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中对话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2022-12-31罗卓
罗 卓
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将儿童哲学与绘本阅读相融合,儿童以绘本为内容开展对话,同时遵守对话规则,教师则通过引导来推动对话的深入,最终培养儿童思维品质,促进儿童自我认识,帮助儿童学会对话。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对话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教学难点,本文尝试从环境建构、绘本选择、问题提出、教师定位四个方面来提出可操作路径。
一、绘本阅读课中对话的内涵
“对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一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小说场景);二是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现实生活)。”[1]这是将对话放在两种情境中进行解释,将对话看作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谈判接触的一种方式。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中的“对话”区别于一般意义的对话,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话”并非闲聊,也不是诘难,而是在平等、和谐、尊重的基础上,对话者之间沟通思想、碰撞思维、生成意义的交流。正如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一书中所说:“对话仿佛是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的对话者都能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2]
二、绘本阅读课中对话的意义
(一)发展思维
对话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通过对话来表达和传递。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中的对话能促进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儿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具体表现为能够批判地看待同伴和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自我反思;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运用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解释观点、回答问题。
(二)认识自我
李普曼认为:“一个儿童的自我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内在化他人的态度及他对这些态度的反应所构成的。”[3]也就是说,儿童通过与个体对话,在繁杂的声音中找寻自我,思考自身的存在。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为儿童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环境,能够让儿童与教师及同伴一起交流、对话。通过对话,儿童不断思考,进一步自主表达真实的想法。从本质上说,在绘本阅读对话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我——你”关系,即“我”通过“你”来认识自身。
(三)学会对话
学会对话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当儿童认真倾听同伴的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对方,才能够进一步进行沟通。其次,学会表达。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和发散性,儿童需要在绘本阅读课中仔细思考问题并组织语言,流利地表达出来,才能够进行对话。绘本阅读课作为一种真实的对话课堂,教师会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让儿童学会对话、享受对话。
三、绘本阅读课中对话的路径
(一)环境建构:安全、开放、有序
安全、开放、有序的团体对话环境可以让儿童彼此间坦诚交流。构建安全的对话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圈谈、团体球、魔法词语的使用等。在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上,首先,教师可以让儿童围成一个圈而坐,这样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儿童的距离,也可以使儿童间既能够眼神交流,又能自由地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和信任感。其次,教师可以使用团体球或更为恰当的物件来充当话语象征物,如制作抽签盒子,通过抽签让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此外,为了保证课堂环境的有序,也可以使用魔术词语(魔术手势)等,如大拇指朝上表示赞同、朝下表示不赞同,举手表示回答问题等。良好的环境并非意味着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在一定规则下的自由,教师在教学开始要与儿童明确对话规则,一般来说规则包括轮流、倾听、尊重差异。轮流和倾听能够保证对话顺利进行,轮流发言能够保证公平,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倾听能够让儿童充分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差异就是儿童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尤其是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观点,明确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二)绘本选择:趣味性、探讨性、价值性
有质量的对话产生于好的话题,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的话题主要来源于绘本材料。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趣味性,绘本的基本组成是图画和文字,两者相辅相成,对于低年级的儿童了来说,色彩鲜明、线条简洁的图片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此外,独特的标题也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第二,探讨性,所选绘本故事内容不能太直接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绘本中蕴含的观点不能是绝对化的,因为不确定的观点更能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当然探讨性也取决于教师对绘本的理解角度。第三,价值性,一般来说,绘本的选择最好能够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绘本阅读课,让儿童能够重新思考生活中的观点、概念,辩证地看待事物。例如,在《十一只猫做苦工》的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就是选择具有对立意义的“禁止做某某”和“做了某某”的话题进行探讨,让儿童思考规则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教师还进一步引导儿童思考“规则”与“生命”之间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在《有个性的羊》绘本阅读课中,儿童就对绘本标题和封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什么是个性?”“这只羊到底有什么个性呢?”“为什么就这只羊有个性呢?”等问题。
(三)问题提出:生活性、层次性、开放性
提问是推动对话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生活性、层次性、开放性。第一,问题要尽量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儿童对问题的感知。第二,提问要注意层次性,即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深入思考,给足儿童思考的时间。第三,提问要注意开放性,一方面,教师不要预设答案,要让儿童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儿童独特的思考,在课堂中生成问题。例如,在《敌人派》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就通过层层的深入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杰会成为‘敌人’?”“你们生活中有没有敌人?请说明理由”“如果让你也做一个敌人派,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而且也没有预设答案。在《有个性的羊》绘本阅读课上,教师让儿童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所理解的个性,其中有一组认为“暴躁是有个性”,有儿童反驳“不是,暴躁只是性格。”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性格是个性吗?”,这一问题的生成明确了讨论的要点,使得儿童进一步思考。
(四)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在儿童哲学绘本阅读课的对话中,明确教师的定位是对话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要抛开权威者的角色,成为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对话开始前期,要注意告知儿童具体的规则,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第二,及时调整对话走向,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时候会被某些次要信息所吸引而偏离主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第三,维持平等、尊重、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每位儿童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表达。第四,当学生表述出现模糊或语义不清时,教师可以恰当地给予帮助,明晰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