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习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情况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
2022-12-30阳唯伍春岚李艾虹何芹王敏张旭
阳唯 伍春岚 李艾虹 何芹 王敏 张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是2019年12月底以来国内陆续出现的以发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鼻塞、咽痛、腹泻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影像学检查出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表现的肺炎[1-2]。该病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此病毒为β冠状病毒的一种,对于此病毒各年龄段人群均无免疫力,普遍易感。新冠肺炎患者为该病的主要传播源,目前研究发现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至于潜伏期及恢复期患者的传染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3-4]。新冠肺炎的流行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医学实习生而言,可能因受大众恐慌心理的影响而改变其职业态度[5]。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情况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以期为医学实习生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928例医学实习生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2020年毕业的应届实习生;(2)在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或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实习3个月以上;(3)读写功能正常,无沟通障碍;(4)自愿参加并愿意配合相关调查。排除标准:其他届的实习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职业态度采用文献[6]中王燕等设计的《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职业价值观(4个条目)、职业期望(4个条目)及职业满意度(5个条目)3个层面共13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1~5分,总分13~65分,各部分分别计分,得分越高职业态度越端正。(2)新冠肺炎认知情况在参考文献[7-8]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及防控措施,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单选题答对得5分,答错不得分,总分0~100分。
1.2.2 调查与质控方法 采取面对面量表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员由2名经培训的调查人员担任。首先将量表录入Excel软件中并打印,然后向实习生说明调查目的后,征得其同意后才进行调查。由实习生对各条目逐一作答,对于调查对象不了解条目,调查员做进一步详细介绍,然后请调查对象根据自身情况作答。本研究的资料获取质量控制贯穿于研究方案设计、调查实施、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的全部过程。(1)由于本研究采用面对面量表调查方式进行,因此在调查前均对调查员进行了模拟调查礼仪、沟通方面的培训,以取得调查对象配合和良好的调查效果。(2)为确保调查时患者不受干扰,在调查时征得实习生科室领导同意,单独设置调查房间,调查期间只允许调查员及调查对象进入。(3)为使调查偏倚性降到最低,本研究在调查之初就向实习生保证不会将调查结果泄露,消除调查对象隐私泄露的顾虑,从而确保了获取数据的真实可靠性。(4)在调查结果资料整理与数据录入过程中,首先观察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问卷完成80%以上视为有效问卷,确保调查内容完整后,数据录入采用双人交叉录入和双人交叉核对方式进行,确保数据整理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928例医学实习生中,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医生278例,实习护士250例,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实习医生128例,实习护士272例。其中男295例,女633例;年龄19~23岁,平均(21.02±1.19)岁;文化程度:中专63例,大专518例,本科及以上347例。医学实习生的《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及职业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7.03±3.04)、(10.03±2.72)、(16.33±3.24)分,总分(43.17±5.96)分;新冠肺炎认知问卷(71.04±14.03)分,各题目回答正确率见表1。
表1 928例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回答正确率
2.2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比较
不同性别、专业的医学实习生《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实习生《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得分比较[分,(±s)]
表2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得分比较[分,(±s)]
*与中专比较,P<0.05;#与大专比较,P<0.05。
特征 得分 t/F值 P值性别 男(n=295) 42.75±6.03 -1.388 0.166女(n=633) 43.32±5.73专业 医生(n=406) 42.88±5.53 -1.064 0.288护士(n=522) 43.29±6.04文化程度 中专(n=63) 38.15±4.73 192.996 0.000大专(n=518) 42.18±5.52*本科及以上(n=347) 49.01±6.02*#
2.3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专业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分,(±s)]
表3 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分,(±s)]
*与中专比较,P<0.05;#与大专比较,P<0.05。
特征 得分 t/F值 P值性别 男(n=295) 72.25±13.88 1.451 0.147女(n=633) 70.80±14.31专业 医生(n=406) 72.17±13.62 1.700 0.090护士(n=522) 70.61±14.06文化程度 中专(n=63) 66.92±13.28 23.527 0.000大专(n=518) 71.33±14.03*本科及以上(n=347) 77.05±14.51*#
2.4 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与《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得分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与《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P<0.05),见表4。
3 讨论
新冠肺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及致病性,加上疫情在春节期间暴发,人口流动性大而加速了疫情的传播,目前已波及国内34个省级行政区[9]。在出现新冠疫情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及时采取了限制重点地区人群出行、全社会动员等强有力的措施,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防疫的第一线,医务人员在此次战役中既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同时还要面对自身受感染的风险,在巨大的压力下对医务人员的体力及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容易对其职业态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医学实习生,作为临床一线的后备军,新冠疫情对其无疑是重大的应激源。
本研究结果显示:928例医学实习生的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为(71.04±14.03)分,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正确率最低,经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密闭环境中若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可能有感染的风险,而对于粪-口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10-11]。但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充斥着真真假假的消息,需要具有较高的辨别能力。部分医学实习生因基础知识尚不扎实,加上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不实消息所误导,对此建议学校及带教医院重视网络上的不实言论对医学实习生造成的影响,引导他们时刻保持着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以防不实信息对医学实习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对不同特征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专业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P<0.05),得分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推测可能与不同文化程度实习生专业知识储备、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深度有关。随着国内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临床上患者多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主,因而在中专等较低学历的教育课程中将重点放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护理方面,导致学生对于公共卫生、感染预防及职业防护方面的相关知识较为薄弱。因此为今后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学校及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提高学生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重视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消毒隔离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12-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问卷得分与《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P<0.05),可能疫情期间整个社会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新冠肺炎认知不足的医学实习生容易受外界不实信息的影响而加重其负面情绪,导致对于医疗卫生职业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使其职业态度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对医学实习生疫情相关知识的宣贯,提高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有助于改善医学实习生的职业态度[14-15]。
综上所述,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认知情有待提高,新冠肺炎的认知的提高可提高医学实习生的职业态度。此次疫情也使医学教育者认识到,高水平的医学专业技术队伍是社会对于危害的堡垒,虽然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但传染性疾病同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医学教育应重视大卫生教育观,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疾病预防基础技能及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其以积极的职业态度面对日后工作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