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

2022-12-30施灏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顺顺翠翠边城

施灏

福建警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边城》体现出作者对民族、对家园、文化、人性及自然生态的思考,体现出作者独有的人文视角和人文情感。这种人文情感以及社会思考被映衬在小说角色上,通过对角色性格、形象及心理的生动描述,让作者抽象而深邃的思想理念得到彰显和具象。翠翠的爱情悲剧是《边城》的核心矛盾之一,更是承载沈从文人文情感、思想理念的载体,通过深入探究翠翠的爱情悲剧根源,人们可以对其所潜藏的思想、情感有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地了解。

一、《边城》的人物故事

《边城》的情节简朴优美,文字诗情画意,将动人的情节与诗意的场景融合起来,为读者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湘西画卷。故事发生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主人公翠翠和爷爷住在一起,翠翠从小便失去了父母,爷爷和家门口的山水,便成为翠翠倾诉烦恼的对象。在端午节那天,翠翠和爷爷去看龙舟赛,偶然间遇到了英俊的青年傩送(二老),翠翠正值花季,看到傩送那刻,心理便总是惦念、回想,回味,直到回到小屋,翠翠依旧在想着和傩送见面时的情景。傩送是船总孙顺顺的二儿子,还有个哥哥叫天保(大老)。当傩送回来后,便马上托人去提亲,可是大佬天保却拦住了他,说自己在一年前就已经喜欢上了翠翠。此时,他们的父亲顺顺已经给傩送筹了个好婚事。可傩送却执意反对,并说非翠翠不娶。天保也不相让,当即便决定与二老傩送来场公平的竞争,通过唱山歌的方式,让翠翠选择嫁给谁。比赛过后,天保自知不如傩送,便驾着船到外地做生意了。但几天后,老船夫便听说大老天保出了事,死了。顺顺将儿子天保的死怪罪到老船夫和翠翠身上,执意反对二老傩送娶翠翠。老船夫在得知顺顺的决定后,便独自回了家。无论翠翠怎么问,他都不说话。当天夜里下了很大的雨,雷声很响,老船夫已在雷声将息时死了。后来翠翠独自守在河边,等待着二老傩送的归来。《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极具文化底蕴和人文意蕴,对湘西山水的描绘,对湘西生活的勾勒,能够让人感受到沈从文理想中的“美丽乡村”。但诗情画意的文字中,却蕴含着一个令人感伤的、叹息的、惆怅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爱情悲剧与湘西唯美的画卷形成的对比,让诗化的风景,诗化的民俗、诗化的茶峒,显得悲凉而唯美。但正因为翠翠的爱情悲剧,才让《边城》变得深刻,才能让诗化的风景,拥有丰富的人文性内涵。

二、精神与物质上的孤独

作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熟悉的题材来表现社会生活。受该理念或心理定势的影响,沈从文将他的角色置于他曾生活过的“沅水码头”,将故事界定在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口之家,这种设置对翠翠的角色塑造与气质形成拥有三重作用。首先,在自然环境层面。翠翠家离小城有一里的距离,可以算是城郊,然而却独门独户,能够感受到自然独有的美好。其次,在家庭环境上。翠翠从小父母双亡,由爷爷养大,即便翠翠一直受到爷爷的呵护和关怀,但由于“隔代”,所以在心灵上很难与爷爷沟通。最后是社会交际。除爷爷外,翠翠并没有任何可以交心的朋友。自然、家庭及社会这三种环境,隐喻了翠翠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多重孤独,这种孤独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说是外部施加的,它对翠翠的性格、情感及心理带来深深地影响。根据心理学研究及精神分析理论研究表明,人在极端环境下会做出相应的补偿行为,翠翠的心理补偿行为便是倾诉。可在沈从文所设置的三重环境下,翠翠却缺失了她所急需倾诉对象。第一是母亲。缺失母亲,使翠翠在爱情来临时感到惶恐不安,感到手足无措,使她对爱情感到恐惧、迷茫或者说是悲伤。如果母亲还在,翠翠会将自己对爱情的迷惘,倾诉出来,表达出来,使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爱情。但由于母亲的不在,翠翠便缺失了倾诉爱情的对象,使自己对爱情的迷惘更深,使自己对爱情的恐惧更大。第二是缺乏对傩送的倾诉。翠翠是在爷爷的庇护下成长的,她能体会并感受茶峒的山、茶峒的水、茶峒的路、茶峒的花和鸟,但她却难以感受并体悟到茶峒复杂的人。因此在翠翠有了恋爱的意识或想法后,她便单纯地渴望与傩送形成一种深情的、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向傩送表达心意时,翠翠却难以用歌声表达出自己的心意,甚至遭到傩送的误解,使翠翠的无助和孤独更加突出。翠翠的倾诉属于情感上的倾诉,属于少女懵懂而青涩的表达,但这种表达却常常受到阻碍,使其内心的情愫,不断被压抑,被制约,最后让翠翠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惶恐。

三、主体意识的缺失

《边城》的角色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在保持淳朴和善良的同时,他们又存在着保守、封建的思想。他们不像现代人那般拥有积极沟通、主动追求的意识,不会如现代人那般,勇敢地打破制度、民俗或文化的束缚。他们保守,但因这种保守,他们身上所呈现的淳朴和善良才更加让人动容。翠翠是带着童稚气的少女,喜欢听渡口的声音、看天上的云,心中的凄凉往往以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她所处的环境让她在精神和心理上感到绵绵的孤独,却使她对爱情的渴望更加强烈。然而主体意识的缺失,却导致翠翠的爱情悲剧加速到来。翠翠自尊、羞涩、敏感、谨慎的个性使翠翠对外界充满了警惕,使其在情感表达上过于含蓄和羞涩,在爱情追求上也不够主动和勇敢,心里朦胧地爱着傩送,却只能将情感埋藏在心中。每当心里想到傩送时,会不自觉地陷入幻想和惆怅。在翠翠巧遇傩送后,她便多了些梦、多了些思索,并且陷入了一种沉默,将她对傩送的情感当作秘密隐藏起来。在翠翠和爷爷再次来到河街时,爷爷调侃着说天保要来做媒,你会同意么。翠翠没有说话,只是怏怏地向前走去。但没过多久,翠翠又停下了,问爷爷青浪滩的事。因为傩送在青浪滩过端午节,她想马上找到傩送,但她不知道傩送此时已经走了。如果翠翠拥有主动意识,能够在爱情上勇敢些、直白些,或许悲剧便不会发生。如果翠翠可以直接向爷爷表明自己喜欢的人是傩送,爷爷便不会误会翠翠的心意,如果翠翠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坦露出来,所有的一切,连通她的爱情悲剧便不会发生。翠翠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孤独的性格,使她警惕、慎重或者容易恐惧。她惧怕傩送拒绝自己,害怕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她警惕着,害怕着,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但又渴望将自己的情感倾诉给傩送,矛盾交织,让翠翠感到隐隐的“痛感”。

四、家长错位的价值观

茶峒婚俗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家长包办的“走车路”,子女做主的“走马路”。天保走的是典型“车路”,只要翠翠的爷爷点头,就可以把翠翠娶回家。但爷爷觉得自己比不上顺顺(天保的爸爸)家,心理并没有同意的打算。最后爷爷还是让翠翠做主,选择自己的爱情与幸福,但这也加速了翠翠的爱情悲剧。而顺顺在二老婚事上,也走了“车路”,帮他找了份好亲事。然而二老却执意反对,表明自己爱的人是翠翠,顺顺也因此讨厌翠翠,讨厌爷爷。显然顺顺和老船夫的价值观是相反的,是错位的,老船夫看重的是翠翠的幸福,顺顺看重的是金钱,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导致翠翠的爱情道路困难重重。如果两人的价值观相同,都以子女的幸福为主,那么翠翠的爱情悲剧便可能不会发生。又假如都以走“车路”的方式,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延缓或阻止爱情悲剧的到来。但由于两位家长错位的价值观,导致翠翠的爱情悲剧不可避免。通读《边城》可以发现,顺顺在大老、二老的婚事上,并不总是以金钱为主的,他也看重子女的幸福,只不过作为商人的顺顺更看重的是金钱。在湘西民俗中,翠翠的爱情必然会受到家长的干预。所以,在探究翠翠爱情悲剧的根源上,我们可以明确翠翠的爱情悲剧并不仅仅是因为翠翠自身的孤独和不主动,更在于双方家长的价值观错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爷爷的价值观更契合现代的爱情价值观,而顺顺的爱情价值观则相对保守,我们可以将两位家长的价值观错位理解为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碰撞”。在这两种新思想和旧思想的影响下,翠翠的爱情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此背景下,我们能够明确沈从文先生的人文思想和理念,还延伸到人所处的文化、社会等领域中,可以通过对社会、民俗及文化的综合分析,让其所拥有的人文情感更深刻、更独特,也更加鲜明。此外,在某种层面上,我们也能确定沈从文先生对于传统包办婚姻的憎恶和抵触,通过对翠翠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传统落后的婚嫁制度进行抨击。

五、创作者的情感映射

文学创作是创造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在理论著作中指出,叙事文学的本质是营造一种感官世界,使读者在感官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中,也在心理或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在很多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会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行为描写及人物描写的方式,创造出一个让人感到“真实”的世界,并在“真实世界”的塑造中,渗透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沈从文的《边城》也不例外,他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映射出来,使其成为自我情感呈现的载体。他在《水云》中写道自己得到了“爱情”“金钱”“名誉”等世俗上的幸福,可他依旧不会快乐,他需要一种处于不朽的经验和痛苦,一种传奇,或者必然会发生的悲剧,这样,自身才能得到平衡。这种心理属于典型的心理补偿行为,只不过沈从文先生的心理补偿,是通过痛苦或者悲剧来实现的。在《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作者潜意识所决定的,是其补偿缺憾的一种行为。但如果单从此方面来看待翠翠的爱情悲剧还不够深刻。沈国全(2016)认为,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时,拥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意识,这能够从相关著作或文献中来印证,譬如沈从文先生曾在访谈中说过,自己想写一部关于湘西的作品。但由于湘西这个地方有着自己祖母被迫远嫁的记忆,有着父辈民族起义的色彩,因此沈从文对湘西的记忆是美好且悲凉的。因此在情节编织上,沈从文先生会有意无意地让故事蒙上一层薄薄、淡淡的、哀伤的、凄凉的、哀婉的色彩。翠翠的懵懂、羞涩、矜持以及警惕是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之一,同时也是沈从文先生编织哀伤且美丽的湘西画卷的依托,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风情、人文及地理的主观描绘与生动刻画,可以让《边城》作品拥有多重的主题意蕴。根据原型理论研究可知,创作者在描绘特定场景或情节的过程中,会将主观感受渗透到作品中,使作品形成独有的创作特色。沈从文印象中的湘西是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及淡淡的哀伤。因此在情节塑造的过程中,会使翠翠的淳朴、矜持成为其爱情悲剧的导火索,使作品拥有一种哀伤而隽永的诗韵。此外,翠翠的爱情悲剧还源于沈从文先生的情感经历,他对爱情的理解被充分地体现在小说叙事中,使其以文学艺术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简而言之,沈从文先生的经历、意识和思想,是翠翠爱情悲剧形成的根源之一,是沈从文先生主观情感与湘西“印象”的内在表征。

六、结语

《边城》描绘了湘西独有的风土人情,借助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整部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将翠翠的“善”与茶峒“美”交叠起来,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优美的散文气息或者诗歌韵味。但在深入探究翠翠的爱情悲剧根源中,我们能够明确翠翠的爱情悲剧是多元的,不仅来自“翠翠自身的孤独”和“缺乏主体意识”,更来源于两位家长错位的价值观,来源于作者沈从文的情感映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翠翠的爱情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正是由于翠翠的爱情悲剧使《边城》拥有了美丽而凄凉的诗歌意蕴,使沈从文印象中的湘西茶峒更全面地呈现出来。这种呈现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民俗风俗及古朴民风上,更体现在作者对湘西的印象和思考上,充分表达出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茶峒复杂的情感。

猜你喜欢

顺顺翠翠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那一刻,我感到愤怒
翠翠
《边城游记》
蟹蝴蝶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融资额:1800万美元一夜成名的顺顺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