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初中美术交互式教学策略
2022-12-31朱珅
朱 珅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趋势,国家也大力倡导加快信息化改革步伐,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一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新媒体技术是指具有信息交互功能和优势的技术形式。[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间的交互,而新媒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交互性特点,使得新媒体技术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在实施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本质为抓手,深入研究和学习新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适宜的新媒体技术,创设多样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学生和新媒体间的交互,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辅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一种具体方式,已有实践证明,学校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翻转课堂是一种人机交互的过程,有利于增强教学的交互性。[2]因此,在初中美术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翻转课堂,以课前为立足点,驱动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初步认知新知,为有效参与后续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
以部编版美术教材(下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三课《寄情山水》为例,了解中国画、掌握中国画的技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了解中国画是掌握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基础,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将了解中国画作为学生的预习内容,教师可录制相关微课,展示相关的树木、山石和云水画作范图,并提出系列问题,如“画中的山石、树木和云水与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有哪些不同?”“画家如何用毛笔展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明确的预习指导,引发思考问题,探究新知内容,并对中国画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录制微课后,可将其发送到云课堂,引导学生下载、观看,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建构对中国画的认知,同时锻炼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中:掌握所学
课中阶段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学生和新媒体进行交互的关键阶段。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通常由课堂导入、新知讲解和课堂练习构成。教师可以分别从这三个环节入手,灵活应用新媒体,实现多元交互,切实辅助学生掌握所学,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有效保障。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而新媒体具有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工具。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新知内容,在导入环节选用适宜新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一课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转变常规教学模式,将春天的美景投射到教室里,引导学生代入美丽的春季场景中,调动多感官感知,从声音、视觉等不同角度欣赏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学生体验情境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艺术美的春天是怎样的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产生欣赏艺术美的兴趣,积极探寻艺术美的春天。这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创设了教学情境,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助推了课堂教学的生成。
其次是呈现作品,合作探究。探究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交互的具体体现。[3]教师在新知讲解环节,可向学生展示相关美术作品,并提出相关任务,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探寻美术知识,建构美术认知,提升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一课为例,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平板电脑为学生推送三幅作品:《松树林》《装扮森林》《灰色的树》,并提出合作探究任务:“和小组成员一起欣赏这三幅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时有哪些不同之处?”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认真观看,自觉迁移美术经验,对美术作品的色彩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结束后,学生会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提出不同观点,由此实现思维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增强对美术作品色彩的认知。随后教师可把握时机,鼓励学生分享小组交流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会提到不同的色彩表现形式,如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分享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正向的评价,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认知,这样不但实现了教师、学生和新媒体间的交互,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建立了美术认知,提升了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最后是课堂练习,动手绘制。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是美术学科实践性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状态,把握时机开展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将认知转化为技能,提升技能水平。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二课《设计纹样》为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多种交互学习活动,建立了纹样设计的初步认知。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组织练习活动:“结合本班学风、学情,设计纹样,凸显本班的精神风貌。”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大胆想象,迁移认知,绘制出各种纹样。绘制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实践增强认知的过程,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各自作品上传到云课堂,互相点评共享,借此汲取经验,查漏补缺,提高实践水平。
三、课后:梳理巩固
课后是学生课堂拓展的关键阶段,设计合理的课后活动,能助力学生梳理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把握好课后时机,通过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拓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梳理、巩固课堂所学,深化认知。
以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三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搭建在线课堂,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回顾课堂所学,梳理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在此期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后学习方案,并提出相关任务:“制作思维导图,展示学习内容。”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梳理思路,分析、整理所学知识,建构美术知识框架,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可有效增强美术教学交互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因此在实施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要用好新媒体技术,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学习活动,辅助学生学习,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