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路径
——《咏雪》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观察

2022-12-31高永琼

中学语文 2022年31期
关键词:太傅谢道韫咏雪

刘 勇 高永琼

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中,我们提倡一头抓文本、一头抓学生,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文本细读,这是文本解读与教学观察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关键词有“认同与热爱,了解与借鉴,关注与参与,继承与弘扬”。阅读文言文,就是要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赏析章法,理解古人的情怀。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译的名篇。它们既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语言与文学、文化融通起来。

一、学情把握——建构可以看见的学习维度

1.文言阅读的轻松入门

《咏雪》是初中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情节曲折,语言充满情感张力。全文结构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交代咏雪的背景,有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聚会目的,特别是交代了话题引起的原因,这也符合“讲论文义”的氛围。第二层是兄妹俩的回答,谢朗将“白雪纷纷”喻为“撒盐空中”,注重了形似,且抢先回答,表明他才思敏捷;谢道韫则喻为“柳絮因风起”,注重了神似,“未若”二字表明她很自信,有才女风范。第三层是对两人回答的回应,谢太傅“大笑乐”,赞赏兄妹俩的表现,但没有做出评价。结尾一句只是作者所做的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了作者的评价:谢道韫的比喻超过了谢朗。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它记载魏晋人物的风流逸事,很多已经成为了文学典故,通过阅读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言文合一的极佳素材

《咏雪》的学习,要避免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言”“文”分离的尴尬。因为篇幅短小,难度不大,不用在“言”的落实上花费工夫;因为文本有趣味,可以在人物形象、审美训练、家族文化等方面着力进行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言本身的趣味与妙处,才是学习文言文的“秘笈”。由于初中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太难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简单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宜在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训练文言语感。

炼字的训练,一“骤”字使雪的形态跃然纸上,也暗扣了两兄妹不同的比喻,说明了盐之下落或絮之飞扬都可能是事实之状。除了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等学科核心素养。

3.思辩教学的价值追求

《〈世说新语〉二则》的学习,也开启了学生阅读《世说新语》整本书的门户。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两篇文章进行思辨训练。许多人认为《世说新语》多涉及玄谈和清议,太过于超然和洒脱,于今天不合时宜。其实,《世说新语》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传播了国家统一、反对奢华、追求自由、陶冶情操的思想。所以,《世说新语》是一本小说,也是一本史书,更是一本教育书。阅读《世说新语》,认识魏晋士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精神,帮助我们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本文“公大笑乐”、以及“盐”与“柳絮”比喻的对比,这两个问题常常是教学的生发点。我们一般以为“公大笑乐”是在赞赏谢道韫;“柳絮”比“盐”的比喻好。但其实,这只是一次“内集”而非“诗赛”,显然并非为了一决高下。这样和谐的家庭聚会,又怎会真的只表扬谢道韫有才气,那这个“兄子”一定会非常不开心的。事实上,这一“笑”,既是谢安的圆融与老到,亦是谢安的智慧与通达,“中庸”便在其中矣。

二、文本漫溯——追寻文字深处的价值

1.精炼明快的笔记小说

本文属于“笔记小说”,也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小说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颇为有趣。《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小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语言精炼含蓄又隽永传神。

本文选自“言语”篇,明胡应麟曾指出:“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直到今天,难兄难弟、咄咄怪事、拾人牙慧、卿卿我我、一往情深等成语依然鲜活,书中故事仍魅力无穷。此外,《世说新语》的文学技巧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极大。本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骤然大雪,谢家子女即景赋诗的咏雪场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教育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情节紧凑、一字绘雪、比喻摹雪、身份补叙等,都为后人称道。

2.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

适当扩展相关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世说新语》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多个,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隐士、僧侣,特别是谈到聪明小孩的故事,学生大都非常喜欢。人物描写有的注重形貌,有的注重心理,有的注重品德,还有的注重才学,但都力图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通过其独特的言谈举止刻画出独特的性格。

本文寥寥几笔“讲论”“欣然”“大笑”等勾勒谢太傅,一个风流儒雅的文人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其实,谢朗少有文名,“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未若柳絮因风起”,其开朗乐观的胸襟实为罕见。这场聚会真可谓:一场大雪两妙喻,三位人物皆入戏;满门书香满门乐,诗礼簪缨一雅集。

3.率直通脱的魏晋风度

一篇好文、一本好书,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有自己的文化走向和精神向度。“千古士林《世说》梦,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名士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当时玄谈成为风尚,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不拘礼节。

真名士自风流,正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万代景仰的书圣,堪当人品模范的“竹林七贤”等,他们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刻画的魏晋人物中的女性,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值得细细品读。

三、教学观察——探索更有意义的文化视角

课堂观察,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即为什么读,文本有趣味;怎么读?阅读有方法;读得怎样?评价有效果。要把文言文上到学生的心中去,既不能强势介入,亦不肆意打扰。必须定位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需要关注三点:一是学习情感,让学生感到有意思;二是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到有体验;三是学习收获,让学生感到有价值。

文言文教学,可以有两大观察视角,一是情韵视角,二是灵魂视角;课堂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教师有“干货”,二是学生有收获。教师要教出滋味,学生更要读出文本的意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所以,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反复诵读,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二是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三是感受文言文学习之趣,学会欣赏古人的生活情趣。

教学片断: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让你用一组有数量词的短语来概括文意,你怎么概括?我来示范一下: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次家庭聚会……请大家来说一说。

生: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谢太傅把家人召集起来。(大家笑)

师:别笑,很好,没有谢太傅这事儿成不了(众乐)。请继续!

生:一个谢太傅在一个冬天举行一次家庭聚会,把家人聚在了一起。一会儿,突然下雪,一个谢太傅说了一句话……(生笑)

师:用数量短语来概括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不要这样死板地、记流水帐似的罗列。

生:一场骤降的大雪,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场精彩的对话,一回开心的大笑,一个聪明的女孩,一次成功的教育。

(师生掌声)

师:现在我们要将当时的情境还原,就是通过想象和细节再现当时的情境。同学们先在文中批注,再进行情景演读。

(生自由批注,小组讨论演说)

生:我选的“公大笑乐”这一句,谢太傅听了侄儿侄女的比喻,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哈哈哈……”(生笑),虽然窗外寒雪纷飞,但屋内显得那样温暖,融洽气氛充盈了整个房间。

师:外面是大雪纷飞,心中却温暖如春。你这其中一乐,就叫“家庭和乐”。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语双关,既是漂亮的比喻,又暗示春天马上就要到了,而且“公大笑乐”,就表示他很开心,屋内气氛肯定是十分融洽的。

师:比喻之美,这是第二乐。谢谢你!大家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生:我觉得这个同学有个细节说得不对,谢太傅不是听了侄儿侄女的话过后笑的,是听了谢道韫的话之后才笑的,他是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

师:这就回到了刚刚的问题上了——究竟哪个比喻更好?老师有一个疑问,他与儿女讲论文义,跟他侄儿侄女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儿女”有古今异义,古代的意思是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子侄辈,而现代意义就是指儿子和女儿。

师:好,这就是我们必须注意的现象——古今异义。我们的想象还可以丰富一些,还可以细化一点。假如没有这场大雪?

生:假如没有这场大雪就没有这个妙问,没有这个妙问就没有后面的比喻。

师:是啊,文章字字珠玑,一个字都不可易。

生:“公大笑乐”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谢太傅听了谢道韫的回答,开心极了。

师:我要提醒一下,谢太傅只因谢道韫的回答而乐,会不会太绝对了一点。

生: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为谢道韫的回答而乐,因为后面有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介绍;二是为两个孩子的回答而乐,谢朗的简单直率,道韫的聪慧有才,都让谢太傅很开心。这里的笑,可能是赞赏的笑,也可能是豁达的笑。

(师生掌声)

师:很喜欢你的回答,有思考的深度,有立论的依据,有表达的层次。

生:“俄而雪骤”的“骤”也是一幅画面,刚才老师也说过,左边是个“马”,右边是个“聚”,把马聚集在一起,就表明万马奔腾,气势宏伟,今天也有个成语叫“暴风骤雨”。一个“骤”字,就把大雪纷纷扬扬的气势和场境写出来了,正因为雪骤,才会吸引大家的目光,才会影响大家的讨论,才会发生后面的故事。

师:“雪骤之妙”,这是第三乐。你有细腻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场境还原。原文中说突然间雪下得很大,谢太傅的眼光才会被窗外的雪景所吸引。其实我们知道,古代的私塾先生给我们的感觉都是(生:很严厉的)。请再读课文,你认为谢太傅是个怎样的人?

生:喜欢自然,有生活情味的人。

生:有闲情雅致的人。

生:一个温暖的人,一个很会教育孩子的人。

师:谢安的故事太多了,“东山再起”“淝水之战”就是经典,他以最少的军队击败了前秦最强的军队,以少胜多,谈笑风生。在这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谢家又出了两个牛人,李白都很喜欢他们:一个是谢灵运,一个是谢朓。他们是山水诗人的鼻祖,也是谢家的后代,可见教育的艺术和家风的传承。

首先,要教出文言文的情韵。触摸并沉浸于文言文的基本原则是“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虚心涵泳”的关键就是诵读,反复朗读,渐次感悟。

文言文的朗读,显然与白话文的朗读有区别,由于时代久远与语法规则的流变,它的单音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等,都造成了文言朗读时的障碍。这是无法回避的学习困难,我们要想办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文言文的情韵。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这是文言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路径。

其次,要教出文言文的灵魂。文言文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综合体,情感和文化是它的灵魂。教材单元提示把“继续重视朗读”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本单元的两大学习重点。要教出文言文的灵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动、情境联动的教学策略。笔者在“读出韵味”和“读出雅趣”两大板块的教学中,便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如“雪之比喻”板块,反复推敲、互文对照、资料助读、文字源流、文化审视等,都让文言文的学习有了灵魂,不仅读到了故事之巧、语言之妙,还读到了人物之真和文化之美。

如何让文言文的文化学习更“好玩”一点?“好玩”的文言文学习,追求好玩而不失品味、好玩不失本色,关注“言”“文”合一,凸显课堂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这种“好玩”是对繁冗的古诗文教学的一种超越,是古诗文学习含英咀华、渐进积累的真实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真实彰显。之所以提出文言文文化渗透的“好玩”视角,就是因为“文化自信”是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的理解、认同、参与、传承等,这是一个在长期浸润和思辨对话中逐渐展开的自主建构的真实过程。否则,一切的强加与灌输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与亵渎。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对经典文本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并在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这才是文化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当然,作为初中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无需刻意承载太多东西,但教师应当具备“文化自信”,可以多备而少讲,深备而浅教。最后强调,让学生呈现出学习文言文的疑惑与困难,亦是阅读文言文的进阶之路。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培育“文化自信”的学科素养,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意图。

宽阔的学术视野。《高质量作业赏析:国际样本》一书在国际文献综述部分,特别从读者阅读的愉悦感出发,把丰富多元的研究成果以六个具体的问题串联展开:“课外作业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哪些因素会影响课外作业的效果?”“课外作业做多长时间比较合适?”“什么样的课外作业最有效?”“怎样评价和反馈课外作业最到位?”“怎样指导家长发挥作用?”环环相扣,娓娓道来。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对我国今天学校的作业实践也具有参考意义。如美国密苏里大学心理学教授库柏的研究就很有意思,他研究发现,小学阶段课堂有指导的学习比通过课外作业的学习成效更大,初高中阶段通过课外作业进行的学习比课堂指导学习的成效整体要更好。同时他还发现,学习日里课外作业的量随着每晋升一个年级增加10 分钟为宜。具体而言,一至三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15 分钟,四至六年级不超过45 分钟,七至九年级不超过75 分钟,十至十二年级不超过120分钟。这个研究发现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 分钟和初中不超过90 分钟基本吻合。《高质量作业设计:实践方案》对国内研究的成果则是以作业的内涵与功能、设计与布置、批改与反馈等为专题进行了精要的梳理和综述。

生动的范例诠释。《高质量作业赏析:国际样本》的下篇“课外作业创意实践的国际样本”,全方位展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中小学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横向上并列细分成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四大学习领域,纵向上罗列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大小128 个学习点的有益创编。这些林林总总的作业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经验息息相关,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技能的锻炼、思维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经历积极促进了今天的学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从容,也成就了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作业的知识广度、形式的鲜活生动、体验的多元集成,都会给读者留有诸多的理性启示和创新触动。《高质量作业设计:实践方案》的“作业设计实践篇”是研究团队在扎根一线实践的行动研究中,和实践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和作业的设计迭代,最后孵化出的30 多个学科和跨学科的本土作业范例。既有基础巩固类作业,也有知识拓展类作业;既有活动探究类作业,也有创意物化类作业,还有综合实践类作业。全视角折射出了中小学生动鲜活的实践成果。

——高旭阳,《中国教育报》2022 年10 月26 日10版

猜你喜欢

太傅谢道韫咏雪
汗不敢出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七绝·咏雪
公公偏头痛
才女谢道韫
朱元璋与太傅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