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视角优化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2022-12-30吴桂如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篇育人德育

文|吴桂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指出,英语课程应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体现课程育人导向。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突出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国际理解、审美情趣四个方面(程晓堂等,2022)。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于突出学科本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问题。本文以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为例,基于德育视角探索优化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深度研读文本,凝练单元主题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主要通过主题意义的探究来实现。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主题是指单元所学话题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依托,是学科德育的直接体现。

PEP《英语》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应深度研读教材,不仅读出其教学价值,更读出其教育价值,发挥文本涵育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作用。只有基于单元主题进行文本解读,找到文本的“神”,给学生以价值引领和情感熏陶,才能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吴桂如,2020)。

如在Unit 1 What’s he like?这一单元中,教师在寻找德育元素、凝练单元主题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1.观察主情景图,发现德育元素

主情景图是了解一个单元语用情境、核心功能语言等信息的窗口。从本单元主情景图可知,新学期,班上来了新同学和新老师,同学们在谈论他们的姓名、性格、职业等。本单元的功能是描述人物、谈论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有了解新老师和新同学,与他们友好相处;要成为具有美好品格的人,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情景图,设身处地地感受班上有了新同学和新老师的新奇情感,并从德育视角出发,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丰富学习内容。

2.研读语篇内容,品悟德育元素

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王蔷,2015)。如何探寻文本的德育价值,找到语篇中隐含的信息和德育的融合点是关键。

从本单元教材内容编排来看,先后谈论了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其中不乏“I like funny teachers./He is hard-working.”等描述。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一名受欢迎的老师,需要具备哪些性格特征?生活中,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我们是否可以以貌取人?……这些都是德育的落脚点,是后续凝练单元德育主题的基础。

3.聚合德育元素,凝练单元主题

在基础教育领域,主题通常被界定为根据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所提炼出来的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词语(张金秀,2019)。一个单元可以发现和品悟的德育元素很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德育元素都一定要形成主题落实到学习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整体的主题和文本局部的主题,找到其中的关联点,聚合德育元素,凝练德育主题,引导学生成长。

在对本单元主情景图和文本仔细研读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如何聚合这些元素呢?教师可依据单元的话题和功能,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知识学习核心,确定以“Amazing People”为单元主题引导人物描述,使学生学完本单元后,知晓美好品格的内容,明确应形成美好的品格,成为能与人友好相处、带给他人学习动力的“Amazing People”。这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德育,才能更深入学生内心。

二、创设主题情境,增强德育体验

脱离情境,掌握抽象概念和知识的过程绝不是真正的学习。德育过程中尤其要有主题情境,才能使抽象的单元主题链接到学生实际生活,形成有意义的德育情境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实现知行合一。

怎样创设主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1.访谈学生,走进儿童内心世界

学情了解是设计和创设主题情境、设计主题活动的关键。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教师用以下问题访谈学生:“如果要你推荐一个你身边的‘Amazing People’,你会推荐谁?推荐理由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推荐理由中,大部分是对于性格和能力的描述。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你觉得心中的‘Amazing People’是个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在开放式的提问下,学生渐渐敞开心扉,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

2.分析语篇,整合文本语用情境

“课标2022”指出,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篇以情境为依托,有文字、图示、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形式,在单元教材中相对独立,需要通过文本分析整合语篇情境,形成教学主线,才能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单元主题和语篇传递的育人意义。

本单元主要的语篇有谈论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Let’s talk 和Let’s learn,有认识机器人Robin 的Read and write,还有谈论新体育老师Rabbit 的Story time。这些语篇都与人物或角色的个性描述相关,传递着丰富而积极的育人意义。在学习语篇时,教师让学生谈论对某个人物或角色的看法,引导他们发现每个人物或角色都独一无二,都有性格闪光点,这就能把这些语篇整合融通到单元主题“Amazing People”中来,实现主题的统揽性。

3.依据学情,创设真实主题情境

真实情境就是为了打通知识世界或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崔允漷,2019)。因此,基于学生心理和文本信息,创设指向真实生活的主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学习活动,也能触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德育自觉。

本单元中,教师依据单元主题,创设了“学校要开展‘Amazing People’评选活动”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老师、家人、同学、朋友等身上发现他们的性格闪亮点,分享发现依据,感悟个性特征带给自己的影响。这样真实的主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内驱力,更好地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三、设计主题活动,拓展德育思维

“课标2022”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因此,教师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德育视角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德育思维?

1.设计主题活动,突出育人目的

主题活动是落实单元主题任务,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载体,它围绕单元主题而设计,具有明显的育人意义。

本单元里,教师依据课时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五个主题活动,分别是Meet new teachers—A good teacher—My amazing friend—My Robot friend—The amazing people。每个主题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是促进单元主题“Amazing People”育人目标达成的有力支撑。

这些主题活动既与课时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直指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相互关联,融合递进,能在学生螺旋式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良好个性特点带给自己及周边人的影响。这样自觉、自然、全程的德育渗透体现了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2.补充教学资源,拓宽育人渠道

为拓展德育思维,针对每个主题活动的育人指向,教师可多渠道搜集视频、绘本故事等教学资源补充到教学中来。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能从资源中获得直观而积极的德育体验。例如,在本单元Meet new teachers 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补充《双线英语》中“My new teacher”的绘本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新学期来临,小男孩得知班上会来一位新老师Mrs Red。Mrs Red 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在没见到她之前,小男孩把她想象得外表狰狞、性格暴躁……但见到她之后,发现她漂亮善良、温柔可亲。

读完绘本之后,学生交流感悟,形成“识人不能仅凭想象,相处才知真相”等观点,这是丰富单元主题学习的方式。另外,这一绘本故事还可引发下一个主题“A good teacher”的学习。由此可见,适当地补充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习渠道,升华学习感受,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德育体验。

3.巧妙设计问题,探究主题深意

问题是主题活动的启动器和方向标。从德育视角巧妙设计问题,能触及学生心灵,探究深层次的主题意义,达成德育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焦单元主题,体现问题的指向性。对焦单元主题,设计具有育人指向的高阶思维问题,能迸发学生思维智慧,寓德育于无形。如设计“Why do you think your friend is amazing? What’s he/she like?...”等问题,既紧扣“Amazing People”的单元主题,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具有良好个性特点的学习榜样,自然地把德育融入学习中。

第二,要关注学生内心,体现问题的真实性。在学习“A good teacher”时,教师设计“What character should a good teacher have in your mind?”等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直指单元主题和学生内心,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样子,形成真实的情感互动。

第三,要适度追问理答,探究问题的价值性。追问和理答是课堂中常见的师生互动行为。适度的提问和理答能引导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体验知识拓展,彰显出问题的价值性。如教师补充张桂梅老师在校的工作与生活视频,以及她荣获“七一勋章”的视频,设计“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eacher?”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当学生回答“I think she is hardworking”后,教师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her? /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er?...”等。这些追问可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工作日常,理解这一职业的辛勤付出,还能感受到张老师不怕艰难、执着前行的力量。在互动中,有学 生 说:“I think sh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herself.”这一个性化的表达体现了学生对他人的关爱,这是对问题内涵的升华,丰富了学生的德育体验。

四、展评主题生活,落实德育行为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学科德育的成效需要融入学生的身心,延展到现实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如何展德育成效于课外,链接真实生活?教师以主题生活展评为抓手,链接课堂英语学习和课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在课内外不同场域中开展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展示“做人做事”的素养。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情境,教师在课外拍摄并制作了“The amazing people”主题生活微视频。在课内播放视频时,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学习主动,讨论热烈,还在课后积极申请当主角,要和自己心目中的“Amazing People”一起参加微视频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学生真实自然地相处和表达,烘托出友好互助、和谐共生的单元德育主题。这样的主题生活展评活动将德育从英语课内延展到了课外,是对真实生活的自然回应。

猜你喜欢

语篇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