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网络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

2022-12-31张宏彬江苏省泗阳县桃州中学江苏省宿迁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史料高中历史

■ 张宏彬(江苏省泗阳县桃州中学/江苏省宿迁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网络资源是其中一项,开展网络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借助网络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网络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网络资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视频、音频以及文字等,利用网络资源呈现生动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使得抽象内容转化成直观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实现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2.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的应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

1.网络资源真伪难辨

高中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丰富,并且种类较多,为课堂学习提供史料,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同时,网络资源的真伪性难以辨别。材料真伪不清楚比缺乏材料更危险,材料缺乏只是得不出结论,而材料不正确则会得到错误结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身历史知识较为薄弱,而且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历史真相,导致学生对历史真相存在疑惑。

2.对网络资源的认知不足

不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但是,对网络资源的认知不足,缺乏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对网络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及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内容讲清楚,认为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另外,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网络资源过度依赖,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抄网络上的课件资源,难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缺乏认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网络资源运用技能不足

由于对网络资源认知不足,在网络资源的利用时,使用的方式较为简单,只是通过网络下载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缺乏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缺乏网络资源运用的技巧,对网路资源缺乏有效的筛选、分析和整理,没有融入自身的想法,对网络资源的应用缺乏创新。同时,高中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加上缺乏相应的课堂教学指导,使得学生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较差,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的有效策略

1.借助网络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情境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课堂开始的第一步,在课堂导入时,如果只是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学生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效果,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应当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做好课堂导入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制度、民族融合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同时,要求学生能利用史料对佛教的兴起进行探究,分析佛教、道教、儒学的发展历程。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入相应的网络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情境,优化新课导入设计。在具体导入时,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明代的《一团和气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作,提出相应的问题:图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哪些教派或者思想派别?借助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手势和头饰方面思考。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可以了解到左侧代表道教,右侧代表儒家,中间则代表佛教。之后,教师这样引导:“此幅画的意图是将三人合为一体,展现出一团和气”,那么,儒家、道教和佛教三种思想是怎样起源、发展和融合的呢?接下来学习三国到隋唐将近700年的历史,对于跨度较大的历史,学生可以采用大历史观学习方式,了解三国到隋唐时期的文化交融和发展。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中,借助网络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2.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视听结合教学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历史课程在网络资源利用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历史遗留的文字、实物和图片等,这些资料内容丰富,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视听角度入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掌握历史发展进程,理解历史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让学生阅读教学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播放《军事天地》电视栏目的相关片段,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深入了解,同时,向学生展示当时主要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让学生了解到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差距过大,使得矛盾不断激化,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经济实力的差距、殖民地数量的不均衡,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发生?结合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到因为德国和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等国家发展得比较缓慢,但是拥有的殖民地比较多,德国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和销售地,因此产生了矛盾。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3.借助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历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例如,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学中,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堂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对儒家思想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在具体的辩论活动中,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正方观点是儒家思想对现实具有积极影响,反方观点是儒家思想对现实具有消极影响。之后,教师搜集有关儒家思想的资料,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素材,让学生撰写辩论稿,围绕论点做好辩论准备。在做好准备之后,开展课堂辩论活动,让每个小组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对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客观理性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借助网络资源,促进整体引导

人类历史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历史现象看似独立,但有着一定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对历史规律或者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不能忽视历史背景,应当将历史作为整体,去俯视历史,对历史发展总趋势进行理解,构建历史框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引入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整体学习和分析,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其产生的影响和联系,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

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教师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教材中可以了解到,但是,“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怎样的?它的提出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因此,需要结合新中国内政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环境,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分析,加深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否是必然的?结合问题,向学生播放视频《新中国的外交大事记》,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思考:“一国两制”提出时,国际环境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网络视频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件,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这些历史事件之间是否有着联系?共同指向的是怎样的历史环境?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是否存在影响?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通过层层引导,利用网络资源将重大事件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知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必然的,并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5.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史料辨析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应当注重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加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活动中,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但是,网络资源良莠不齐,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对史料来源和价值做出判断。在具体的辨析活动中,可以是面对面的小组辨析,也可以是在微信群中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首先需要对史料来源进行辨析,史料运用的前提是对史料出处深入了解,网络的发达使史料查询更加便捷,拓展学生史料查询的途径。其次,需要对史料价值进行辨析,史料使用之前,对资料进行辨析,判断其准确性。

例如,在《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材料:网易新闻《未解之谜: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结合网易新闻构建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游记》的史料价值。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他的游记是道听途说还是真实的?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网络搜集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片段、《永乐大典·经世大典》的片段以及吴芳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摘选等。通过学生对这些资料的学习,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根据三则材料的阅读,从著作者的角度来说,马可·波罗是一个旅行家和商人,生活在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根据他的职业特点和人生经历,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因此,他在游记中的描述并不能排除道听途说的可能。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属于文学著作,可能存在虚拟部分,因此,其内容的真实性会降低。《永乐大典》属于古代官方记载,是一手资料,更加具有可信度。从材料内容来说,《游记》和《永乐大典》中都提到了远航事件,说明《游记》中对远航事件的记载是真实的,但并不能说明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第三则材料中,证实《游记》中记载的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能因此否认其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史料的态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网络资源越来越受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利用网络资源,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在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相互补充和弥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学习和探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史料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