑新闻的独特性。新闻报道追求的是短而精,观察时一定抓住有特色的东西。对新闻人物而言,记者要观察人物的相貌、动作以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其他细节。人物观察的中心点是人物的性格和观念,人是复杂和难以把握的,记者必须善于观察人物外在的言与行,包括人物的外貌、表情、举动等。能在现场较短时间内进行到位的人物观察是记者的一项硬功夫。现场的特殊场景和环境及其细节的观察是新闻观察中有特色的部分,细微之处,内涵深刻,能使人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2.观察的要求
记者的现场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记者进入现场,映入眼帘的东西较多,记者做不到都看、都听、都记,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为何观察,即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感观摄取相关信息。观察的目的是与一些因素相关的,包括采访后制作的新闻观众群是什么样的,采访的是什么题材和主题。首先,记者要根据观察要求明确为何而观察,观察就得有的放矢,不错过观察的时机,不浪费精力和时间。其次,观察要求有高度的注意力。观察时必须注意,才能谈得上观察。注意的指向就是在瞬间将记者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采访对象。为认识和把握特定的事物,保证观察顺利进行,一定将注意力集中和保持在观察对象身上。有了高度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各种感观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在短时间内将真实的有价值的细节观察清楚,进行有效记忆。再次,观察要求要有很强的基本功。包括观察的技巧和能力,新闻的现场观察难度很大,对记者的观察技巧和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对如何观察人物、景物、环境、气氛等有基本的认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观察基本功。
记者应具备的职业就像养主要包括记者的作风修养、理论修养、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技能掌握。记者采访前的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分析采访选题、准备采访问题、确定采访方式与步骤。而在记者的正式采访时,要调节采访气氛,为采访成功奠定基础。为此,记者必须进行自我调节和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调节。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注意提问的基本形式、提问的基本方法、进行采访现场观察,从而实现成功采访,为广大广播电视新闻受众提供新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