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健康管理
2022-12-30吴心华马晓霞
吴心华,马晓霞,蒲 罡
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2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宁夏吴忠 751100
3宁夏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宁夏吴忠 751100
0 引言
动物出生时处于健康状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刺激,逐渐呈现为亚健康乃至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管理是指树立健康制度、措施、方案、方法的信任过程。实现健康的手段主要通过保健和治疗[1]。保健是指对健康状态的动物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而采取的措施。治疗是指对已经发病的动物所采取的诊断、控制、消灭,使之恢复健康的方案和方法。健康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健康所采取的措施及执行效果的绩效考核。
动物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生的疾病主要有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混合感染性疾病。疫病主要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由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营养代谢病主要是由营养物质供给不平衡引发体内自由基稳态失衡,氧化应激-炎症介质-免疫力下降引起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中毒病是指外源性毒物引发的疾病。混合感染性疾病是指被多种不特定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的疾病,如乳房炎、子宫炎、蹄病、外伤感染等。现代畜牧业对奶牛多发性疾病预防均采取预防医学的防控理念,即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抵抗力等。
犊牛常发疫病主要包括犊牛传染性腹泻[2~4](病原有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黏膜病毒、隐孢子虫、球虫、沙门氏杆菌、梭菌、克雷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等),犊牛传染性肺炎[5](病原有支原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副流感病毒、黏膜病毒、巴氏杆菌、曼氏杆菌、嗜血杆菌、昏睡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犊牛梭菌病。
为了降低犊牛疫病对牧场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加强犊牛健康管理。本文从牧场规划、犊牛饲养区建设、犊牛生物安全技术、犊牛健康管理流程、犊牛舒适度控制、犊牛营养供给、犊牛保健七个方面对犊牛健康管理进行阐述,以供同业参考。
1 牧场规划
犊牛饲养区要求建设在牧场的上风口。新生犊牛出生时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来自母体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患病。如果犊牛保育区建在产房牛舍内,犊牛岛建在成年牛舍的下风口,犊牛始终受到来自母牛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恶病质状态或引起死亡。故牧场在规划上首先要根据当地的风向,将犊牛饲养区建设在牧场的上风口,地势要高,并且距离母牛舍不少于50 m,用围栏隔开。
2 犊牛饲养区建设
建设与成年母牛相对独立封闭的犊牛饲养区是提高犊牛健康的有效管理手段,也是建立无疫病小区的关键措施。健康的犊牛是牧场的生命线,保证犊牛健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后备牛,实现牧场效益最大化。但是牧场成母牛多数都携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黏膜病毒、结核杆菌、副结核杆菌、布鲁氏杆菌等,犊牛出生后易受到来自母体携带的致病菌的感染[6]。同时,成年母牛生产区的环境、用具、空气中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为了减少甚至阻断来自成母牛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威胁,规模化牧场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犊牛饲养区,采取工厂化饲养模式,其方法是在牧场上风口建立犊牛饲养区,饲养区内的饲养人员、兽医、车辆、用具不能和成年牛混淆使用。犊牛饲养区分为饲喂准备区、犊牛保育间、犊牛岛、犊牛围栏。
2.1 犊牛饲喂准备区
犊牛饲喂准备区就是犊牛厨房[1],犊牛厨房应配置有加工犊牛食物的设备、饲喂犊牛的器具以及清洁消毒器具和必须物品,主要包括牛奶巴杀机、储备间、清洗间、消毒间、化验检测间、库房、饲喂车、水桶、奶瓶、奶桶、胃管、灌服器、初乳、鲜奶、代乳粉、冰柜、清洗刷和手套以及清洗服等。
2.2 犊牛保育区
犊牛出生后立即面临着三方面的巨变:一是从母体内38 ℃的恒温环境到外界变温环境,二是从脐带不间断供养到外界不定时饲喂,三是子宫羊膜腔内的不呼吸到外界的自主呼吸。犊牛出生后神经、血糖、体温恒定能力很差,冬季必须建立适宜的新生犊牛保育区,必须采取工厂化养殖、智能化饲喂。犊牛保育区一般为全封闭的棚舍,内设多个网上犊牛岛,岛内设有采暖灯、风扇,主要用于寒冷季节出生1 周犊牛的保温与饲喂。
2.3 犊牛岛
犊牛岛是犊牛哺乳期停留的地方,实现一牛一岛,岛和岛之间距离不少于30 cm,犊牛岛内地面要高出道路地面35 cm以上。犊牛岛上方要建立遮阳棚或遮阳网,夏季犊牛岛后下沿要用汽车轮胎支起来,便于通风、干燥。
2.4 犊牛饲喂栏
犊牛出生7 天以后,待到脐带愈合即可进入小群饲养,每栏10~15 头犊牛,或者断奶后留岛15 天,进入犊牛小群饲养。
3 犊牛生物安全技术
3.1 物流控制
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为了确保犊牛健康,凡是进入犊牛区的一切投入品都需要消毒、分类保存;凡是出犊牛养殖区的输出品均要消毒、记录;在犊牛饲养区要严格控制医用垃圾、生活垃圾、污物,不能随意丢弃,保持养殖区域卫生干净;犊牛养殖区域内禁止解剖一切病死动物;病死动物要彻底无害化处理,比如深埋、焚烧、窖藏。
3.2 犊牛免疫
犊牛的免疫力主要来自母源抗体。母乳中含有非特异性抗体G、E、M、I、D,而特异性抗体必须在怀孕240~250 天给母牛注射疫苗后才能在初乳中获得。犊牛出生的35 天内,主要靠母源抗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牧场要根据母牛免疫程序及效果评价,制定犊牛出生后的免疫程序。当牧场发生威胁较大的疫病时,在犊牛35日龄开始注射,间隔28 天再次注射相同疫苗,以后对犊牛采血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注射时间。犊牛需要注射哪些疫苗主要依据本场发生过的疫病和周围牧场发生过的疫病,一般注射口蹄疫二价疫苗、皮肤结节病(山羊痘疫苗)、炭疽疫苗、梭菌疫苗、传染性鼻气管炎-黏膜病毒二价疫苗、支原体疫苗、巴氏杆菌疫苗、曼氏杆菌疫苗、布鲁氏杆菌A19疫苗等。
3.3 卫生消毒
每天做好犊牛养殖区、走道、犊牛岛内垃圾的清理,保持干净、干燥、定期消毒是确保健康的必要手段。牧场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做好平时的预防消毒、紧急消毒、消毒记录和消毒效果评价,尽量降低一切生物性疾病的发生。
3.4 生物安全通道
生物安全通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进出养殖场必须经由生物安全通道;二是通过生物安全通道进出养殖场,可以保证生物安全。进入饲养区必须经过消毒通道,犊牛养殖区要严格进行净道和污道的管理,净道和污道尽量不要交叉,尤其是运输粪污、病死动物的车辆要专门使用,不可用于日粮的运送。凡是交叉使用的通道,必须标识清楚,定时进行严格清洗后消毒。粪污运输车进出犊牛饲养区只能走后门。
3.5 隔离
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空间距离隔离和隔离屏障。养殖区各个功能区之间空间距离不少于5 0 m,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 m。隔离屏障包括围墙、围栏、防疫壕沟、绿化带等。重点对新进场动物、外出归场的人员、购买的各种原料、周转物品、交通工具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隔离。
3.5.1 患病犊牛的隔离
发病犊牛的隔离必须是一牛一岛隔离。不论何时何地,凡是发现发热急性、烈性的病症犊牛,需要在第一时间隔离出犊牛群并运送至隔离区。隔离是最好的阻断,是实施治疗的第一要务,是控制疫病的最佳手段,尤其是犊牛发生传染性腹泻[7]、肺炎时,必须隔离到犊牛岛,实现一牛一岛,便于兽医给药和管理。
3.5.2 外来犊牛的隔离
动物易地运转是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合群是犊牛最大的应激,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导火索。凡是从外场输入本场的犊牛,首先进入犊牛隔离饲养区隔离14 天,并经过消毒、监测,确认健康方可入群。
3.6 健康监测
犊牛健康监测主要包括初乳饲喂效果监测和平时疾病临床巡查。
初乳管理是确保犊牛期间健康的最主要手段。犊牛出生24 h内,采用奶瓶饲喂犊牛2~3 次,体重35~44 kg的健康犊牛初乳喂量为4 L+2 L模式,体重小于34 kg犊牛喂量为2 L +2 L +2 L模式,体重大于45 kg的犊牛,初乳喂量为4 L +3 L +2 L模式。犊牛饲喂初乳后72 h,必须逐头采血,测定犊牛血浆中的蛋白含量,以验证犊牛初乳饲喂是否达标。犊牛72 h后血浆蛋白含量大于55 g/L,属于合格,蛋白含量越高说明初乳质量越好,饲喂量越多越健康。
健康巡查内容为“10看3测”。10看:看精神,看毛色,看腹围,看鼻镜,看眼屎,看鼻漏,看呼吸,看粪便,看食量,看体况。3测:测体温,测心率,测呼吸。
3.7 畜群净化
犊牛净化的主要疫病有黏膜病毒病、结核病、副结核病、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在犊牛出生后要做好黏膜病毒病和结核病净化,犊牛出生时要采集耳组织保存,集中检测犊牛体内是否带有黏膜病毒,凡带有黏膜病毒的犊牛全部隔离出群。在犊牛第20、60、90、180日龄进行结核检疫,凡是阳性者全部淘汰,做无害化处理。
3.8 人员管理
3.8.1 人员行为规范
进入犊牛养殖区的所有人员,一律先经过门口脚踏消毒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后方可入内。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按指定通道出入,必须坚持“三踩一更”的消毒制度,即场区门前消毒池(垫)、更衣室更衣和消毒液冼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动物舍门前消毒池(盆)消毒后方可入内。条件具备时要先沐浴再更衣和消毒才能入内。外来人员禁止入内,并谢绝参观。若生产或业务必需,经消毒后在接待室等候,借助录像了解情况。若系生产需要(如专家指导),也必须严格按照生产人员入场时的消毒程序消毒后入场。任何人不准带食物入场,更不能将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带入场内,场内职工和食堂均不得从市场采购肉品。饲养人员各负其责,一律不准串区、窜舍,不互相借用工具。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严格落实休药期规定。
3.8.2 犊牛管理人员职责
犊牛对外来人员进入应激最强烈,犊牛管理要提倡一致性管理,即一个人承包一定数量犊牛的全部工作。日常事务主要有组织每天3 次的饲喂及各环节、各阶段的兽医卫生防疫工作,监督养殖场生产、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的实施,依照兽医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淘汰无饲养价值、疑似传染病的犊牛,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犊牛健康管理流程
犊牛健康管理流程:干奶、围产牛管理→产房管理→接产环节→犊牛脐带消毒→犊牛转运→初乳饲喂→常乳饲喂→供应充足的水→颗粒料训练→犊牛岛饲喂管理→犊牛断奶→犊牛分群饲养。
5 犊牛舒适度控制
在犊牛保育舍和犊牛岛管理上,重点关注犊牛环境是否干燥、干净,犊牛能否自由起卧,体表干净,毛色发亮。在饲喂空间管理上,关注犊牛岛内奶盆、水盆是否干净,是否保持足够饮水以及水温,是否遭受曝晒和雨淋。牛奶饲喂是否定人、定时、定温、定量,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没有应激刺激[1,7]。
6 犊牛营养供给
吃好、吃饱是犊牛健康的第一要务,吃不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疫病,为此采取犊牛智能化饲喂管理程序可以定量饲喂牛奶。吃好初乳的第一要务是增强犊牛初乳饲喂过程的允乳反射,刺激食道沟反射,禁止牛奶进入瘤胃。现代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饲喂均采取强化饲喂模式[9],即犊牛出生后0.5 h内灌服4 L经巴氏杀菌的优质初乳(IgG>50 g/L),6 h再灌服2 L。24 h后转入犊牛岛,饲喂常乳,每天2~3 次。在犊牛岛饲喂约7 d后,转入哺乳犊牛舍,7~40日龄期间饲喂牛奶9~12 L/d,每天3 次。41~60日龄饲喂奶量由9 L/d逐步递减至断奶前1周的2 L/d,每天2~3 次。全程平均耗奶量约9 L/d,哺乳期内耗奶量约550 kg。4~7 日龄开始添加颗粒料,自由采食[9]。45日龄限制牛奶喂量,55日龄准备断奶,夏季60日龄,冬季65日龄,犊牛采食颗粒料超过1.5 kg/d,即可断奶。断奶后称重,断奶体重大于出生体重2 倍为合格,85%犊牛平均日增重大于850 g为良好,90%犊牛日增重900~1 000 g为优秀。
7 犊牛保健
犊牛保健方法主要有环境保健、营养保健、药物保健、免疫保健。
冬季犊牛出生后需要饲养在15 ℃以上的环境中,夏季搭建凉棚,防雨防晒;犊牛出生12 h内需采取允乳方式饲喂足够量的初乳;初乳饲喂后2~6 h灌服犊牛腹泻高免蛋黄制剂预防犊牛传染性腹泻;犊牛出生24 h时,注射广谱抗生素(马波沙星、加米霉素),灌服5%百球清(托曲珠利混悬液);犊牛20日龄内要以牛奶为主;犊牛哺乳期间要饲喂大量的乳制品,20日龄以后饲喂代乳粉;犊牛55~65日龄注射口蹄疫、梭菌、炭疽、巴氏杆菌、传染性鼻气管炎-黏膜病毒二价疫苗;犊牛95~110日龄再次注射以上疫苗;犊牛60~65日龄,90~95日龄,120~125日龄,150~155日龄,分别灌服百球清1 次或磺胺嘧啶钠片拌料饲喂,连续3 d,预防球虫病;犊牛5~6月龄注射布鲁氏杆菌A19号疫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