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条件决定着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2022-12-30文|陈力
文|陈 力
“怎么教”的问题历来是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热点,新课标培训中教师们也更关心“怎么教”的问题:教材内容多怎么安排课时?语篇难度大怎么解读文本?大单元教学怎么整合?教学评一体怎么设计?如何创设主题语境?如何提炼主题意义?如何开展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如何围绕大观念设计大问题?凡此种种有关How 的问题,其实没有简单的统一答案。因为在回答“怎么教”之前,须首先透彻理解为什么教、在什么条件下教,也就是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分析教学条件。
先说课程目标。“为什么教”决定着“怎么教”。假如教学目标是应试和分数,则方法途径就可以是真题、模拟题和题海战术;假如目标是综合语言运用技能,则方法途径可以是结合情境和语用的听说读写训练;假如目标是综合素养,则方法途径可以是通过文质兼美的语篇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可见,方法和途径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劣。理论为实践服务,形式为内容服务,You lose your WAY when you lose you WHY.如果目标不明确,则路途必迷茫。透彻理解课程育人目标之前,急于讨论教学途径方法往往是盲目低效的。从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到一个学年的教学计划,都需要有清晰而科学的目标作为导航。
再说教学条件。任何教学途径方法都需与特定教学环境条件相匹配。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是各地统一的;然而各地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差异大,所以落实课程育人目标的方法途径可以也应该各具特色。脱离当地实际盲目模仿别人的“先进”教学模式无异于东施效颦,即便出于教学创新的良好愿望,也常会耽误学生、伤害教师。教学模式无论是否先进,不加改造地生搬硬套都有悖于教育的根本规律。教学途径方法的改革不宜一个模式一刀切,而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All roads lead to Rome,凡有助于促进课程育人目标落实的做法,都应该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