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难而上 做新时代的科技先锋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

2022-12-31王传忠薛婧

中国石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薄片气藏稳产

□王传忠 薛婧

在元坝气田开发史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既是开发建设先遣队,率先找到超深层气藏分布规律;又是科学稳产智囊团,精准部署多口高产气井。他们就是“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获得团队——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

“白手起家”开发功勋井

2008年,为进一步支撑川东北地区油气开发,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成立,负责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评价及开发。彼时,像元坝气田这样7000米超深气藏开发,国内外尚无成功先例,既没有成套经验可供学习,又没成熟技术有可以借鉴。相比于他们熟悉的陆相开发,海相气藏开发是一个全新领域,难度大、瓶颈多,一条条技术鸿沟摆在他们面前。

元坝气田是世界首个埋深7000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气藏分布范围广、礁滩体小而分散、气水关系异常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描述、礁滩体空间展布情况刻画、开发建设井精准部署,都是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破解这些没有“参考答案”的难题,他们决定先打牢地质基础,把陌生领域变成熟悉的“自留地”。宏观上,他们从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入手,不断强化地质地震一体化攻关;微观上,他们加强岩芯岩屑薄片观察,持续深化现场室内联动综合研究。

野外地质剖面观测给他们带来了又一道难题。川东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出露不连续。为了能够观测到一条完整的地质剖面,通过地表推测地下储层厚度、深度、展布等情况,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遇水蹚河,经常被搞得“满面灰尘泥土色,两颊汗水十指黑”。

搞科研,要腿勤,还要有一双慧眼,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储层微观特征对油气开发来说意义重大,薄片观察尤为重要。为此,团队队员张小青博士常常一整天都坐在显微镜前,眼药水是他桌上必备的物件。为尽早摸清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储层的分布规律,他持续对20余口探井的2000多块岩芯岩屑薄片逐一观察、比对、分析,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将有收获。经过多年耕耘,开发二所创新提出了以“水平井为主、先礁后滩、滚动实施”的开发思路,先后制定了试采区和滚动区两期开发方案,将长兴组气藏开发井数由概念设计的58口优化到32口,大幅降低投资,保障每口井日产气能力40万立方米以上,最大程度实现“少井高产”的开发目标。元坝气田自2014年正式投运以来,37口气井累计生产天然气已超过251亿立方米,其中12口井成为累产超10亿立方米的“功勋井”。

深挖气田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田开发以外,实现气田可持续发展是开发二所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降低产能建设风险,深入研究开发规律,保持气田高产稳产、部署调整井滚动开发,成为开发二所攻坚克难的新举措。

一方面,为了尽可能挖掘气井潜力,延长气田的高产稳产期,他们成立小分队常驻采气二厂,深入开展剩余气分布及潜力评价研究,定期对每口生产井进行“健康体检”,及时调整配产方案,夯实气藏稳产地质基础。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夯实气田稳产基础,部署调整井是必要手段。为提高调整井的成功率,在最少投入下释放最大产能,他们成立钻井跟踪团队,开展驻井跟踪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提出轨迹优化调整建议,确保钻头精准中靶。

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元坝气田保持40亿立方米年产能力、高产稳产8年,大大延长了开发之初预测的6年稳产期。他们还将持续立足稳产技术攻关,力争保障元坝气田稳产10年至15年。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随着超深层、超致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二所始终以“先锋”姿态,打好高质量开发科技创新攻坚战,以实际行动“端牢能源饭碗”,为西南地区“气大庆”建设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猜你喜欢

薄片气藏稳产
气田开发中“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理念的形成、发展及理论内涵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趣味英语听力:Say No to Bad Social Habits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来自森林的植物薄片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气井稳产时间新方法
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