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制入手 深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22-12-31袁志琼宁本涛鞠玉翠鲜恩赋伍朝彬罗春兰万安洪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荣昌学区陶艺

袁志琼 宁本涛 鞠玉翠 鲜恩赋 伍朝彬 罗春兰 万安洪

重庆市荣昌区以“书润棠城,美好教育”为教育愿景,紧紧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渝西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目标,着力抓改革、强队伍、提质量,深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2018年6月,荣昌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合作,开启了荣昌区探索西部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三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区校三级多维联动、区内教师柔性流动、优质资源共享、特色学校示范辐射、协商式发展性督导评估五大运行机制,体现教育现代化的公平、效能、赋权、生态、优质核心理念。

一、区校多级多维联动机制——让发展重心“沉下来”

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一条主导线就是以各级政府部门、区教委主导的“行政维”为高位统整,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主导的“教育教学维”为中位引领,学区、督导责任区主导的“督导维”低位落实。构建了学区、督导责任区、学校三位一体,城区基地校、学区基地校、学区内其它学校多级联动的行动模式。以“三位一体”“多级联动”为抓手,创生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三级多维联动机制。例如,八大学区之一的昌元学区,联动督导责任区,牵手直属小学——棠香小学,重点建立区、校及校外教育资源多级多维联动机制。以学校的“办”、学区的“管”、督导责任区的“评”协调发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形成了该区以“懂生活、爱生活、会生活、创生活”为主题的“生活课程”范式,以一域服务全域开发本土特色课程体系,引领和拓展学区各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形成了富有公平、民主、效能、特色的育人生态。

二、区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让教师资源“活起来”

教师流动,可以分为个人自发性流动与政策性流动,正向流动(强校支持弱校或城市流向农村)与负向流动(弱校强师流向强校、农村流向城市),柔性流动(不转关系并有时限)和刚性流动(转关系、变身份)。荣昌区提出、实施的是“区内柔性流动”,各学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需求进行走教、支教,有效弥补了区内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例如,安富学区大力鼓励学区内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鼓励中心校的艺体教师对学区内其他无音、体、美、陶艺专兼职教师的学校进行走教,走出了村小、完小无音、体、美、陶艺专兼职教师的困境;另外清江梧桐完全小学、清江塔水完全小学缺少专职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安富中心学校谷诗艺老师、安富中心幼儿园张贤春老师,在学区的协调下分别承担了这两个学校的会计工作。近三年学区内教师流动达28人次之多,教师柔性流动很好地解决了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三、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让活水源头“动起来”

荣昌区八大学区各基地校充分借助华东师大项目组,与重庆牵手学校、荣昌城区学校、学区中心校等优质资源校,定期开展跨区域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2020年初步构建了区域统筹规划,区级骨干教师一审、区级教研员二审的以共同体为单位,城乡教师牵手资源共建模式。例如,昌州学区立足学区教育共同体,以优质资源共享为突破口,科学制订了《荣昌区昌州学区城乡教育一体化“1+4+N”发展实施规划》,打造“棠艺昌州,幸福教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区域以优质课程共建共享为着力点,整体推进区域内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取得显著成效。

四、特色学校示范辐射机制——让示范效应“强起来”

主要做法是以基地校(责任人为校长)为一环,以围绕基地校的学校群(责任人为学区长)为二环,以对市区校的辐射(结对、牵手校等,责任人为学区长)为三环,以对UGS平台联盟校的交流与辐射为四环的“四环”学区化建设为基本框架。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搭建各类互动交流及研讨平台,以“学业质量改革联盟论坛”“K12质量联盟”“晒规划”“晒质量提升计划”“特色课程展示现场会”“三为课堂”示范活动等,通过任务驱动,优化与提升各基地校特色成果和经验,形成系列特色学校示范辐射机制,促进学区化建设高效、健康、平衡、充分地发展。例如,安富学区依托安富中心校(基地校)的“陶文化”建设,向学区内各点校辐射,学区已形成“陶文化”为特色文化的学校群。现学区共有陶艺工作室1个、陶艺室8个、陶艺特色文化陈列室3个。在学区统筹下,安富中心小学陶艺工作室的教师于每学期第八周、第十六周,定期开展陶艺特色文化建设暨“辐射联动,教学共研”研讨活动,走进辖区内各校;每学期第六周、第十二周定期开展走进基地校学习交流暨陶艺文化场馆教育活动。这两个活动的开展为推动荣昌陶特色学校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协商式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让评价改革“亮起来”

主要做法是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纳入区督导评估机制,以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作为区督导评估依据。规划研制过程中,学校可充分自主地吸纳专家资源、共同策划与决策,学校规划要经由全区公开答辩和修改后实施。实施的中期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三年后进行规划实施效果验收,同时启动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的答辩与修订,如此循环往复。这一创新机制不仅体现了多方参与下的协商治理,还充分调动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并且动态生成、反思、调整和重建,体现了政校合作、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及办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年多的实践探索,荣昌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效果初显,2022年6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宁本涛专家团队使用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为工具,从学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发放问卷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13133份,回收有效问卷13133份,就荣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项目成效对学区长、督学长、校长、教师、学生进行了专项调研和循证研究,调研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呈上升态势。

其中,制度建设方面,大部分的学区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开展后,学区、学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部分教师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开展后,学校的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课程建设方面,多数学区层面负责人和学校层面负责人及部分教师认为课程体系更加健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教师专业方面,多数学区、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认为教师流动机制相比之前更加健全,师资水平有所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据教师群体自身的数据反馈来看,教师认可自身在专业发展支持、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职业情感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文化建设方面,学区、学校、教师层面对学区、学校的文化认同感更强,认为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学生发展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教师授课质量更高、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源、学业成绩比过去更好、参加特色课程增多、参加校园活动增多、文化氛围更浓厚,更喜欢自己的学校。

荣昌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团队在共同探索教育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倾力深度合作,攻坚克难,形成了独特的西部地区深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荣昌答案”,在区校联动、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当地文化与教育融合等方面做出创新与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一体化发展。荣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步伐不会停止,在反思与吸取过去三年的经验中,不断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加强家校共育、将荣昌特色课程发展为品牌课程、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反馈机制等,继续探寻完善荣昌城乡教育的新样态。以此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荣昌学区陶艺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冰山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国(重庆)眼镜产业园推介会在荣昌顺利举行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疯狂”的陶艺
学区房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