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史”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

2022-12-31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史中国共产党特色

杨 哲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其中,历史逻辑是对过去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概括,它既是理论逻辑建立的基础,又包含着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继承、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结果,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党史上的伟大创新、新中国史上的伟大探索、改革开放史上的伟大实践。“四史”内含中国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线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历史逻辑。因此,深入挖掘这层逻辑蕴涵,有助于人们在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已有500余年的发展历史,它分别以思潮、理论、实践和制度等形态而存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也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当然不能脱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能够明晰其在世界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的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成功模式,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证明。

在10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总体表现出曲折前进的态势。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思考,为新社会制度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积累,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不过,由于其试图借助理性来建立未来社会制度,空想社会主义注定难以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问题,找到了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和依靠力量,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从空想到科学的巨大跨越。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对未来世界进行科学预言,揭示了未来社会制度演变的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理想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例如“公有制”“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恩格斯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列宁首次将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创立了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并对如何快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艰辛探索。正是俄国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本土化创新的内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制度建设经验,我们“以苏为师”,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过,苏联模式后期逐渐走向僵化,苏共在制度变革中未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主张用多元化的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最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而走向失败。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带给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巨大的历史警示。中国共产党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抛弃传统老路和各类歪门邪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和地区制度建设的有效经验,在改革创新与博采众长中续写了国家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再到发展、完善,从未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打压。面对严酷的国际环境,我们始终坚持自立自主、艰苦奋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两制”长期较量下持续发展壮大,开创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和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史上的伟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摧毁落后的旧社会制度,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建立全新国家制度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理论成就和制度创新。今天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建立制度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选对了道路,选准了制度,这是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的结果。

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在制度上的优越感顿失,开始尝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证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或移植资本主义制度均难以挽救落后的中国。通过社会革命建立全新的国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正是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制度创建的重要使命诞生的。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使中国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步了解和接受了社会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废除私有制”的纲领,彻底同资本主义民主制、议会制划清了界限。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终于找到了改造国家的正确途径,社会主义成为引导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正确理论。这次伟大选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人们认识的巨大跃升。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民族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政治环境,经过反复比较、试验、失败和反思后作出的科学抉择,这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中国历史演进和群众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后就开启了制度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分别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改革创新和发展完善四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追根溯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离不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的经验积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体制,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政策,从而实现了政权建设的制度创新。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党大力开展土地改革,提出三大经济纲领,在经济建设中不没收民族资本主义的私人财物,不阻止那些无法操控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而逐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作风建设上,我们党相继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建立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为管党治党奠定了制度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群众在根据地创立民主政权,努力构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为建立我国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之后,本着实事求与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进行制度改革,成功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制度的活力不断凸显。新时代,我国制度建设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取得了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人民群众的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成功秘诀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相结合,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改革中开拓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史上的伟大探索

以改革开放为界,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制度发展史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30年是激烈的制度建设阶段,后40余年是渐进的改革完善阶段。前一阶段的制度探索为后一阶段的制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对前一阶段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二者是既一脉相承又开拓创新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总结革命、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体制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阶段,我国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推动了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其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56年底,我国确立了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民主制度,颁布了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正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党开始意识到单纯效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的建设实践进行再次融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召开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展开进一步探索,提出了搞活经济的重要思想,容许一定范围的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存在,使其成为中央主导下的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我国制度建设在后期出现了速度上急于求成,所有制关系上脱离实际而盲目求纯的弊端,并逐步演变为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经艰辛,但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自我革命精神,坚持真理、纠正谬误,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加速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社会主义制度在其中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史上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历史。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制度建设的历史飞跃,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正如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和主体结构,改革开放前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阶段,其后至今是在这块地基上进行改造、加固,不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转折。在对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之后,改革开放在大胆试验中起步。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改变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赋予企业和个人更多自主权。政治领域则着重改革领导体制,逐步建立法制体系。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并不断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新时期的国家制度擘画了宏伟蓝图。其后经过近10年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初具模型。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打击,对我国改革开放也产生了严重冲击。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处变不惊,积极同周边国家开展深层次外交,与西欧国家恢复正常关系,从而基本打破美国对我国的制裁,成功保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期间,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阐明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并指出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将是总的必然趋势,从而成功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澄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误区。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着眼于经济体制、民主政治、文化体制、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体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正式确立。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中着力补短板、求突破、促公平、强治理,我国制度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中呈现出强劲活力与重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初具模型、正式建立到发展完善,自始至终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在结合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在应对各种外部敌对势力的质疑和挑衅中始终保持坚强的战略定力[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实践成果,“四史”记录了我国制度演变的进程与规律,蕴含了我国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智慧,彰显了我国制度发展的成就与优势,是我们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载体和强大支撑。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我们重温“四史”,目的在于将我国制度建设的奋斗史继续书写下去,在“四史”学习中把握历史规律,建立历史共识,践行使命担当。这就是说,我们要在“四史”学习中强化制度认同,努力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元、认识分化的严峻挑战;要在“四史”学习中增强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我国制度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四史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