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022-12-3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孙 月(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跨领域的综合学科,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和积累认识世界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这与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问题为导向、使学生能够为了解决问题而自发地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相吻合。项目式学习最初源于医药学研究领域,强调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划以及执行项目等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当下的科学教育领域中,项目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日常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活动探究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多年的科学学习使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科学课堂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模式,仍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选题不贴合实际、没有合理地进行项目分析导致学生完成效果不佳、评价模式单一等等,使项目式学习流于表面。因此,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模式要以课标为依据,紧贴教材的主体内容,以问题解决为背景、以项目成果为目标,在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作探究、多学科相互渗透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与评价四个基本方面,探讨项目式教学新模式。
一、建构真实背景,驱动项目发生
项目背景是整个项目式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它不简单地等同于情境创设,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是项目式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项目的背景选择要具有真实性,要基于教材的整体内容,更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一)项目背景的真实性
情景的真实性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从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切入,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探究,可以有效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郑州暴雨导致很多人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材中《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内容相关,可以以此为项目背景,深入探究洪水过后的污水处理问题,将科学知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学生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让科学知识真正落到生活中。
(二)项目背景的知识连贯性
项目背景的选择要结合教材整体内容。项目开展的背景如果能基于整个教学单元进行设计,有效地联系前后教学内容,就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思维体系。例如,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光”单元最后一课中“潜望镜制作”活动就是很好的项目背景。整个项目以潜望镜的制作与改良为目的,在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需求逐步了解光源与遮挡物的含义,探索光线的传播路径,尝试让光线按照预想的路线传播,寻找合适的反光材料等。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涵盖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应的科学知识,更在实践中感受到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应用,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因此,我认为项目背景的构建应基于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将课本的知识融入连贯的活动设计中,在符合小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明确项目目标,促进知识融合
项目目标对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起到指引和限制作用。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落实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项目目标可以综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维度进行考量,使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求得到保障,也避免了项目式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的“水土不服”。我在“我们来做个红绿灯”这一项目式学习中,尝试基于课标中的目标要求,从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工程与技术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四个维度进行项目目标设计。将“电路”单元的课程目标与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活动目标有机融合,从而引导学生更科学全面地开展项目式学习。
三、提供自主选择,强化主体地位
科学探究活动一直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不再单单停留在实验类的活动上,项目实施的问题分析、项目开展的规划设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项目时间、人员的分配、项目成果的展示形式等项目的细化,要求小组成员在多个方面进行讨论融合,使合作探究深入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参与者,而是整个项目开展的策划者、问题解决的实施者、项目优化改进的研讨者,更是科学知识的实践者。因此,我认为,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扶有放,提供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同时鼓励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有扶有放,做合格的引导者
在项目设计与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是项目合作的主体,自己只需要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与指导,做一位合格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即可。例如,在六年级“小小工程师”项目式学习的初始,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提供了项目研究参考表和相关知识的微课。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地要求学生如何开展,而是让他们充分自我尝试,自由选择合作与探究方式。在不断优化内容调整分工后,很多学生不仅设计制作出符合项目基本要求的塔台,更在拓展的防风、抗震、材料成本统计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更加严谨的工程思维。
(二)多元探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是小学科学课的基本理念。目前,大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都集中在科学课堂上,其实,社区、家庭也是科学活动开展的好场所,但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因此项目式学习提出的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正是希望学校能与家庭、社区联合,提供更丰富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
例如,2021 年5 月26 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月全食,以此为背景,本区域开展了“我和月亮的第一次拥抱”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模拟实验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了解了月食发生的原理等知识,也学习了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观测。在月食发生时,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联合设立的观测点,用望远镜实时观测,也可以选择学校天文观测小组师生进行的线上直播,还可以在家与父母一同观赏等多种方式进行观测,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信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父母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让科学学习走进大众、服务大众。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与陪伴,提供多元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多元展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教学评价早已不只有总结评价这一个维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再单靠考试成绩这一个方面来体现。学生是多元的,我们的评价更应该是全面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多元的项目展示与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科学全面地发展。
(一)评价的多样性与全程化
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对自己和同伴做出评价,可以是对任务完成进度与质量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于小组合作、倾听与展示等自我成长的评价,或是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形式的评价,等等。总之,评价内容与方式要多元化、多样化。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促进反思与成长。
例如,“我们来做个红绿灯”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制作环节,设置“掌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开关的技巧”“通过小开关控制红黄绿灯的亮和灭”“在制作红绿灯的过程中提出了改进方法,在测试后提出优化方案”等项目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让学生和小组同伴参考评价细则,逐一打星,促进项目的优化,实现学习与成长共同发生的目的。
(二)项目成果的多样化
项目成果一定要是作品展示、演讲汇报等固定形式吗?我认为,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的过程性资料、阶段报告、小组展示及项目结束的成果展示等一切学习结果,都属于他们的学习成果。但这些学习成果一定要学生自己整理总结、交流分享才是他们项目式学习的丰富成果。所以以项目解决为载体进行学习探究时,要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开展研究,大胆创新、积极尝试,让他们用自己设计的呈现方式来展示项目成果。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蔬菜保卫战”项目活动,学生通过查找蔬菜保鲜、当地防疫政策等相关知识,结合当下人们紧张囤货的现状,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平台上传各类研究成果。这些多样的成果展示使学生的研究不再受限,可以用自己熟悉且擅长的方式开展研究,不仅科普了科学防疫、蔬菜保鲜等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丰富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项目式学习更多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多元地了解学生,同时,多样性的终结性成果,使得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地以成绩论成败;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生活化、多样化的探究方式,使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也发生在项目解决的真实生活场景中。
皮亚杰认为,学生的认知是与外界环境主动作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过程。基于项目式的学习模式就是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符合学生认知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同时真实的项目背景、多维度的知识体系、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多元的评价与展示,也让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