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会取代验光操作吗?

2022-12-31梅颖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配镜屈光主观

文 梅颖

现代视光学的各类教材对于主观验光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的介绍已经非常标准。以采用综合验光仪给患者做主觉验光为例,教科书中对每一步该如何操作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检查过程中,患者根据验光师调整光学镜片作出主观反应,验光师再通过患者的不同反应作出相应的镜片调整,如通过判断交叉圆柱镜“1面”清楚还是“2面”清楚来判断轴向的调整方向及柱镜量的精确等。最终,通过标准确定患者眼睛的主觉验光结果。

目前很多视光教育学校会为学生练习主观验光操作或考试提供模拟软件,这可以模拟“患者”对给出镜片的不同感受,验光师根据软件中“患者”的反应作出相应的综合验光仪操作调整,直到验光结束。笔者相信现在多数眼镜店、视光中心、医院等的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和练习都能做好这个步骤,达到找出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的目标。

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人工智能来完成这些标准化的主观验光操作?在软件中设置好各类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对于不同的反应表现给出不同的操作——这是否会出现由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专业操作的情况呢?笔者认为答案是“yes and no”(会,也不会)。

原因在于:一方面,Yes(人工智能会取代验光操作)。目前给学生练习用的软件都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年,能进行主观验光操作的人工智能还会远吗?如果仅仅是为了找出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如屈光度、轴向……相信主觉验光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意味着这个过程可以由人工智能取代,而且还可以做得更好。另一方面,No(人工智能很难取代验光师)。这与以上结论并不矛盾,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标准化的操作,却取代不了个性化的人的思维方式,即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验光操作环节,却取代不了人的专业化服务。即使能把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找出来,即把准确验光做好,但临床上还是有各类戴镜不适、戴镜不当导致的问题(如视疲劳和近视进展加快等问题)。因为准确验光仅仅反映了眼睛的屈光状态,只完成了“准确”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戴眼镜还涉及到个体的用眼环境、用眼方式、年龄、适应性、眼位、调节能力、集合能力等非常多因素的影响,配镜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调整验光处方,以达到“合适”。验光师给患者配镜是以达到符合用眼需求为目的的,而不仅仅是“完全矫正眼睛的屈光”。“准确”的验光却不一定是“合适”的。再准确的验光,也不如正确使用配镜原则重要。好的验光师体现在对配镜原则的掌握上,而不是说验光结果多么准确。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整合多种复杂的因素和人的实际生活环境考虑,给患者“验配合适的眼镜”是人工智能或者软件难以取代的,或者说短期内是无法取代的。归根结底,能够实现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已经获得“准确”的眼睛屈光状态数据和视功能检查结果基础上,结合用眼环境、用眼方式、年龄、适应性、眼位、调节能力、集合能力等多种因素给出“合适”的眼镜处方。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视光学的发展和进步,从业人员水平不断提高,视光工作的重点已经悄然从验光“准确”向验配“合适”的眼镜发展。视光师的学习和工作重点也应该从“会验光”提升到“会给配镜处方”,验光师应该更多地学习电脑实现不了的综合分析中“如何给合适处方”的知识和方法。

猜你喜欢

配镜屈光主观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研究医学验光及配镜对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后印象
验光度数≠配镜处方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