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12-30陈娟周晨沈奕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骨髓瘤医护神经

陈娟 周晨 沈奕新

多发性骨髓瘤是起源于人体前B淋巴细胞高度异质性克隆细胞肿瘤,骨髓瘤细胞大多都是局限在骨髓环境中才能实现增殖,8%~15%的这类患者都会累及骨髓外软组织器官形成恶性变化,而仅有1%的骨髓瘤会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其救治概率就会大打折扣[1]。以往临床针对该疾病大多都是采取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的生存期还是比较低,容易发生感染,预后效果不理想[2]。医护一体化是指临床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融为一体,对患者的治疗和干预进行一体化的落实,全面为患者的预后进行设置方案,由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进行头脑风暴反复制定护理计划,待确定下后方可实施。因此,本文提出了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措施,对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研究,效果较佳,具体报告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无锡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标准[3]:确诊后,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积极配合治疗;神经病变程度达到2级之上;肌电图显示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发生异常情况,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过快;血小板计数>30×109/L。排除标准[4]:合并肿瘤性疾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衰竭;合并其他重症疾病或者禁忌证;精神异常;中途退出或是资料丢失;处于妊娠期;存在免疫系统和营养摄入障碍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78岁,平均(53.61±5.47)岁;病程2~5年,平均(3.24±1.32)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79岁,平均(53.78±5.76)岁;病程1~6年,平均(3.54±1.31)年。两组之间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未进行研究前均得到临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实时生命体征检测,做好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翻身和按摩等,告知家属日常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待患者住院后对其实施医嘱用药干预,在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查看患者身体特征。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同患者和家属讲述有关治疗步骤和对该疾病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因为担心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而拒绝治疗,为患者科普治疗后对自身生命周期延长的效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足够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针对有任何合理的需要及时满足。待患者进行治疗后,持续观察静脉滴注速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1.2.2 观察组 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1)入院评估:共同拟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案,责任护士动态向主治医师上报患者目前风险级别,及时调整护理和干预措施[5]。(2)组建护理小组:针对一般护理服务出现的纰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真实需求提供较高的服务效果。保证好小组的具体工作,并良好地落实到各个护理人员当中,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患者讲述接受治疗的重要性,事先拟定好治疗的计划,在患者和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6]。面对治疗之前任何决定都要尊重患者的想法,以此为患者达到良好的服务体系。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后,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将具体的情况做好总结反馈到小组中,方便改善日后的诊疗和护理服务[7]。(3)规范性医疗服务:对于患者性格或是生活习惯不同给予针对性的路径表,在做好充分的差异分别后指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然而需要保证好整体的方案合理性,同时对患者讲述疾病的具体健康知识,可制成宣教手册,方便患者对自己疾病有一定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8]。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任何问题要给予准确的回复,同时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要严格的监测,可以给予患者常规的镇痛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待患者住院后向其介绍医院内部的环境,熟悉护理人员,简单讲述手术治疗的基本方案,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给予患者一些安慰,仔细了解患者内心的情绪,针对不良心态要及时做出调整。(4)早期介入被动预防:责任护士采用Braden压力损伤风险量表,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和所处级别,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坐站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逐渐过渡至主动活动;对于具备主动活动能力患者可选择合适辅助器具[9]。(5)营养支持介入。责任护士依据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人体测量、近期体重变化、膳食摄入情况、疾病严重情况,该量表具有前瞻性、动态判断患者营养状态功效,对于总分<3分则视为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可保持常规进食原则,总分≥3分即为存在营养风险,对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给予肠内营养,可给予患者类蛋羹状食物,保证营养基础上可对于未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指导患者经口进食,避免高热量和高蛋白摄入造成便秘,筛查1次/周。(6)医护质控。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建进行压力性损伤质控小组,每日早、中、晚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压力性损伤无改善患者每3天医护查房讨论1次,修改完善护理方案,质控小组兼评估护理质量,与相应绩效奖金挂钩,提高护理人员重视度。(7)家庭护理相关知识指导的早期介入:责任护士采用宣传手册和视频向患者家属介绍脑卒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害、预防措施、发生原理、皮肤清洁技巧、营养搭配、翻身技巧及防护器具选择等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和家属居家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护理后两组感觉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整体护理持续时间为1周。比较护理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出院后3个月的远期预后生存率,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护理后,患者神经指标及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有效:护理后,患者身体状态有轻微改善;无效:护理后相关指标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该量表具体包含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其条目36个,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10~0.897[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时间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精力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观察组(n=40) 护理前 56.64±0.51 54.56±1.25 54.02±3.01 57.21±2.10 80.79±3.52 81.99±3.68 80.95±3.82 80.74±3.52护理后 92.23±1.16 92.86±2.61 91.96±3.28 92.13±3.78 84.17±2.92 85.14±2.88 84.28±2.87 84.14±2.96 t值 5.431 5.766 6.133 6.282 5.819 5.308 5.488 5.82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对照组(n=40) 护理前 56.22±11.21 54.33±1.20 53.64±2.25 57.22±2.64 80.87±3.69 81.93±3.85 80.92±3.76 80.91±3.93护理后 89.47±2.61 88.85±2.46 87.96±2.34 87.46±3.86 80.64±2.88 80.59±2.94 80.71±2.66 79.62±2.89 t值 2.969 2.818 3.057 2.829 0.757 1.837 0.288 1.672 P值 0.004 0.006 0.003 0.006 0.311 0.010 0.774 0.098两组护理后t值 6.112 7.071 6.279 5.467 5.444 6.992 5.770 6.910两组护理后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期预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表3 两组护理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组别 腓总神经 胫神经观察组(n=40) 36.80±4.01 39.55±4.20对照组(n=40) 34.14±3.88 37.10±3.33 t值 12.254 8.649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在于神经生长因子转录时受到影响而引发的疾病,严重情况下对患者会造成多个器官受损,从而引发患者骨质被破坏、贫血、高钙血症等不良后果[11]。以往临床针对该疾病都是采取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骨髓瘤可能会出现在机体任何一个部位,通过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会增强生命质量。但若是在发生疾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为此,针对手术患者要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的同时也能提升运动功能。老年患者随着身体老年化的增加,身体耐受程度较弱,各个机体器官都会呈现衰弱,为此,在出现骨髓瘤压迫神经时,会形成显著的痛感,对患者的生活及行动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12]。患者在得知自己生病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就是一种打击,有很多心理不强大的患者承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会产生很多过激的行为,同时这样也容易造成护患纠纷。但经过医护一体化管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告知治疗的重要性,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会产生良好的干预,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13]。因此,临床研究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护理要高于传统护理模式,其整体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和科学价值。

目前我国先进的医院护理体系主要是由医护一体化护理构建的模式,该护理体系是以医护交叉核心作为主要的基础新型团队体系,主要是重视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平等,在尊重彼此工作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相互帮助。该护理模式的决定能力主要是科主任和护士长,具体的实施是以医师和护理人员作为常规的基础措施,但其主要的突出点是核心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落实。针对核心人物分析,该科室要选择具备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在深入学习临床治疗的基础之上,发挥护理人员的优势,和患者要进行有效沟通,无论是以临床治疗还是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彰显其不同的优势,解决患者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扰问题,若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召开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分析,做好制定解决方案[14]。

本文分析结果得知: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神经指标优于对照组,远期预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知: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理念是目前临床中一种先进的方式,该模式主要是注重临床和护理操作的融合,并按照患者的需要等综合考虑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至于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从而加快了康复时间,护理实践的增进都随着科研完善而进一步的提升。护理人员要联合家属一同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不论是从临床的专业治疗角度还是围手术期护理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效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核心领导人物还是要积极和患者取得沟通,并且引导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功法,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对患者制定统一化的康复方案。(1)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础信息、主观资料及客观信息等,与此同时对护理程度和质量等全部完整记录到患者的整体护理服务当中。(2)在护理期间当中,患者可以主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为护理诊断和评估做好准确的评估信息,以及焦点引入作为护理突出表现,方便准确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以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5]。(3)采取护理焦点记录可以清晰且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护理过程,以此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4)护理记录需要连接性和整体性,可以减少护理记录出现混乱和记录时间等,方便灵活掌握患者的及时病情,对患者家属有任何的疑问可以提出解决方案,具体的整顿方式可以按照患者的意愿调整护理计划。然而因为很多责任护士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从而导致对医护一体化模式缺少专业的认知,也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并不能够被更多的科室所认可和采纳,实践医护一护体可以使得医疗资源更加有效地体现出来,从而可以引入护理研究的成功得到改善并落实,对传统的护理服务进行更新打造,促进护理实践的更广泛研究。

在日后的研究当中需要加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式对该护理模式进行深入的论证,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需要更加细化医护一体化护理的内容、完善护理干预标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一些护理实践经验和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以此在其他肿瘤患者或是外科手术中进行推广采纳。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远期预后效果,增强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患者身体恢复,临床可采纳。

猜你喜欢

骨髓瘤医护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