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2-12-30郝冰杰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育人思政

郝冰杰

普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念[1]。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注意思想价值引领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每位一线教师都有义务承担起专业思政建设的责任,要把课程思政提高到新的高度来认识,再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3]。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内容重点、教学和评价体系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课程思政”的开展与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可操作性和能够具体实施的指导。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课堂是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传达教育思想的主要阵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

一、《儿童文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利条件

高校专业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双重功能,《儿童文学》课程亦不例外。《儿童文学》课程一般为小学教育(语文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和幼儿教师必修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儿童文学学习内容一般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等文体知识。此门课程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本课程与小学、幼儿园教学联系密切。可以带领学生怀着童心学习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例如,曹文轩、熊亮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在世界上获奖,可生发出中国文学的传统特色得到世界的认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是本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讲到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在绘本中的传承这一思政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授法提示学生从绘本的题材、内容、创作方法上思考,让学生从绘本题材、故事内容上传承中国文化、地域特色及民族精神;三是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具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良好心理条件。这些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幼儿教师,大部分人将承担着未来小学和幼儿园班主任的工作,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儿童阶段学生思想可塑性强,要在学生的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就要求从基础学校的教师抓起、从娃娃抓起,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学生就是未来基础学校的教师,是娃娃的老师,这种思想教育的一脉相承是需要通过课程来提前建构的。

二、《儿童文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是基于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找准课程中思想政治映射点与融入点,把它们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案例,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和熏陶。

(一)《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指导思想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5]。这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的思想不谋而合。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严格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育人”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命题,把“立德”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方向,力求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之中,遵循教育教学和思政育人规律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事实说话,力求做到内容上和方法上科学求实,不硬讲,不空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6]。

(二)《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在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时,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设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有三点:一是查阅资料、解读作家时,挖掘儿童文学作家身上的正能量,感悟他们身上可贵的精神,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大国工匠精神教育;二是在解读作品时,对一些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涵养个人品德素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重点阅读、学习和鉴赏,以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个人品德素养教育的目的;三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路径

1.科学设计,方法多元,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教学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在课程思政受教育过程中的收获是检验课程思政实践效果的重要标准。课程思政应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简单强行切入,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相融合。科学设计,有机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更体现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容易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赏读《自立立人歌》之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作者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陶行知留学归来,看到中华满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认识到病根乃在教育,于是把目光紧紧盯在了中国的底层社会,他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到乡村去办教育,推展平民教育。在晓庄师范,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后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在教师深情的讲说下,学生为陶行知先生伟大的师者和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在接下来小组合作分析赏读《自立立人歌》(四首),学生更是能带着敬佩的情感阅读诗歌,并且联系自身实际讲到自立、自强、自尊、自重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人之道。思想教育内容在作者介绍和作品赏析教学阶段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之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丰富课程资源,引导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把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因其直观、生动、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它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例如,介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时,结合播放中国经典动画作品《大闹天空》的录音,让学生理解儿童文学幻想和荒诞的特点。在理解童话形象时,播放迪士尼动画《木偶奇遇记》的片断,让学生寻找童话中拟人体、超人体、常人体形象,从而让学生容易理解这三种常见的童话形象。

《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开拓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地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发挥着便利的作用。课程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视频资源,直达学生的心灵。例如,在学习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和郑渊洁时,学习中利用“朗读者”这个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视频资源,播放曹文轩和郑渊洁的相关采访视频,当学生看到过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视频时,情绪高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当学生听到郑渊洁和父亲一起朗读“羊”时,学生被浓浓的父子之情所感动,感悟孝道。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资源,而且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助力思政教育

传统的儿童文学教学,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而在现代教育信息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APP等开展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在《儿童文学》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通过网络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和全时段的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可以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答疑、在线自学、网络作业、在线考试、在线反馈等教学功能,可以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有效合理分配。例如,在学习19世纪外国儿童文学时,教师录制微课,微课中介绍了19世纪的社会概况和儿童文学发展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在线上进行知识预习,并布置学生去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这样,教师可以节约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中,分小组来介绍组内了解到的作家和阅读的相关作品,并分享教育感悟。课后,再搜集相关涉及此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使学生对此作家作品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知识掌握,形成小论文,在线上平台提交作业。在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探索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联系。

混合式教学克服了在线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各自的弊端,使儿童文学通过开展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打破了之前存在的偏重理论知识讲解,破除了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解读和写作的能力的弊端。简单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网络视频随时随地可以轻松学习掌握;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教师课堂讲解点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地更为扎实。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不断提高,学生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为主动、自觉的学习,利用混合式教学,高效地、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实现了思想上的教育。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基于“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的目标,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路径的实施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发挥了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优势,丰富了儿童文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又基本实现了儿童文学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但是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尝试,认真总结经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思想品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