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2022-12-30

创新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理论

■ 李 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此后,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强调“全党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重大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总体来看,学界目前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详细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持续拓展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过程、本质特征与时代价值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基础上,致力将民主价值和民主理念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存在着一个过程。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3]。这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作为重要命题被提出。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全过程民主”作为法律概念出现在“一法一规则”中。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在其中加入了“人民”二字。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4],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此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被写入《决议》,明确了其对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导意义。

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重要思想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智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经验,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4]这一内容系统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民主的新形态,构建民主的新机制,开创民主的新境界。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是从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将民主的使命定位为“人民管理与人民负责”,构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制与新型理论范式[5]。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指引和遵循[6]。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创新理论和制度实践使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享有作为人权主体的地位和价值,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与单纯的投票民主形成鲜明对比,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把民主作为一个“数字游戏”,而是让人民意志、意见和愿望充分而又真实地表现出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拓展了人权实践,丰富了人权体系[7]。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质和优势,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要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民主道路和民主政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和关键概念,分析其逻辑理路也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前提。刘培功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置于社会共同体治理的理论视域之中,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有机统一,其中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秦远航基于对深圳民生实事票决制的研究,认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持“四重逻辑”,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坚持刚性制度与弹性制度相配合的制度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实践逻辑,坚持以民主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自洽[9]。郭建娜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以人民“完整的参与实践”为动力,以“完整的制度程序”为保障[10]。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及理论内涵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

首先,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可以从“过程的集合体”辩证法思想、古希腊关于民主制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普选权的论述等几个方面出发。张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11]。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12]。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离不开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扬弃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13]。最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与马克思民主观息息相关,同时体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设计,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内涵[14]。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

一是“语义诠释”说。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从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词语语义的诠释来解释民主的概念。“全过程”解释民主的具体形态;“人民”解释民主的范围;“全过程”和“人民”两个词都是对“民主”一词的修饰词,有助于界定民主的概念[15]。其次,从词法剖析的角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看作是“全过程”以及“人民民主”两部分内容。“人民民主”的限定和修饰语是“全过程”,“全过程”是中国式民主在新时代的新表现与新凝练,也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16]。

二是“关键词解析”说。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个关键词即“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出不同的具体内涵。“全”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当中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彻底性,是对深度和广度的一种界定;“过程”不仅是一个时间线性的概念,是治国理政的过程,还包括空间上的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性、多场域的沉浸感等;“人民”作为一种本质属性,具体体现在人民的参与、评价、满意度、取向等不同方面;“民主”主要包括民主程序、民主制度、民主运行等多个不同维度,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呈现形式[17]。其次,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词来看,“全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起点、发展阶段及终点,是民主存在和发展的程序,可以作为一种民主存在的时空状态,而其中的中心词是“民主”[18]。再次,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关键词的界定主要有两个,即“全过程”和“人民”。“全过程”主要是为“人民”而服务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具体要求;“人民”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与核心实质,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19]。

三是“民主本质”说。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理论内涵即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民主的本质必然要求人民参与程序、参与制度的完整性,体现了人民对公共生活的全流程参与,人民民主的本质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深厚的理论阐释[20]。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人民民主的本质,因为它是全体人民切实享有的、全程参与的,同时也与人民对管理社会事务的需求紧密相连[21]。最后,对于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新论断与新理论的理论内涵,应该围绕“民主”来进行详细理解,具体可以从“民主”的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即民主的理论发展、民主的本质特征、民主的主体和内容、民主的范畴和运行、民主的制度形态、民主的实践方式及民主的评价标准。特别是把握民主的本质特征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的理论内涵,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与重大意义[22]。

四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内涵的多维度理解。从中国式民主的维度出发,可以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城乡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及决策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公民具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大民主运作形式[23]。从与西方式民主相比较的维度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能够使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完整的制度程序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4]。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特征与独特优势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特征

一是全面性的特征。首先,全面性特征是以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指向,能够将民主覆盖至政治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层面,同时依靠自我提高及自我修复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25]。其次,这种全面性体现在参与实践的全面性、参与质效的全面性、制度力量的全面性[26]。最后,全面性特征还体现在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全面而深入地参与治理过程[27]。

二是完整性的特征。相较于西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主,完整性特征深刻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国式民主政治理论的伟大创新,彰显出我国制度的完整性和优越性,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实践与新机制[28]。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时间上来看也彰显出一种完整性,这种完整性没有时效限制,是自始至终的性质;完整性主要包括所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都需要听取民意诉求,经过民主程序;从原则上的完整性来看,所有的相关党政机构都需要具有一致性,即必须全面充分实行民主,无一例外[29]。

三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征。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征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全链条的民主制度、全方位的民主实践、全覆盖的治理绩效三种特点[30]。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一种特质表达,具有“全主体性、全方位性、全覆盖性、全持续性、全链条性、全保障性等特征”[31]。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征,也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注重程序严整、体现内容全面、要求上下联动、凸显主体耦合、强调治理效能、厚植文化基因[32]。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一是人民主权层面的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体现在有利于全过程、全方位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从而民主化、科学化地推动民主决策,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3]。二是立法层面的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层面的优势体现在开辟了新的境界,在人大监督的层面提升了新的高度,在代表工作层面丰富了新的内涵[34]。三是公共生活层面的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贯穿于公共生活的全过程,广泛深入地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渠道,并且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公民的有序参与作为补充[35]。四是政治层面的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实民主,是建构了完整制度链条的全覆盖民主,是保证人民民主参与权利的广泛民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包容性民主[36]。五是政党层面的优势。从政党层面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性政党体制,有着其独特的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来看,这种显著优势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和民主选举相结合,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相结合,有助于规避社会撕裂与利益冲突,同时可以聚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在矛盾中整合意见并实现各方共同利益[37]。

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一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建设百年经验的重要理论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新形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成果,其理论特质体现在历史性、批判性、辩证性和体系性,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建设百年经验的深刻总结[38]。二是从国家和个人的不同层面来提升理论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国家层面来看能够全方位提升国家的民主形象;从个人层面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个人价值尊严感及幸福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39]。三是提升了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集中概括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升了党认识和把握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化水平[40],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发展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首先,人民民主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形成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的实践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政策实施与党和国家各方面各层级的工作中。近年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进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完善代表述职制度、加强议案建议办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等各方面各环节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41]。其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创造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具备的完整的制度体系、高效的实践路径及科学的校验标准这三个显著优势共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价值[42]。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对中国式民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以往中国的民主实践一样,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了重视过程的民主程序、重视全面的民主领域、重视直接的民主环节,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价值还体现在制度、体制、组织及民意四位一体,在政党统合、法治保障、党建引领、舆论引导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其价值[43]。

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其他相关研究

如前所述,学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除了从逻辑理路、理论渊源、理论内涵、主要特征等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多视角的学术研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不同的兴趣点与擅长的研究角度出发,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不同内容的研究与阐释,是对上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研究的补充。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实践探索研究

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民主政治建设中积累的科学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每个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关键节点,为了找到民主的新路,对民主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创新了民主自信的理论内涵[44]。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依然是人民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发展与探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45]。

(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的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探索民生实事票决制、推进代表联络站制度、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完善代表述职制度、加强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等方面都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在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与各环节之中[41]。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正是因为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才能呈现出全过程的具体样态,换言之,只要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就必然是全过程的。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46]。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制度运行,而且也能保障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与不同环节能够有效运行[47]。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创新,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具有重要贡献[48]。

(三)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民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即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从实践上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素质的显著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践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成为现实,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人类民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具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49]。其次,从“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的角度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客体定位的全覆盖、机构定位的全方位、程序定位的全链条重新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体性身份,兼顾了民主的实质与程序,以此建构了人类民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50]。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与政治发展的理论,打破了西方“民主”的话语垄断,确立了新的民主形式即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确立了中国新的民主政治坐标,指向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也开创了政治发展的新道路,以此创造了人类民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51]。

(四)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建构的研究

一是民主的文化性、体系性及规范性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中国的本土性特色,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可以通过民主的文化性建构、体系性建构及规范性建构来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52]。二是民主的三维建构。民主的三维构建涵盖民主的机制体系、民主的宪法保障体系及民主的权力运行机制,民主的三维构建不仅能够保障民主权利得以实现,而且能够规避民主权利流于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的三维构建互相促进并互相支撑,两者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事业的发展[53]。三是民主的话语体系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能够解释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同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不仅在理念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在实践方面具有现实的制度体系支撑,并推动产生显著的治理效能。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应分层次处理好民主的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及学术话语[54]。

(五)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式民主的超越研究

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破除了西方民主对民主的桎梏。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像西方主流民主理论那样将国家权力和正式制度先入为主地视为一种“必要的恶”,将民主狭隘地理解为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自治需求与治理需要之间的零和博弈,而是把国家视为推动民主发展的重要主体,把正式制度对具体民主实践成果的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民主进步的标志[55]。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方的“非全过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即人民民主通过“全过程”的特质表现出民主的真实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方式的“一次性民主”“消费式民主”等“非全过程民主”,超越了以选举为唯一标准的片面民主观,将不同层次和领域公共事务的治理都纳入民主范畴,是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56]。

(六)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是内生动力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目标和实践向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保证了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过程的推进,深刻体现了民主的本质,其中蕴含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协商民主形式三大要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内生性动力[57]。二是民主本源性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发生及发展的制度密码是民主本源性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解决民主本源性问题的中国方案,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生及发展的制度密码[58]。三是思维方法研究。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蕴含的思维方法,将这六种思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全方位地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能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也能展示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思维品格和理论特色[59]。

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

通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的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格局。

从宏观层面来看,首先,根据目前理论成果的研究格局,学者们往往寻找适合自己的视域、话语(论域)、角度、论题和切入点,探讨的是某一方面的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整体性不足。其次,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和报纸,相关学术专著较少。在著作方面,已出版的相关研究的著作有桑玉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探析》、程竹汝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人大履职实践的研究》、佟德志的《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研究成果有限,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最后,从公开发表的理论成果的内容分布来看,阐述性和宣传性研究占据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视野受限、内容重复度偏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研究的概括与归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的研究。学者们从研究的不同角度出发,大多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系统逻辑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理路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二是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什么的研究。学者们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内涵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理论渊源方面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对理论内涵的研究则更为丰富,众多学者从语义诠释、关键词解析、民主本质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了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初步探讨。二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特征以及独特优势的研究。对主要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全面性、完整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等进行分析;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方面,学者们从人民主权、人民的积极性、坚持党的领导及立法工作层面出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但是针对主要特征和显著优势的阐述整体偏于理论化,需要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四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的阐释。学者们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当代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在价值研究的方面存在着过于关注某一方面或角度的现象,缺乏对时代价值多元性的研究,因此研究较为单一化和片面化。五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其他相关研究当中,有部分学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实践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人类民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民主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式民主的超越等方面出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整合,初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无论是在研究广度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适度的借鉴和参考。

基于此,未来学界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深入研究。首先,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明确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本源。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作为有力支撑,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之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蕴含对民主本质及其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思考,对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能够推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开放性和历史性的理解。其次,加强比较研究,明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过程中要把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要充分认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实践不是西方理论的试验场,而是对中国特色的弘扬与发展。因此,要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研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构筑为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以生动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再次,增强实证研究,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成果普遍都具有理论性极强、实践性不足的明显问题,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需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证研究,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最后,深入探索和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面向。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推进,人民主体的范围亦随之扩展。随着“全过程”参与对象的扩展,民主参与过程的深化,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也要体现出多元化,需要从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渠道、民主的内涵及民主的质量等方面开展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此外,应加强跨学科研究,从政治学、制度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研究分析。从政治学来看,民主一直是政治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指南与核心范畴;从制度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创新,制度学不仅能够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本质,也能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制度体系彰显出理论的力量,从而更深刻地作用于实践。因此,加强跨学科研究,以政治学、制度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科学的研判与解析,有助于形成并发展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性诠释。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理论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理论创新
中国式民主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