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报道如何打造品牌栏目
——以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为例
2022-12-31林坤明
林坤明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是主流媒体的主责主业、重中之重。每年各地的两会,既是当地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重点,既要保质保量完成,又要求新求变,力争出新出彩。如何打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两会报道精品栏目,助力提升地方两会报道整体水平、传播效果、社会效益,值得地方主流媒体不断深入探索、积极实践。
2022年1月14日,即东莞市两会闭幕次日,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局办专场”在《东莞日报》顺利推出。从2016年开始推出起,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累计已完成28期报道,合计采访嘉宾144人次。各方嘉宾踊跃建言献策、纸媒和新媒体联动发力、图文视频多维呈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东莞报业经久不衰的“两会会客厅”栏目为广大读者和用户奉上了一大批“见人见事见思想”的两会报道。
7年来,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紧贴时代脉搏,紧扣城市特色,关注民生福祉,致力于传播两会“好声音”,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改革发展鼓与呼,为砥砺奋进聚合力,用心用情打造成东莞两会报道的品牌栏目,既见证了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东莞报业对地方两会报道如何守正创新的积极探索。
一、创新报道方式打造“会客厅”,两会报道“新”起来
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为要”。东莞报业一贯高度重视对本地两会的创新报道。作为市委机关报,多年来《东莞日报》在东莞两会期间开设有“报告解读”“现场传真”“热点关注”“两会好声音”“记者看两会”“两会回音壁”等栏目,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东莞两会。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为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主流媒体对本地两会的创新报道,践行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2月东莞两会期间,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突破传统纸媒报道方式,不失时机地推出两会融媒体报道新闻话题及人物访谈栏目,首次将“两会会客厅”设进东莞两会会场——东莞市会议大厦内,由资深、骨干记者担纲主持人,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做客“两会会客厅”栏目,就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城市品质等热门话题,谈感受、建良言、献良策。
打出“新招式”,唱响“新旋律”。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以新姿态、新阵容亮相,努力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栏目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报道东莞两会,聚焦两会热点、关注民生实事,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彰显了主流媒体责任担当。栏目一经推出便在代表委员、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中引发良好反响,赢得广泛好评和点赞,取得“开门红”的效果,为往后栏目优化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内容板块设置上,东莞报业每年的“两会会客厅”均推出4个专场,分别是镇街专场、企业家专场、局办专场、民生专场。每个专场均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心设置话题,突出亮点、解析疑点、回应难点。在报道形式上,每个专场在《东莞日报》上用一个整版进行精耕细作,达到主题集中、“干货”满满、热气腾腾的版面效果。作为一个为“融”而生、向“新”而行的新闻栏目,“两会会客厅”相关报道内容也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形式多样的推送,线上线下一起发力,汇聚起强大的主流思想舆论力量。
经过不断探索,“两会会客厅”栏目建设日益完善、品质稳步提升、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东莞报业报道本地两会的“保留曲目”。时代在前进,城市在发展,话题在更新,7年来,“两会会客厅”栏目与时俱进、常做常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成为推动东莞报业两会报道践行媒体深度融合、提升新闻报道品质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紧扣城市特色实现“莞味浓”,两会报道“热”起来
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成长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名城、外贸强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近年来,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15座GDP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正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先进制造新高地、人才集聚新高地。
7年来,从推进“机器换人”、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到建设广深科创走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再到迈上“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报业每年的“两会会客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市政府工作报告热门关键词,邀请镇街“一把手”、本土知名企业家等嘉宾,热议新一年推动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
坚持贴近基层,深耕基层沃土,东莞报业每年的“两会会客厅”都会开设“镇街专场”。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实行市直管镇的行政架构。镇街是东莞经济的主战场,东莞经济的底盘在镇街,28个镇全部上榜全国千强镇,32个镇街经济总量均突破百亿元,故有“镇街强,则东莞强”之说。镇街尤其是其中的大镇强镇,是东莞的新闻“富矿”,历来是各路媒体“兵家必争之地”。“两会会客厅”把目光投向镇街,“镇街专场”邀请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做客“两会会客厅”(7年累计采访46人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加强执行力建设、优化政府服务、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空间、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等热门话题,畅谈如何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地落实,介绍各自镇街新一年的改革发展举措,展望未来发展前景。“镇街专场”为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起“镇能量”,推动了“街力赛”。
关注经济动向,助力产业发展,则是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的又一鲜明特色。东莞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目前拥有超过150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企业超70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广东全省地级市第一,拥有一个万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四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制造业发达是东莞的强项,但是,东莞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级有待提升,新动能亟须培育壮大等短板和问题。每年“两会会客厅”都会开设“企业家专场”,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做客栏目(7年累计采访30人次)。他们发挥来自东莞企业一线、熟悉东莞产业发展现状的优势,把脉企业堵点难点和行业短板,围绕企业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大湾区、先进制造等话题,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稳增长建言献策,为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企业家专场”为东莞汇聚“企动力”、催生“新动能”,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两会会客厅”设置“镇街专场”和“企业家专场”,充分体现出东莞报业作为主流媒体长期扎根本土、权威报道的优势。相关报道紧扣东莞城市特色,贴近基层、贴近产业,发挥了主流媒体对政经新闻报道的强项,亮出了嘉宾观点,丰富了报道看点,激活了两会热点,做出了两会热闻,提升了主流舆论热度,受到广大市民、投资者、创业者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东莞报业作为主流媒体在东莞区域的影响力。
三、关注民生福祉架起“连心桥”,两会报道“暖”起来
两会报道,不仅要有高度,也要有温度,不仅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将政策解读与民生解答相结合,让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东莞经济、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常住人口总数已突破千万,成为一座新兴特大城市。与此同时,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关系民生福祉改善、城市品质提升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公众和舆论所关注。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贴近”,深化“走转改”,每年都开设“民生专场”和“局办专场”,以更好地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
厚植民生情怀,彰显城市温度。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民生专场”在话题设置上直面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等增进民生福祉新举措,其中教育、医疗、医保等领域是关注重点,邀请代表委员、教育卫健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业界专业人士等做客栏目。7年来,“民生专场”聚焦如何满足随迁子女上学学位需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缓解儿科医生短缺,提高医保服务水平等热门民生话题,助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品质提升,展现城市内涵。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域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邀请交通、人社、城管、政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一把手或相关负责人做客“局办专场”,畅谈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如何让东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如何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如何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如何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城市更新?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腿”?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进莞来”?一系列城市品质提升话题在“局办专场”得到回应和解答。
“两会会客厅”架起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搭起代表委员和市民群众之间的“连心线”,画出线上线下“同心圆”,为东莞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加快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新高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彰显了东莞“包容之城”“温暖之城”“生态都市”“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
四、推进媒体融合壮大“主阵地”,两会报道“动”起来
迈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呼啸而来。一方面,新媒体快速崛起,成为舆论主阵地;另一方面,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形式,新媒体都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和启示。如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推动主流思想舆论做大做强,成为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和要求,东莞报业举集团之力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赢得发展新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积极探索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推动全员转型、全面转型,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努力实现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手法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高效、传播效果更加良好,致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传播格局。
东莞报业把每次重大主题报道都当作践行媒体融合发展的“练兵场”,力求融出活力、融出精品、融出成效。对于每年的东莞两会,东莞报业提前精心策划融媒体报道方案,组建两会融媒体报道组,鼓励记者编辑将两会报道作为践行媒体融合的竞技场,亮绝活、出奇招,同时整合旗下报、网、端、微、屏等各类传播资源,实现网站、客户端、微信、抖音等传播渠道的信息滚动发布,对两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实现传统媒体焕发新活力,新媒体迸发新精彩。比如,2018年东莞两会期间推出的“东莞版跳一跳”创意H5凭借紧跟热点、制作精良、阅读轻松等特点,点击量超100万次,成为“小现象级产品”。
“两会会客厅”作为东莞报业两会融媒体报道的重点栏目,在践行媒体融合上也是不遗余力、重点打造,优质的报道内容吸引代表委员、党员干部、广大市民和网友纷纷转发,扩大了传播效应。7年来,移动优先和媒体融合在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不断得到体现和深化,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多元传播”,生产出视频、海报、直播等新媒体产品,重点依托东莞报业旗下的“东莞+”客户端进行推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因应疫情防控的需要,东莞报业主动创新,投入更多采编资源,确保“两会会客厅”栏目以“云连线”的形式呈现,将两会报道的媒体融合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7年来,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栏目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把导向作为内容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专注内容质量,创新报道形式,推进媒体融合,打造了东莞两会报道的融媒体品牌栏目,助力提升地方两会报道整体水平,扩大了主流舆论影响力版图。未来,随着东莞报业加快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两会会客厅”栏目也将进一步求新求变,继续努力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