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
2022-12-31徐晓彤魏淑相
徐晓彤 魏淑相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潍坊市中医院皮肤科,山东 潍坊 261041)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复出现扩张及通透性增加的伴剧烈瘙痒的局限性水肿反应,病程多超过6周,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1]。儿童荨麻疹[2]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虽然该病有自限性、非致命性等特点,但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近些年来,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多种多样,且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所以本文兹从以下3个方面简述近10年来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
1.1 内治法
1.1.1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临床最常用的。尹瑞瑞等[3]、徐晶晶等[4]应用抗组胺药联合清热疏风止痒的中药颗粒治疗风热型荨麻疹效果确切。傅瑶等[5]选取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荨麻疹风寒证,效果可靠。对于胃肠湿热型的荨麻疹,晋文蔓[6]应用防风通圣颗联合开瑞坦糖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血热型荨麻疹,治以清热凉血,方选黄连解毒汤化裁。丁樱教授认为小儿阳气旺盛,感邪之后易化热致瘀,所以治疗荨麻疹时常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藤类药物以活血通络,促使疾病向愈[7]。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方选八珍汤化裁。冉颖等[8]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卫表不固的荨麻疹患儿效果良好。邵成良[9]采用祛风止痒方辅助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1.1.2 脏腑辨证 《黄帝内经》中云:“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慢性荨麻疹虽然是一种皮肤肌表疾病,但与机体内在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赵炳南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重视健脾[10],陈汉章教授重视调肝[11]。后世医家杨洁等[12]、司海玲等[13]、秦文钰等[14]从脏腑与皮肤、腠理的关系入手,总结并分析了脏腑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关系。
1.1.3 六经辨证 张学林[15]在六经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一些新观点,如太阳表实而致疹、太阴湿困而致疹等。其他医家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李东海等[16]从三阴论治,佘姝娅等[17]从太阴论治,侯志庄[18]从少阳论治等。
1.1.4 体质学说 中医历来重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易患、久患荨麻疹的儿童往往有家族史和遗传倾向。此外,儿童处于特殊人生时期,身体的各项机能仍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体质可干预空间大,所以我们要尽早、正确地纠正这种体质偏颇,及时阻断“过敏进程”[19]。田丽等[20]根据黄煌教授所提出的桂枝体质学说应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患儿,效果可。
1.1.5 现代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汤[21]、五苓散[22]、过敏煎[23]、柴防归芍汤[24]等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现代医家将其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2 外治法
1.2.1 脐疗 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药物敷脐后,穿透性强,吸收率高,可以起到促进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马晓薇等[25]等采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贴脐治疗荨麻疹,复发率为6.67%,远小于西药组的33.33%。
1.2.2 角法 拔罐法,古称角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此外,还有抗炎杀菌的作用。王月武等[26]应用传统推拿配合角脐疗法治疗1例慢性荨麻疹,5 d后诸症皆愈。
1.2.3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柔和刺激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祛邪气以治其标,健五脏以固其本,标本兼治。邵瑛教授创立通元消敏的基础推拿方治疗小儿荨麻疹,取得不错的效果[27]。
1.2.4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针灸资生经·风疹》中记载:“合谷、曲池疗大小人遍身风疹”。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28]可能与抑制免疫球蛋白IgE的产生,稳定和保护靶细胞膜,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和调节自身免疫系统有关。
2 西医治疗
2.1 抗组胺治疗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29]复杂,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生是因为肥大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组胺等多种过敏介质,引起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我们目前治疗荨麻疹多选用抗组胺药物。单纯H1受体拮抗剂不能进行控制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同时使用2种或加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加用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的药物如曲尼司特等。王胜等[30]选取了134例小儿慢性荨麻疹分成2组,对照组选取1种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联用2种抗组胺药,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谢雪冰等[31]通过1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西替利嗪联合曲尼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优于单用1种抗组胺药。
2.2 其他治疗 一些荨麻疹病例可以在没有组胺释放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抗组胺药物治疗此类荨麻疹效果不佳,临床上涌现了一些新的方法辅助治疗此类荨麻疹,常用的非抗组胺药物[32]有免疫调节剂、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2.2.1 维生素D维生素D与其受体(VDR)结合后可以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肥大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3的表达来调控肥大细胞[33]。汪浩等[34]应用维生素D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2.2 益生菌 益生菌[35]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升高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水平。潘信信等[36]用益敏佳辅助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较少复发。
2.2.3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脾氨肽冻干粉可参与免疫系统的运转,对免疫指标进行调节,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免疫平衡。周真等[37]选用抗组胺药联合脾氨肽冻干粉的方案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2.4 白芍总苷 白芍总苷[38,39]药理作用广泛,可抗炎、调节免疫等,联合抗组胺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减少炎症因子和过敏介质的释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下调变态反应强度。宁娟等[40]使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方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2.5 卡介菌多糖核酸 卡介菌多糖核酸[41]治疗荨麻疹的机制可能是干扰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活性物质的释放,另外可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抗原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抵抗能力。华颖坚等[42]发现,在抗组胺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2.2.6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可通过特异性抑制白三烯受体,降低白三烯水平,减少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浸润,减轻小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壁通透性,缓解黏膜组织的充血水肿,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李建民[43]采用抗组胺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效果。
2.2.7 复方甘草酸苷 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米宁等[44]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和地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率为92.11%,远高于仅使用地氯雷他定的68.42%。
3 优质护理
皮肤作为一种感官器官,与人的情志变化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瘙痒性皮肤病中,情志不畅可大大降低患者对瘙痒的耐受阈值,使对瘙痒的刺激更加敏感。优质护理就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来调节患儿及家长的情志和心理,提高治疗信心,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45]。优质护理[46]包括:(1)基础护理:嘱患者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当锻炼,正确、规律用药。(2)过敏原预防护理:指导家长小心记录及协助患儿远离可能的过敏原。(3)皮肤干预:尽量穿棉质衣物,定期清洗,减少对皮肤的抓挠和刺激,预防感染。(4)心理干预:定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健康科普。孙露洁[47]将入选的64例患儿分为2组,在内服和外用药物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试验结果提示我们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忽视对皮肤损伤的护理,应积极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和角度更多样,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西医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抗过敏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多,易于复发;中西医结合是现在的治疗大势,应用率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较少复发。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涌现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但使用率低,有待进一步的长期的大样本观察。此外,近些年来也逐渐开始重视优质护理,优质护理能够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加快疾病恢复,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