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管理技术
2022-12-30韩萨茹拉
韩萨茹拉
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0 引言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饲养过程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般指产前21 d和产后21 d,该阶段奶牛要经历分娩,奶牛内分泌和代谢出现巨大变化,产后虚弱容易感染疾病,且随着乳房机能的恢复,奶牛逐渐进入泌乳阶段,因此围产期奶牛的护理不仅影响奶牛自身健康和免疫系统恢复,还对新生犊牛成活率及泌乳总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围产期奶牛要经过干奶牛群、待产群、产房、产奶群,奶牛不仅要变换环境,与新的奶牛接触,且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营养需求不同,机体维持需要也发生转变,奶牛只有养好身体才能尽快迎来泌乳高峰期。养殖场(户)要根据奶牛围产期的生理和组织器官代谢特点制定饲养管理方案,加强奶牛的产后监测和疾病预防,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1 奶牛围产期特点
1.1 营养和代谢特点
围产期奶牛所采食的饲料从干奶料向产前料、产后料、高产奶牛料转变,精粗饲料比例不仅发生变化,奶牛对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也在不断调整,以满足不同的维持需要[1]。围产期奶牛要以“定时、定量”的方式进行饲喂,精饲料采用“少添、多次”的方式来补充。奶牛干奶期主要以粗饲料为主,进入围产期后,精饲料的比例逐渐增加。奶牛干奶期的钙、磷主要满足胎儿骨骼发育需要,母牛分娩后的钙从原有的“骨钙”向着满足初乳的“血钙”调整,钙的需求量增加,若摄入的钙不足会出现低血钙症。奶牛产前以囤积体脂为主,分娩耗用大量体脂,产后容易发生能量负平衡。
1.2 组织器官发育特点
生殖器官经过妊娠、分娩、逐渐恢复的过程,胎儿分娩后,奶牛的产道松弛,容易感染病原菌,且产后营养不当或环境卫生不良,容易出现子宫内膜炎。泌乳组织经过停奶(乳腺停止发育)、产初乳(乳腺发动)、正常泌乳(乳腺一直工作)的过程,因此干奶期必须让乳腺休息好,才能正常迎接泌乳高峰期,降低乳房炎发生。
2 围产前期管理要点
2.1 日粮搭配
围产前期指奶牛产前21 d,此时奶牛仍在干奶期阶段,奶牛围产前期摄入的营养主要用于胎儿生长,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增速快,必须为奶牛供应均衡营养,才能为分娩提供充足的能量。
2.1.1 粗精配比
围产前期奶牛不易饲喂过饱,粗、精饲料比为55:45,精饲料饲喂量不能超过奶牛体重的1%,同时为奶牛提供优质牧草,如苜蓿、燕麦草等,促进瘤胃微生态平衡[2]。
2.1.2 提高粗蛋白质水平
围产前期奶牛日粮营养水平(蛋白与能量)要适量提高,若蛋白摄入不足,奶牛容易出现酮病。围产前期,奶牛日粮粗蛋白含量对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影响不同。研究发现,奶牛围产前期饲喂13.07%粗蛋白水平日粮,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12.12%和14.02%粗蛋白水平(P<0.05),且奶牛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血清总蛋白也会显著提高(P<0.05)[3]。
2.1.3 钙磷镁需要
围产前期为避免奶牛发生低血钙症,一般降低日粮钙的摄入,日粮钙摄入量降低到日常采食量的30%~50%,产前10 d钙含量摄入一般为15 g/d,这样可促进奶牛骨骼中的钙向血液转移,同时还要调整磷的摄入,每天磷的供应量为40 g/头。降低镁的摄入也能预防低血钙症,镁摄入量为日粮的0.35%~0.40%。
2.1.4 合理使用中草药添加剂
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力和产后初乳品质具有改善作用。研究发现,奶牛围产前期在日粮中添加150 g山楂+150 g黄芪,连续饲喂14 d,奶牛的氨基酸、脂肪和糖代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4]。
2.2 环境管理
2.2.1 清洁消毒
围产前期,每天都要清洁牛舍粪污,保持地面干燥,勤换垫料。奶牛产前1 周转入产房,转入前用3%来苏儿或双氧水消毒,奶牛转入前用清水洗净后躯干尤其是外阴部,乳房药浴后再转入,这样可减少产房病原菌。同时,奶牛产前需要统一剪尾,降低疾病发生。围产前期要每天对母牛体表进行刷拭,除去皮沟,促进奶牛血液循环。
2.2.2 温湿调节
奶牛分娩前敏感度较高,需要合理控制环境温度,以防发生应激反应。围产前期奶牛的适宜温度在(18±2)℃,热应激对奶牛的伤害较大,夏季需要用通风、风扇、遮阴、喷淋的方式降低环境和牛体表温度[5]。牛舍相对湿度维持在65%~70%较好,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原菌,过于干燥对呼吸系统也不利。
2.3 运动管理
奶牛围产前期的适量运动不仅能促进食欲增加,还能有助于自然分娩,因此应让围产前期奶牛保持适量的户外自由运动,1 天2 次,每次运动时间在1 h左右。
2.4 疾病预防
2.4.1 乳房水肿预防
围产前期最易发的疾病为乳房水肿,治疗方法为每天分3 次涂抹松节油,同时降低精饲料量,日采食精饲料量不高于5 kg,也可以在日粮中添加白术、大腹皮、茯苓、泽泻等健脾利水的中草药。
2.4.2 真胃移位预防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快速,挤压瘤胃向前向上,导致真胃向左移动或处于瘤胃下方。真胃移位容易造成奶牛消化机能障碍,出现间断性厌食症状。保守性治疗方法为停止精料、青贮草料饲喂,促进瘤胃排空;使用中药方剂:木香、甘草各30 g,茯苓、郁李仁、陈皮、二丑、莱菔子各40 g,党参、枳壳、大黄各50 g,白术60 g,山楂、神曲各90 g,煎汤,过滤后与1 L石蜡油等比例混合,每天1 次,连续服用3 次[6]。若中药治疗无效,可进行翻转复位或手术治疗。
2.4.3 脂肪肝综合症预防
干奶期过度饲喂造成奶牛围产前期出现肝脂肪浸润,主要见于高产奶牛,不仅影响奶牛正常代谢,还会导致奶牛卵巢功能的减退。首先,围产前期根据每头奶牛的体重进行单独饲喂,防止奶牛过度肥胖,并对奶牛进行定期的体况评分,围产前期保持在3.25~3.75之间。其次,保持适量运动,只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奶牛和胎儿才能更健康。
3 围产后期管理要点
3.1 日粮搭配
3.1.1 粗精配比
奶牛分娩后进入围产后期,由于分娩消耗了大部分体脂,同时奶牛还要维持泌乳需要,必须提高精饲料供应量,产后切勿一次性增加过量精饲料,一般以逐日增加法将粗、精饲料比调整为60:40。由于产后奶牛体质虚弱,为保障瘤胃充盈,每天优质牧草饲喂量为3 kg左右。
3.1.2 添加粗蛋白和过瘤胃脂肪
围产后期奶牛日粮粗蛋白摄入水平逐步提高到18%。由于奶牛产后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为保障奶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可添加适量的过瘤胃脂肪。研究发现,奶牛围产期日粮中添加20 g/头过瘤胃烟酸,可提高产后泌乳量,同时奶牛血清中的非脂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可减少脂质动员,有利于预防酮病[7]。
3.1.3 钙磷需要
围产期奶牛日粮钙含量在干物质中的占比为0.75%,钙磷比控制在1.5:1。
3.2 环境管理
围产后期,需要适时监测奶牛体温、精神、食欲、粪便情况,还需要留意胎衣和恶露排出情况,每天对奶牛进行早、晚体温监测,一直延续到产后2 周。奶牛产后的卧床要柔软、干净,胎衣和其他污物要及时清理[8]。
3.3 运动管理
奶牛产后最好能及时站起,这样不仅能减少出血,还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复位,但过度运动容易造成子宫脱出,一般分娩后牵引其进行缓慢行走,时长控制在10~15 min。体质较为健康的奶牛一般在产后3 d可以适量自由运动,运动时长增至15~20 min。
3.4 疾病预防
3.4.1 乳房水肿预防
一般新生奶牛容易在产前就出现乳房水肿,分娩后若不及时将乳池中的肿块消除,会进一步加剧乳房肿痛,同时降低泌乳量甚至导致无法泌乳。头胎牛一般每天挤奶3~4 次,对于体质较弱和产龄较大的奶牛,也可采用相同的挤奶次数进行管理。母牛产后挤奶速度不易太快,以防血钙突然降低,出现产后瘫痪,第1次挤奶一般为1.8~2.2 kg或犊牛吃足即可,第2次挤奶20%,第3次挤奶25%,第4次挤奶35%,第5次50%,第6次挤净即可。
3.4.2 子宫内膜炎预防
子宫内膜炎主要和产后卫生护理水平有关,日常要加强对牛舍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性感染。若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可用0.1%新洁尔灭+1 L的1%土霉素溶液,用导管直接注入到子宫内,每天治疗1 次,产后要及时更换干净垫草,并做好奶牛体表清洁工作。
3.4.3 乳房炎预防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且易反复,会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乳品质。奶牛泌乳量降低时或乳汁颜色、质地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诊断。公英翘芦散对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该药剂可极显著降低奶牛体细胞数(P<0.01),用药7 d后的乳房炎治愈率高达68.29%[9]。
4 结语
围产期是奶牛养殖的一个关键时期,围产期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母牛体质恢复、犊牛健康、泌乳总量和乳品质的高低,进而影响奶牛业养殖效益。围产期奶牛体脂、体能变化大,围产前期以保胎为主,围产后期以促进泌乳为主,减少气温骤变、卫生不良、环境噪音等不良因素刺激,做好助产和新生犊牛护理工作,让奶牛从围产期健康过渡到泌乳高峰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