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特质转换

2022-12-31贺兰英王鹏伟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贺兰英,王鹏伟

(广东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标识,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古代物质生产实践、政治活动实践、文化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奋斗精神融会于民族文化之中。从1840年开始,由于外部冲击和内部危机的共同作用,中华民族难以循着旧路继续前行。在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从被动反击到主动出击,从向外学习到内部改造,从零星醒悟到全民觉醒,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变局、危局、残局、败局到赢局的转变,并最终在1949年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100多年的巨变中,中华民族奋斗目标、奋斗路径和奋斗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特质的转换,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一、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特质转换的社会历史背景

群体性的精神转变是以其社会生活的根本变革为前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1]中华民族奋斗精神是一种群体性意识。从1840年开始,由于外部力量的介入,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进入动荡转型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中国人民在道路探索中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以及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特质的转换,正与此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一)进入世界历史之域,拓宽了中华民族的奋斗视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人类进入世界历史阶段。前世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由于地理区隔而交往较少,人类处于狭隘、孤立的“地域历史”阶段。近代由于西方的航海活动以及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获得大发展,不但造成西方国家社会分工的普遍化,而且造成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工。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类交往进入以资本为中介的普遍交往阶段。西方国家推动的人类普遍交往,是以资本配合武力的方式进行的。而“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流通空间道路的市场越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2]。资产阶级通过打破限制资本在世界各地扩张的各种空间障碍,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从而构建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世界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的普遍交往具有侵略性和强制性,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3]404-405,世界经济联系因此而日益紧密。不过,这种联系牺牲了民族之间的差异,使世界历史发展趋向同一性。西方列强横扫世界,“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交往代替了封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404。19世纪40年代,中国还处于传统农耕文明状态,政治上实行皇权与文官制度相结合的封建制度,经济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是宗法制为核心的差序结构。在西方资本全球扩张的背景下,拥有广袤国土、丰富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无疑是西方资本眼中的一块“肥肉”。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被裹挟进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始参与世界性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西方侵略、欺压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其精神世界既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塑造,又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其奋斗精神由隐到显,逐渐觉醒和勃发。

(二)顺应世界潮流,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而奋斗

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国际交往秩序。近世的世界秩序始建于1648年西方国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起初只是为了构建西方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规则。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西方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秩序规则推广到世界各地,在打破各民族有序和平状态的同时,开始建构起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在这种新世界秩序中,西方国家是主导者、征服者,其他民族是服从者、被征服者。许多民族由于没有西方式的现代主权国家观念与保卫民族共同体的力量,在与西方的交往、冲突中逐渐沦为殖民和半殖民的对象。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的殖民力量被削弱,其对世界的绝对支配地位产生了动摇。逐渐觉醒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普遍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独立化运动成为世界潮流。这种独立化运动,是西方思想文化对当地人民启蒙的结果。近代西方国家在通过强势力量将其他民族纳入其秩序范围的过程中,在宣扬西方文化中的科学、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观念的同时,却将其他民族国家置于其产业链的低端。世界各被压迫民族在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启蒙,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信仰和价值体系,其思想得到解放,精神世界得到改造,开始将建立独立自主、与西方国家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自由平等的民族国家,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独立成为世界民族运动的主流。逐渐觉醒的中国人顺应世界大势,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致力于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奋斗精神不断得到改造和升华。

(三)顺应世界发展新趋势,将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

18世纪后期,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其他欧美国家也相继发生政治革命并在经济上致力于实现工业化。到20世纪前半叶,欧美国家领跑世界现代化,而非西方的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依然处于原始或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非西方国家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生产力结构被扭曲,既不能按旧文明的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生产,也不能按工业文明的经济规律实现现代化,普遍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工业化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当西方国家通过资本将世界各国连接到工业化的链条上时,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目标。

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态度由被动性的适应逐步转变为主动性的追求。近代初期只有极少数中国人看到西方的先进之处,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开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其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主张从器物深入到制度、文化等层面变革中国,以期实现全面现代化。中国人民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侵略与压迫。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不将帝国主义势力赶出中国,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同时,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勾结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进行压迫,因此,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同时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而,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提供政治前提和社会基础,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更紧迫的奋斗目标。深受内忧外患交相困逼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寻求国家出路的过程中,其奋斗精神得到彻底革新,精神特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近代以前,受传统思想文化滋养的中国人具有勤劳勇敢、温和善良、以德服人、崇尚和平等人格特征。近代百年,中国人民在与他者的比较、较量中反躬自省,在左支右绌、蹀躞前行中寻求救亡图存之策,其奋斗精神因此表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一)反抗侵略压迫,争取独立自由

近代西方思潮强势进入中国,中国人对待他者的态度、观点和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方面也被迫进行调整。

西方列强通过武力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的方式在中国攫取利益、压迫中国人民。中国的一再忍让换来的是列强们的步步紧逼和中国主权的渐次沦丧。面对如此困境,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为民族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答案,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也难以应对新出现的情况。内忧外患唤起中国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激发了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觉醒。反抗一切压迫,改变被侵略的不平等的处境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鸦片战争中江南提督陈化成与英军坚决战斗直至牺牲、广州三元里人民和义和团以血肉之躯抗击西方侵略者,五四运动中青年学子喊出“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振奋口号,中国军民在14年抗战中表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觉醒的生动写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4],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逐渐生成。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对帝国主义的反抗从前期的自发无组织、屡战屡败,到后期有组织、有策略的革命斗争,表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表现出特有的精神气质。

争取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应有之义。传统中国不像国家[5],这是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的结论。现代民族国家应该具备除恶抑暴、抵御外敌的功能,民众应该具有国家共同体观念。而近代中国,无论国民个体还是作为共同体的国家都受到西方宰制,没有人格和国格,即民众没有国家观念、不具公民素质,国家不能承担国家职责、不具国家职能。“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6]。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真切感受到亡国灭种的危险,从而认识到作为共同体的国家与民族、个人的密切关系。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14年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完全觉醒、国家意识正式形成,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奋斗目标。正是秉承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光复河山、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民才在近代风雨飘摇中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向内反省反思,向外学习借鉴

近代鸦片战争的失败、探索国家出路的一再受挫,使得失败的低落情绪在中国人中蔓延。不过,中国人具有学习先进、学习优者的精神基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没有遇到无法战胜的敌人,没有出现整体性的生存危机。因而,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首先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处于古今中外汇合点的近代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有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不如西洋。此后随着中国外出留学人员越来越多,承认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均不如西方的观点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跌入谷底,由此也激发了中国人向优者学习以自强的精神。中国人尝试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理论来改造中国,因而当时的中国成为各种西方思想的试验场。不过,只有在理论上契合中国文化、实践上能够救国救民、效用上能满足中国救亡图存需要的思想理论,才能最终为中国人所接受。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仿器物、效制度,再学思想文化的过程,学习对象先是欧洲、日本,再是欧美、苏联。在求解中国难题的过程中,虽然出现过“全盘西化”“揖美追欧”的思潮,但重视学以致用传统的中国人学习他者绝不是要成为他者或他者的附庸,而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丧权辱国、任人欺凌的状况,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谋幸福的目标。

近代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在反抗中寻找国家出路,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便统一行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彻底反思的过程。儒家思想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们应当“吾日三省吾身”,自此向内自省反思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种向内反省的精神在近代中国表现为将批判锋芒指向自身,向内透视。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反思我们为什么会挨打、中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进而思考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列强)的关系、中国如何才能改变被动受辱的地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等问题。思想上的自省是主动行动的准备,是奋斗以改变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前提。

向内反省与向外求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近代中国人一方面向内反省,另一方面向列强学习以促进自身的成长。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反省的过程中,起初感觉西方器物优、制度优、文化优,自己处处不如人。不过,在与西方列强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其宣扬的思想文化的反差,因此转而学习俄国和他们的立国理论——马克思主义。当时,中国有些先进分子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达使工人和中产阶级遭受不幸,中国在产业萌芽的时候应该对资本主义的罪恶持有一种戒心,资本主义不见得是中国发展的必经阶段,有了更好的方法必将用其取而代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胜利信心倍增、乐观主义精神增长,从而铸就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华民族奋斗精神。

(三)彻底革命,推陈出新

近代中国人民为了应对民族和国家危亡的局面,无论采用温和的改良方式,还是激烈的政治革命方式,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反而所受的灾难愈加深重。因此,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改变国家命运,就要彻底地破旧立新。近代破旧立新理念始自谭嗣同提出的“冲决网罗”的观点。“冲决网罗”是新与旧的斗争,是代表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人与代表旧思想、旧观念、旧精神的旧势力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要取得胜利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从“冲决网罗”的观念到革命文化成为主流,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变。

近代中国的破旧立新涉及各个领域,即要破除一切旧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旧邦新造”,建立独立、民主、文明的共和政体;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改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建立现代产业,实现国家富强;在文化方面,表现为抛弃旧的传统观念,发展现代文化,建构现代思想观念;在社会方面,表现为从上到下的移风易俗,建立自由、平等的新社会。不过,旧世界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会自动消失。打破旧世界、推动社会整体性转向必然受到旧的思想和社会力量的阻碍。当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时,旧世界的打破成为可能。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造,整个国家焕然新生。

三、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特质转换的意义

晚清时期,西方以自由贸易之名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泛滥使中国国力衰退、人民精神萎靡、经济严重滞后,国际地位也走向衰落。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使中华民族精神日渐萎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沉沦中奋起,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不断觉醒和发展。

(一)矗立起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丰碑

回看近代百年的中华民族,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一时期,中国人感受到的只是苦难,因而救亡图存成为当时奋斗的主题。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在经济军事落后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奋起,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珍惜生命,但也不畏惧死亡。在压迫与反抗、前进与后退等一系列人生抉择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国家、民族与正义而死成为中国先进分子奋斗的价值旨归。比如,谭嗣同、秋瑾等为唤醒民众、表达冲决一切罗网的决心而慷慨就义,义和团在自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宁死不屈,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中艰苦战斗、敢于牺牲,这些英勇行为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成为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重要表现。近代中华民族奋力救国、胸怀大义、向死而生的表现,是其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奋斗精神的时代呈现。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们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促使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不断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矗立起新的丰碑。

(二)更新了中华民族精神图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文化本根。不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表现得无能为力。在向外求解的过程中,中国人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其中既有西方主流的资产阶级文化,也有包含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无产阶级文化。

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借助其政治、经济、军事优势涌入中国,其中的有益成分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不过,在中国先进分子逐渐认识到西方文化的扩张本性和帝国主义真实面目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其最终的选择。张闻天当时认为,人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早就产生了改造的决心。用什么方法来改造,无抵抗主义、反抗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使人们无从选择。经过比较,人们自然只能走社会主义一条路。张闻天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是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思想观念转变,最终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生动缩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人自古就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引进西方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其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品质。由此,中华民族奋斗精神除了其原始基因之外,又增添了世界主义、平等观念、自由思想、科学思维等新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奋斗精神。

四、结语

近代中国因外来冲击而发生巨变,中国人民在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发生改变并被重塑。观念的变化不会自动转变为改变民族命运的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形成了改天换地的历史伟力,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历史主动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由此得到改变。这一巨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