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表演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以表演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
2022-12-31王幻璐
王幻璐
一、引言
近些年是传统媒体行业向融媒转型奋步疾行的黄金时代,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各类互联网传播平台为信息技术载体的不同媒体间的原生壁垒正在加速消融。传播思维、传播方式、结构体系等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媒体内容生产慢慢褪去以往专业神秘的光环,转而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般日常。基于这些变化,表演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以下简称“表播专业”)的教育性质也已经超越了传统专才教育的藩篱,朝着通才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表播专业教学的目标,也转而向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多元化、需求的人才方向悄然而迅速地转变着。
与专业相关实践应用科技的高歌猛进以及融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根本性转变形成鲜明对比,传统的表播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教学上,对一线创作实践需求的能力输送方面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仍然带有明显的学科壁垒;教学案例依然以传统媒体为主,过分依赖课堂讲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转化率低等等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成了困扰教师和学生的现实问题。
基于这些融媒体时代表播专业教育的具体现状,如何在保持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复合型的融媒体时代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尤其在加强融合性教学以及强化教师素质等方面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二、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融合性教学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表播专业的具体应用实践、应用场景变化,带来教学上的一系列新问题。其中,表播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融合性教学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融媒体黄金时代的到来,表演和播音主持专业实践的应用平台与应用场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要应用来源的大量用户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新媒体,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全国电视收视量在近五年内持续下跌,并且这一趋势从中青年受众群体正向中老年群体蔓延,部分中老年受众群体已将注意力转向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而以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用户及应用率骤增。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794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6080万,占网民整体的90.5%。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7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835万,占网民整体的74.7%。[1]
表播专业赖以生存的主战场——“内容输出”领域,新媒体占据了绝对优势,且有继续拉大距离的趋势。生存的底层逻辑,以及游戏规则发生了巨变。
主持人不再只是具备单一的播报工作的职能,而是广泛应用采编播融合一体的工作模式。由专题策划、热点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等开始转战基于融媒体客户端的短视频新闻节目制作。而演员也出现了纷纷投身网络综艺(《我就是演员》《声临其境》《奇葩说》《一年一度喜剧大会》《戏剧新生活》等)、各大电商平台直播以及短剧短视频的创作实践,呈现出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原先演员和主持人的称谓,以及固有的实践领域,已经完全无法承载当下融媒体时代赋予的实践内涵。全新的实践领域已经将表播专业“编导演”以及“采编播”等综合性素质提升到了绝对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课程体系仍呈现相对封闭、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状态。表播课程融合性较弱,依然存在教学特点不突出、教学内容重复、师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表演与播音专业虽在专业设置上已经有所融合,但实际教学上还是各自为战。专业上,急需放弃各自的教学技术壁垒,共同开拓适应实践需要的崭新融合点。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未来媒体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培养既能够胜任全媒体业务要求,又要能够在全媒体业态垂直类业务中发挥作用的人才,也就成了相关专业院校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融媒体时代的表播人才更加强调适应各个媒介展现需求的综合专业能力。专业教学的融合点与着力点就应该以此为目标,对旧的课程内容进行再更新。
融媒体时代的表播人才应该归属为“创意创造与生产制作类人才”[2]的范畴,其能力核心是融媒体创作内容的生产与输出。基于此,表播专业人才的利用综合手段塑造典型形象的能力、文学艺术综合鉴赏能力与即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在各媒介中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应成为表播专业的融合性教学需要加强的重点。如开设类似《融媒影像》内容的新课程,彻底打破专业壁垒。课程设立主任教员制,带领包括播音、表演、摄影、照明、剪辑、化妆造型、形体等专业教师,进行团队教学。以主任教员为主导,根据各个班级年级学生的素质特点,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各自原执教课程内容,符合融媒体表播创作需求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来并再度整合。例如通过对2~5分钟短视频作品以及20~30分钟长视频作品创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具备融媒体发展需求的融合性创作能力。表播专业的应用实践特点,亟待专业融合性教学,且必须以实践作品为导向。打破各自独立、彼此缺乏协作性的各专业独立教学的现状,以实践作品为抓手,推动团队联合教学与实践,是融媒体时代大势下表播专业教学改革应对的有效策略。
三、强化教师素质,赋能内力提升
在信息技术推进的融媒体时代,表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都需要进行全新的改革推进,并赋予新的动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主流融媒体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在教育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迭代势在必行。尤其在强化提升教师素质方面显得格外迫在眉睫。而处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队伍,则是实现融媒体发展国家需求、行业进步和学科体系更新的最核心力量。基于融媒体时代的一切教学改革举措,必须立足教学、服务教学,运用各行业、各领域优质资源赋能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需努力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实施途径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升,以及树立正确的融媒体理念,加强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科建设的引领提升。其中,急需强化教师在传统教材中对经典知识点的升级迭代力、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力、一线实践经验的转化力以及社会资源的开拓维护与转化力等方面的素质能力。
教学理论和行业实践具有一定的代差是情有可原的,经典的教学理论和教材内容,都是经过长期教学工作实践考验、数代教育工作者苦心孤诣的辛勤果实。经得起时间沉淀和历史考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典理论才能在高校教材中承习下来。但是,融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网生内容、人工智能创造内容爆炸性增长。抖音快手头条微信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内容更是遍地开花。主流媒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更为严峻的是,媒体融合逐渐收紧的窗口期时不我待。这些巨变不仅加大了教学理论和行业实践的代差,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撕裂。各个高校虽然开设了新媒体专业课程,但课程教材依然是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大部分表播专业课堂上,也依然沿用着以戏剧表演和新闻播音为主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既是一线教学的无奈之举,也是必须尽快改善的现实问题。加强教师对传统教材中经典知识点的再挖掘并进行升级迭代能力的提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文明的生活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精神产品的生产与创作,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沿袭、传播习惯和受众心理。无论理论与实践具有多大程度的撕裂断层,表播专业涉及的实践核心依然是“人演人”,表达方式依然带有一定民族心理认同的印记。将新的知识点和全新理论引入高校专业教材和课堂,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经典理论依然是表播专业知识大厦的重要柱石,依然具有实践意义。如表演理论中关于“规定情境与组织行动的关系”“人物语言的表达层次”,播音理论中“内在语与对象感的基本方法”“即兴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方法,与融媒体内容创作的内核是并行不悖的。融媒体内容创作强调鲜明个性化、品牌IP化,与传统表演理论中对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内容有贯通的空间。表播专业教师在积极引入新鲜行业实践知识的同时,注重择取对传统教材中依然对现实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点,带着融媒体思维对其进行再挖掘,对当下的专业教学大有裨益。
在内在修炼对传统经典教学理论升级迭代能力的同时,加强教师对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尤为重要。当下高校的表播专业在学科层面,以互联网思维重塑学科知识体系,各学科专业打破壁垒交叉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传统课堂一名老师对几十上百学生的大课讲授的单兵作战,即将成为历史。融媒体自身的综合性要求,必然要求相关专业课堂教学团队化的全面推进联合实习、联合课堂及联合创作。在团队教学中融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摸索教学手段创新,是当下表播专业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过去“独善其身上好自己的课”的教师,以后要面临教学团队资源重组整合的全新工作要求。完成从“士兵”到“连长”的身份转变。这里的“领导力”更加强调教师对教学团队的链接能力,既要将团队内不同专长的教师进行合理配置,更要真正将教学团队凝聚形成合力,最大化集体力量,让学生获得综合性教学红利。深链接、广融合,强力“抱团”才能形成创造合力,为“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融媒体时代,由于技术迭代行业升级得太过迅猛,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更为全面的知识图谱和思维图谱。这对表播专业教师的一线实践经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的埋头书斋从历史中寻找答案的方式,难以应对当下的变局。表播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进修培训、专业交流等活动,努力成为兼具学术型人才与业界人才的师资人才。这里需要强调注意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表播专业的教师在从课堂走向业界之后,还必须心系课堂,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的联系,善于从业界实践中寻找并提炼出教学创新的思想火花。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业界实践,不注重实践经验的再梳理再转化,必然造成实践和课堂的割裂。教师的实践经验素质不仅要成为自身成长的养分,更要强调其对教学的转化能力。教师自身的创作实践的经验,经过归纳整理与总结,最终要以课程的内容迭代和知识升级为目的。在实践中反哺教学,培养表播专业人才,更是需要教师既要给“汤”又要给“勺”。
四、结语
从当下融媒体业界实践发展情况看,起步早、经验丰富的主流媒体单位已经锻炼和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融合发展需要的融媒体人才。而本应是融媒体人才培养输出主力的高等院校,在应对这场剧烈变革的过程中,显得动作迟缓,表现差强人意。高校表播专业教育的具体现状仍然令人担忧。总体上来看,表播专业的融媒体人才仍然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深化表播专业教学改革,将错失媒体融合逐渐收紧的窗口期,融媒体人才红利更是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时代挑战,传统的表播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应当因时而变,根据融媒体建设的需要进行改革对策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在困境中求变突围,有效地缓解弥补当前融媒体表播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建设夯实人才基础,表播专业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