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助推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探讨*

2022-12-31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陈连军陈露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社工慈善公益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陈连军 陈露

2020年春以来,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以社区为治理单元抗击新冠疫情,成为世界抗疫典范。疫情防控期间,新涌现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两股新生力量,有力的党建引领与社会各主体加资源的结合不仅对疫情防控有巨大帮助,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逻辑和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因此,党建重心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也在基层,需要加强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同于西方治理理论,不是简单的“政党嵌入”。区别于传统的党建工作“命令、灌输、强制、统一”等要求,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是一种科学联合对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在于党建工作引领且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

(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逻辑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可能存在的“主体不明”“利益纠纷”等问题,能因为党建引领而很好的避免。党建参与社区治理,便会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导者和护航者。党建引领既能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充分发挥和利用,又能有效防止市场自由中出现的极端“资本权力化”和“权力资本化”[2]。党建引领能保证我们在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理念,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为最广大人民争取利益、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满足需求、创建更美好生活的路上。

(二)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关联

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中,无论是从两者的主体结构,还是运转机制,都有不少交叉与重叠的地方。

202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到2025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规划》还规定:“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工作,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3]。在工作目标上,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构建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4]。

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主体都非常广泛。基层党建的主体主要包含:县(市、区)党委、乡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居民党员等。社区治理主体主要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两委会、社会组织、公民等。虽然从结构和功能层面分析有较大差异,但是在基层工作事务中双方对接却非常契合。吸纳党员进社区主体中和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中,对提高党建融和联系群众的水平有重大帮助;同时,能有效促进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科学联合和对接。从两者的内容来看,基层党建主要在于党员的管理、建设、发展和服务群众;社区治理主要在于提供社区居民相关的公共服务和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的公共管理。党建与社区治理最集中的体现都在于——服务人民(居民)。现在,社区党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一些诸如流动党员管理难、党组织生活不规范、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诸多难题,避免党建工作的形式化,继续发挥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事业中流砥柱作用,凝聚广大基层党员的力量,扎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将基层党建嵌入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就是有效且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五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依据和实践困境

《规划》明确要求:“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该《规划》也为“五社联动”深入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五社联动”概念解析

“五社联动”是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通过社工专业化、科学化且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解决社区居民问题和矛盾、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现代化发展[5]。

“五社联动”是从主体和要素混合式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激发社会基层活力的重要框架结构,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回应居民多元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从理论和实践双层保障下推动和完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探索。

(二)“五社联动”的内容及运转模式

“五社联动”最初的发展模式起源于突发的新冠疫情。“抗疫”期间,武汉市通过“五社联动”整合并协调多方资源,在缓解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基础上,初步探索总结出“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

首先,搭建“五社”联动新平台。社区内部要加强参与社区治理的各方活动阵地的建设。比如,建立完善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工服务站等,为社区居民丰富业余活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在社区开展活动提供平台和场地。社区志愿者团队以及外联社会慈善资源单位等能依托社区新建的联动平台进行良好的互动。比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文娱表演等。社区的“五社”联动平台,能有效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凝聚社区居民力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其次,促进“五社”服务相互协同。“三社联动”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社区居委会等对于政府基层有监督促进作用。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到社区治理和管理体制当中,既能促进居委会提升工作理念和改进工作方法,又能反推社工和社会组织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但是,“三社联动”存在有明显的诸如“主体不明确、利益冲突、资源配给浪费、资金供给不足、社工机构转型升级难、社工撤出后社区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居民积极性调动难”等问题。而“五社联动”在链接社区主体、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基础上,既整合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又充分链接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资源,倡导公益理念,促进多方参与,进一步扩充联动主体,增强服务力量[6]。从而进一步推动良好的社区公共秩序的构建、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最后,突出社工关键性作用。社工具有先进且专业的服务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强调“人在情境中”,注重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激发案主的内生动力。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中,通常在致力于解决社区居民当前问题和困境的同时,注重培育社区居民未来脱离社工之后的能力。社工在社区工作中,依托“五社”的资源整合,致力于将社区居民往“自主”和“自助”方向引导。鼓励社区居民自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观理念和内在能力,为社区后续发展培养内生动力,以保证社区内部体系在社会组织和社工撤出后还能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基础且根本的层面——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改造和重塑,为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原动力。

(三)“五社联动”面临的困境

综上所述,“五社联动”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中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探索的又一新模式。目前来看,该模式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和促进有很大推动作用。然而“五社联动”仍处于初步探索期,在“抗疫”大背景下,若想在常态化社区治理和发展中运行,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1.独立运行困难,结构主体不明确

“五社联动”的概念发展已有两年,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在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相差较大,且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地域化”特色,“五社联动”的推广和运行与当地各个主体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非常容易受经济水平、专业能力等现实条件所限制。所以,该模式独立运行困难,想要大范围推广需要各方面的配置完善才可行。现有的“五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多种资源丰富且充足都立足于“抗疫”,整个模式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整体发展中主要还是原有的“三社”占主导。而且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对多元主体进行相关分配和约束,仍存在多方主体定位、功能、权责不明等问题,都还有待完善。

2.公益慈善资源波动较大,志愿者力量存在偏差

在实际社区治理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全民“抗疫”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物资捐献总量明显提升,总体投入到社区的公益慈善资源非常丰富,能充分地解决社区资源匮乏的困境。但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常态化发展,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也相应有所减少,不同时期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波动较大。同样,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逐渐回暖,疫情防控时期的大量志愿者团队也随之逐渐回归正常的社会生产和工作。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志愿者力量也骤减,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志愿者力量存在较大偏差。可想而知,普通时期“五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公益慈善资源和社区志愿者两块“短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三、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助推社区治理的优势分析及实践路径

目前,“五社联动”已经成为我国日常社区治理的主导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遍推开且取得一定成果。但考虑到“五社联动”面临的困境,党建有效引领和嵌入“五社联动”中,既可以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的形式化问题,又给“五社”提供联动的活力和支撑,给“五社”的推广提供支持和保障,能有效解决联动不足的问题。

(一)优势分析

首先,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有助于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党回归社会、党委领导治理、党建引领社会的政策目标[7]。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中的对比中,党建在基层是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都相对健全,基层党建能直接掌握丰富的党建资源;但是,多数时候党建参与社区治理时,容易产生党建工作与社区需求不匹配、党建资源与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主体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探寻居民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资源,充分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那么,有效的党建引领以及党员嵌入“五社”中,能促进各个主体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推动实现社区自治、共治共享的同时,增强党的执政功能和服务功能。

其次,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有助于促进多方协同推动社区共治。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推动社区共治。由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能够提升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社区发展的活力动力、优化社区治理的发展模式。同时,推动基层党建在社会层面更广泛、更核心地引领作用,推动党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全域覆盖、深度覆盖,以带动社区治理中各个主体积极主动、协同一致,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公共理性的培育,共同为推动社区自治共治共享发展。

最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社区骨干在社区治理中能发挥其带头作用,社区骨干在协助社区发展社区营造中,对影响居民、带动居民、凝聚居民有非常显著的效能。社会组织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社会组织无疑是居民与社会的中间桥梁,既能整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又能吸纳社会资源投入社区,协调资源整合,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工作者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有专业的工作理念、科学的专业技术,对社区居民的辅助、服务都有其特有的矫正重塑和协助自助等功能,能从居民个体角度进行完善,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社区志愿者能发挥协调补充作用。在本次“抗疫”过程中,不管是物资分发配送,核酸检测督促、现场监管,还是对隔离人群是线上疏导、弱势群体帮扶和关怀,社区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对促进社区服务广范围、高质量的覆盖而言,社区志愿者的加入尤其重要。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能发挥后勤保障作用,充足的资源是一切社区高效能、高质量服务提供的基础,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投入到社区中,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从而提高社区对居民的服务质量,推动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发展。

(二)实践路径

首先,党建有效引领“五社”是最直接的方式。除了像“支部社区联动”“党建联席会”等社区联合党建工作方法,还应该从主体上进行党员的嵌入。在“五社”主体内部发展党员、宣传党的精神、贯彻党的方针,吸纳更多的党员志愿者,提高党建扎根底层、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水平。其次,要明确基层党建引领“五社”推进社区治理时各个主体的目标与规划。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中嵌入党组织之后的科学对接模式如何贯彻落实,要设立好各方推动社区治理的共同目标、权责体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和反馈平台等,要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和各方的对接提供制度保障。最后,要在社区成立“五社联动”党建中心。党建中心可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社区自组织骨干党员、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机构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主要功能在于统筹“五社”工作安排和协调发展、对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宣传“五社联动”工作内容、发展社区志愿者等。同时,协助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提高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培育居民的公共理性思维。而且,还需要负责社区党建资源、公益慈善资源的整合调配和监督管控,形成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使用机制,将社区所拥有的资源可视化分配、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弥补现有“五社”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两块“短板”,由此更加合理、协调地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推动社区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在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发展探索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机制体制运行的科学性,更充分地发挥全体成员的作用,更好地推动该模式的规范化运行,避免基层党建的形式化、社区治理内卷化等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助推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社工慈善公益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公益
公益
公益
慈善之路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