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镜是近视患者的“药物”

2022-12-31梅颖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配镜暴利眼镜店

文 梅颖

“眼镜是暴利”时不时会被翻出来“炒冷饭”、赚眼球,网络上相关的帖子和评论很多,虽不稀奇,但每次都能激起浪花,引起众多眼镜店经营者与网友辩论。除此以外,笔者还看到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如何配便宜眼镜”“如何找到免费或廉价验光,并在网上配镜”等问答帖,结合近期的几件小事,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件事:有关眼镜行业暴利的新闻。反复强调眼镜是暴利者,必然有其目的性,自笔者上大学起,眼镜暴利说就时常登上新闻媒体头条。然而多年过去了,一个门槛不高、没有垄断,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行业几十年来高居“暴利龙头”,实在是令人不解。就商品而言,在市场多种业态的激烈竞争中,某些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把眼镜暴利说的“定期炒作”变成了一种市场策略。客观来讲,笔者认为眼镜行业没有垄断,充分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哪有暴利可言?

第二件事:近段时间,一位网友提供了其角膜地形图照片和验光结果,要求笔者为其出具一个角膜塑形镜的处方,这是无法回复的,原因有四:1.不同品牌的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是有差异的;2.角膜地形图测量与操作的准确性受患者配合度的影响;3.即使该地形图结果非常准确,单凭角膜地形图的结果还远远不能作为处方依据;4.最重要的是,没有现场评估和隔夜试戴的过程不能给出准确的处方。

第三件事:不少网友线上留言或电话咨询,请笔者推荐RGP、角膜塑形镜品牌。笔者每次看到这些都头痛不堪,我国民众对眼镜(包括各类接触镜)的认知多数还停留在“商品”,“大牌”“进口”“产品质量好”是他们配镜的首要考虑因素,而验配服务常常是细枝末节。在笔者看来,处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个人的用眼环境和需求,是否对眼睛健康有利等是最重要的验配流程,这些要素更多地取决于验配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不是商品的属性如何——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正确的验配,对视觉健康都是有害的。至于RGP、角膜塑形这样高度专业且验配复杂的技术,没有面对面的检查评估是无法给出处方的。患者是否合适验配、使用什么样的镜片设计和配戴方式等都没有确定,怎么知道哪种品牌更合适呢。

就眼镜零售而言,早期的眼镜店都是以售卖眼镜产品为主,不具备今天所说的视光学技能。验光服务是免费的,配镜是立等可取的,这种业务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眼镜商品是最重要的,验配服务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导致很多眼镜店出现了“验光10分钟,讨价还价30分钟”的现象。这是因为有的眼镜店技术弱势,甚至空白,所以才过分强调眼镜的商品属性。

事实上,眼镜产品就是视光医生的“临床用药”,视光检查与眼镜验配高度关联。在此过程中,配镜处方极为重要,不单单是靠屈光检查就能得到的,甚至连发达国家的“验光师”(视光医生,Optometry Doctor)都需要长达8年以上的博士教育和1年以上的临床实习才有为顾客验配眼镜、开具处方的资格。可见,粗放式地以1.0为标准的验光,不仅大幅度贬低了这门学科的严肃性,更是给戴镜者带来了长期的、慢性的、无声无息的视觉损坏。最终,受害的依然是各类屈光不正的患者。

当技术服务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时,自然也形成了“在眼镜店或医院享受免费或廉价的验光检查服务,到网络购买便宜眼镜”的现象,这种做法其实是贬低和侵犯了视光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同时,验配的专业技术服务方和眼镜商品的售卖方脱节,损坏的是患者的眼健康利益。此外,医院验光更多的是以排除眼病、确认白内障程度等为目的进行“诊断性验光”,这样开出来的处方是不能用作配镜处方的。不仅如此,很多医院眼科也没有配镜业务,其验光师也缺乏验配眼镜的经验。

随着视光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专业视光院校毕业的从业者不断增多,市场不断规范,笔者认为,只重产品,不重视技术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每位视光从业者和教育者都在努力提升和改变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素养,通过专业的检查提供个性化的处方和验配,打造更符合顾客视觉健康的服务模式,也是正常的、健康的行业模式。

所以,眼镜不仅仅是商品,还是近视者的临床“药物”。

猜你喜欢

配镜暴利眼镜店
暴利的钻戒
眼镜店
研究医学验光及配镜对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作用
视野比赚钱更重要
验光度数≠配镜处方
白色暴利
相关经验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