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航空航天部件服役安全的表面处理技术”专题序言
2022-12-30李应红
“面向航空航天部件服役安全的表面处理技术”专题序言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制造强国、航天航空强国的重要标志。航空航天关键部件暴露于高温、高压、重载、低温、高辐射等环境中,服役条件极端恶劣,易发生磨损、疲劳、腐蚀、老化、冲蚀、氧化等形式的失效,严重影响装备服役安全。由于服役损伤一般位于部件表面,在不改变部件材料和结构的前提下,先进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装备安全性及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此,编辑部策划了“面向航空航天部件服役安全的表面处理技术”专题,发表先进表面处理技术在抗疲劳、耐磨损、防腐蚀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反映一些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为从事航空航天领域机械部件表面处理相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集中交流的平台,特别希望通过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为航空航天关键部件表面处理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专题征集的稿件较多,分2期出版,继上期出版后,本期继续出版7篇,主要覆盖激光冲击强化、自润滑涂层、表面机械研磨、高温复合涂层等技术的强化/改性机理、工艺方法、质量监测等内容。其中,易敏等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铝合金的微结构演化过程,采用活塞冲击法实现多晶铝合金(Al-Mg-Zn-Cu)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冲击强化;马国政等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GE17型关节轴承表面沉积了H-DLC(含氢类金刚石)薄膜,探究了典型空间环境因素对涂层型自润滑关节轴承寿命的影响;李耿等结合声发射监测技术与激光冲击强化弹塑性波理论,分别从时域和时频域上探究了弹塑性波的传播规律,所得的结论为规范和提高激光冲击强化的声发射监测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张志芬等为提高激光冲击强化表面硬度的在线检测能力,探究了声发射信号关键帧对激光冲击强化表面硬度分类识别性能的影响,其结果可作为激光冲击强化质量监测领域的参考;延黎等通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加工硬化效应改变MB8镁合金表面硬度及粗糙度,强化后镁合金的平均质量磨损率降幅可达28.73%;杨康等通过金属表面纳米化试验机制备出梯度结构纯铜,提升纯铜材料的疲劳寿命,并揭示其背后的机理;尚伦霖等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和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复合涂层,提高了硬质薄膜机械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在此,对各位作者、审稿专家、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