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场景细节,展真情实感
——六年级上册《有你,真好》教学实录、思考与评析

2022-12-31彭才华执教王小毅沈小玲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事件人物板书

□ 彭才华 执教 王小毅 沈小玲 评析

【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想起“那人”

师:初次见面,没带什么给大家。为大家唱一首歌,行吗?

生:行。

(师演唱《感谢你》)

师:歌曲名字叫作——

生:《感谢你》。

师:有时候“,感谢你”可以换一种说法——

生:有你,真好!

师:真聪明!(板书课题)就拿第八单元的课文来说吧,生活单调的少年鲁迅在闰土那里听到了很多稀奇有趣的事情,他可能在心里感叹——

生:有你,真好!

师:那个北风怒号的黄昏,瘫坐在地上的黄包车夫面对鲁迅先生的帮助,可能会说——

生:有你,真好!

师:丈夫失了业的穷苦女佣阿三面对鲁迅先生的关心,也可能会说——

生:有你,真好!

师:是的,同学们!“有你,真好”四个字,看着简简单单,但是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仔细凝视这四个字,回想一下,你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谁?

(生交流)

师:其实,这四个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不仅会想起熟悉的人,比如爸妈、同学、老师,还可能想起并不熟悉的人,比如学校里的保安叔叔……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也许看完后,你会回忆起更多的事情。

(生观看视频)

师:这里的哪一张照片让你产生了联想?你想起了谁?咱们拿起作文本,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人的名字。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对他说“有你,真好”?一定是因为某一件事情,对吧?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一下那件事,就写在那个人名字的后面,就像这样。(板书:人物—事件)

(生回忆、书写)

师:你也许想起的不止一件事情,那你可以在第一件事情后面用上分号,再写第二件事情。注意概括!写好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想对我们学校的保安叔叔说“有你,真好”。一个双休日,我去学校拿落下的作业本。因为我没穿校服,所以他坚持不让我进校。我感觉很不高兴,但后来想到保安叔叔一定对每一个人都这样小心。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安全。

师:真懂事!这么长的几句话变成四个字,那就是保安叔叔——

生:坚持原则。

……

师:同学们有写保安叔叔的,有写奶奶的,有写老师的……我相信,大家此刻看到笔下的那个人,心里一定感到特别温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文字来诉说对他的感谢。

二、聚焦“那事”,放大细节

师:怎么写?自然不能像刚才那样,一两句话就说完了,对吧?

生: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结尾,用三五句话写出主旨。

师: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主旨不一定放在最后,应该融入整篇文章。

师:哇!同学们记住,文章有法,文无定法!高明!

生:我觉得要突出“有你,真好”,还要抓住细节描写。

师:说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词,叫“细节描写”。(板书:细节)说起细节,咱们看看课文。如果有个人写了这样的词语(屏幕呈现:两个好心人—包扎伤口),你能说出这出自哪篇课文吗?

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是啊,黄包车夫受到了救助。我们来一起看。(呈现课文中“救助车夫”的片段)请同学们浏览这个片段,看哪些细节写得特别好,把它们圈画出来。

(生圈画、交流)

生:片段中的细节特别多,有几个连续的动词——跑、拿、扶、蹲、跪、夹、洗、敷、扎。

师:一下找出九个动词。这九个动词重不重要?不能就写一句简单的话“他给我包扎了伤口”啊!

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

师:写得很细致,表现了当时车夫的处境,是不是?画面如在眼前,好!

生:“怎么了?”“先生,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这里是语言描写。

师:一句简简单单的“怎么了”包含了关切。把事情写具体,就是要有这样的细节描写,要给读者以鲜明的画面感。

三、关注场景,具体描写

师:在这个片段附近,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大家看——

(屏幕呈现课文: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师:把它换成下面这句话,不是更简洁吗?

(屏幕呈现句子: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伯父家,路上看到一个人受伤了,坐在地上。)

生:我觉得,因为这段话的后半部分写的是黄包车夫脚受伤了,所以要用“阴暗”“怒号”这样“不好的词”来衬托后面的事情。

师:什么叫“不好的词”?(笑声)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生:我觉得这样写反衬出了鲁迅的为人。

师:谁反衬谁?

生:就是用街上的人反衬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

师:是啊,街上的人各忙各的,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车夫。当他极其无助时,有人救助了他,让他怎么不想说出“有你,真好”?你还有补充?

生:其实这一段话表现出了鲁迅富有同情心。

师:是的,怎么表现呢?

生:用环境描写,用街上的人来形成对比。

师:是的,这样的天色,这样的北风,放在这里是有作用的!(板书:场景)把场景写清楚,有利于我们表达“有你,真好”。把场景写具体,其实在我们刚才那首歌的歌词中也有体现,一起看——

(屏幕呈现改编后的歌词与原歌词)

还记得你搀扶过我——还记得(风雨中)你搀扶过我

还记得你呵护过我——还记得(人群中)你呵护过我

还记得你安慰过我——还记得(流泪时)你安慰过我

还记得你鼓励过我——还记得(彷徨时)你鼓励过我

师:如果把“风雨中、人群中、流泪时、彷徨时”都去掉,原来的歌词还能那么动人吗?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有了“风雨中、人群中、流泪时、彷徨时”,更能体现人在那个时候非常无助,更能凸显“搀扶、呵护、安慰、鼓励”带给人的温暖。

四、真情表达,现场评讲

师:把细节写具体,把场景写清楚,这样才能更突出你们想表达的“有你,真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看看课本里的习作要求。

(生默读习作要求)

师:习作要求我们不一条条念了。老师只有一个提醒——写的时候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用文字和他对话。记住,这个人在静静地“听”你和他回忆往事,和他吐露真情。(板书:真情)现在,拿起作文纸,咱们不写开头,也不写结尾,就以“那天……”或者“记得那一次……”为开头,好吗?开始写吧。

(生写作约10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今天时间有限。我们暂且停下来,听一听别人的习作,也许能给我们的写作找到新的灵感。

(指名两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生:那天下暴雨,我奶奶接我回家。伞,只有一把,我们挤在一块儿。奶奶常把伞往我这边靠,我也把伞推了回去。奶奶转头瞪了我一眼,用满是裂痕的手握住我的手,把伞靠向我这儿。她的右手臂湿了。我赶忙对她说:“奶奶,你的手臂……”她对我笑了,摆了摆手。一股酸涩涌上了我的心头,随后变为暖流。我看着她,眼泪蒙住了我的眼。有你,真好!

师:大家刚才听到了哪几个重要的细节?

生:她们俩互相推伞,最后奶奶还是把伞推给了她,奶奶的手臂湿了。

师:好的,“推伞”的细节你记住了。还有哪个细节?

生:我记住了她的环境描写,一开始写的是一个暴雨天。

师:暴雨天是怎么样的?你记住了吗?

生:倾盆大雨。

师:不对,那是你的想象。她根本没有写出倾盆大雨来,这正好是她的习作需要改进的地方。(稍顿)还有一个细节,有一个字,我觉得用得特别有意思,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我觉得是奶奶瞪了她一眼的“瞪”。

师:好!要不我们让当事人自己说?

生:当时奶奶瞪了我一眼,其实我知道她并不是生气,她是想让我明白不能着凉。

师:是的!一定不是生气,奶奶那一刻可能有些吓人,那个“瞪”是情急之下的反应,她最希望的是——

生:把伞推向我这边。

师:一个小小的“瞪”字,满满都是爱。(稍顿)刚才同学提出的那个“倾盆大雨”,你觉得要不要写?

生:要写。那天下暴雨,豆大的雨点重重打在伞上……

师:很好,有听觉了。

生:一股寒气向我逼近。

师:凛冽的寒风,是吧?好的,我相信你已经知道怎么改了。下一位。

生:记得那一次,我既孤单,又无助。

师:既孤单,又无助,你们知道他的孤单和无助吗?

生:(齐)不知道。

师:你的孤单和无助,我们感觉不到。记住,高明的写法是你写你的孤单,可以不出现“孤单”两个字。你自己想办法,好吗?继续往下读。

生:窗外狂风怒吼着,雨水在窗子上画出一道道白痕,雷声如同一只只巨兽向房子奔来。

师:稍停。(面向全班)学到了什么没有?

生:开头写了暴雨天,后面要跟着写暴雨天是怎样的。

师:好。你记住了哪句话?

生:雨水在窗子上画出一道道白痕……向房子奔来。

师:好的,你很会倾听。(转向朗读者)请你再把这句话念一遍。

(生读)

师:我请他把这句话读第三遍。很多人写狂风暴雨,总是写什么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他的这句话和它们不同。再听一次!

(生再读)

师:真好,继续!

生:我坐在桌子前,只有灯光为我壮胆。突然,“噼啪”一声,灯光闪了闪,灭了。我害怕极了,想叫,可是嘴唇只是不住地颤抖,发不出声音来。我踮起脚,找到了打火机,可是蜡烛不见踪影。“咚咚咚”,沉闷的敲门声响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应该开门吗?外面是什么人?他要干什么?……我慢慢向前挪动,终于到了门边……后面没写完。

师:你们发现了吗?原来,刚才对天气的描写只是第一层,后面一层又一层的描写,把他一点点推向真正的孤独、无助、恐惧的深渊。我念一段,好的文字百念不厌。(念生的文稿)我知道,等下发生的故事一定让人备觉——

生:温暖。

师:真好,回去每个人都按照课堂上领悟的东西,慢慢改自己的文章,再丰富,再完善。下课!

【教学思考】

备课时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里:作文课怎么上?在40分钟时间内,结合教材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什么?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习作基础。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一次又一次地写,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有没有用?本课还需不需要继续和他们强调这些?反复研读教材后,笔者把这些方法放在了第三位。

写事件要写场景。对此,六年级学生也是有基础的。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场景描写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笔者想把这一点放在第二位。

而放在第一位的是“真情表达”。笔者想通过动人的画面、音乐以及自己的演唱,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瞬间,我们要慢慢地沉静下来,问问内心,追忆过往,把那些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刹那、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那个人,郑重地写在作文纸上。

【教学评析】

王小毅:本单元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第一,写出人物的特点;第二,写一件事或者多件事,且要写出当时的场景;第三,融入自己的情感。

从统编教材的编排序列来看,三年级尝试写出人物特点,四年级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五年级用具体的事例、场景、细节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可见,六年级写这篇文章是有起点的。那么,这次习作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呢?主要是融入自己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节课最值得学习的是教师关注了每个人的习作任务,引领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习作的全过程,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所以,每个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习作该怎么写,还关注他人的习作,学习优化自己的习作。实践性特别突出。

有几个环节做得非常好:第一个是取材环节。用歌曲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教作文也是教做人。第二个是构思环节。教师用范文引路,用课文中的片段来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是如何把细节、场景写具体的。不过,这个环节用时太多,其实很多内容阅读课已经教过了,不是难点。难点在第三个环节,那就是起草。“真情表达”是这节课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把事情写具体,关注场景、细节的时候,用哪些具体的方式,把情感融入习作,是学生感到无助的,也是教师需要指导的。

本课把相关指导巧妙地安排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说得比较好,说到了细节,也说到了场景。但是个人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指向了如何写具体。如果把重点放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中怎么融入情感,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沈小玲:写作是为了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围绕习作要求,谈两点感受。

第一,唤醒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第三学段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四个方面,彭老师做得特别好:一是有铺垫。彭老师播放了一段动人的影像,还动情地高歌,打动人心。二是有借鉴。彭老师特意安排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包扎伤口”的场景,借鉴得非常好。三是有交流。在课尾,针对两个学生的习作作了交流,能够感受到学生的真情流露。四是有梯度。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八单元的习作都与真情实感有关系,但二者的梯度并不一样,前者是表达看法,后者是把感觉写出来。彭老师做了区分,唤醒了学生真实的情感。

第二,写具体,有方法。通过事情去写一个人,需要把事情写具体。这个人必须是有血有肉的。表达真情实感,要有具体的内容。彭老师作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写场景、写细节。

教材最后一段话这样写道:“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事情写具体了,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果有可能,把这篇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基于此,本课补充一个分享环节会更好。

猜你喜欢

事件人物板书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