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2年生的金智英”是X世代吗?

2022-12-29林洪泽译/叶蕾蕾

现代阅读 2022年11期

所谓的“世代”是由时间、群体、社会结构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成为相同世代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就是“相同的经历”,同龄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在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2012年,我对新职员进行入职培训。休息时间聊天时,一位新职员问我:“林洪泽先生,您是X世代吗?”听到这个问题,周围的人都咯咯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觉得对于X世代来说,我的年龄未免有些大。不过,真正让我有些发蒙的是其他原因。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X世代意味着对新潮流最敏感的新生代。“1982年出生的我属于X世代吗?那么,和我同岁的‘82年生的金智英’(《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现象级小说,在社会引发广泛讨论)呢?”想到这里,我有些混乱。

“X世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指称当时二十多岁一代的最常用的名词。当时最能代表他们的是BP机、随身听、《灌篮高手》等,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94》中“七封”的一帮朋友、2012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建筑学概论》中的“大明白”等荧屏形象最能代表他们。“X世代”一度代表着当时的新新人类,但现在已经成了怀旧的代名词。

但是,对于“究竟哪个年龄段属于X世代?”的问题,恐怕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假如大家身边有可以被称为X世代的朋友,不妨问一下他们。如果问一下和我一样出生在1980年前后的朋友:“你属于X世代吗?”大部分人无法立即作出回答,而是会陷入思考。他们无法立即对此作出回答的第一个原因是,没有想过X世代的明确界限;第二个原因则是,“X世代”一词是韩国国内企业为了营销从国外引进的说法。

X世代的说法是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创作于1991年的小说《X一代》发表后流行起来的。小说《X一代》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3名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丧失了生活希望、找不到前进方向,为摆脱故乡郁闷单调的生活,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沙漠,剪断所有羁绊,日夜讨论挫折和烦恼等人生问题。

当时美国的市场营销负责人和广告制作者们发现,婴儿潮后现有的销售战略已经行不通,便开始研究新对策。而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来称呼这一不易形容又难以捉摸的群体,小说《X一代》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很快,媒体便开始借用这一表述来称呼新生代。X世代成了用以指称非常难以被定义的这一代的最佳名称,而字母“X”正可以传递出有别于老一辈的、难以被轻易定义的含义。

在美国,对X世代通常是指根据人口统计学的划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之后,1965年至1976年出生的一代人。X世代不拘泥于旧观念框架,表现出自由思考、随心所欲的特性。另外,X世代也指以自我为中心,对消费敏感,能够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年纪偏大的那部分人。

在美国,X世代大多由双职工夫妇抚养长大。因此,X世代也被称为“钥匙一代”,意思是指父母在公司工作期间,自己从学校走回家里,并用钥匙开门后走进无人的家里的孩子们。在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婴儿潮一代重视家庭和家人,而X世代中有近50%的孩子是在离婚或分居的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们对家庭具有憧憬和反抗的双重心理。另外,婴儿潮一代经历了越南战争等历史大事件,大多数人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而X世代则整体缺乏这类共识,比起社会性问题,他们更关注个体生活的意义。与婴儿潮一代梦想可以成真的所谓“美国梦”不同,X世代开始出现较高的失业率和较低的经济自立性,因此X世代在职业观上也与老一代有着很大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与老一代相比,X世代对职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较低,一般不会长期待在一个工作单位。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企业为节省成本而大规模裁员,而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就业市场的不稳定,他们不再期待对工作的忠诚会给自己带来回报,也不会轻易承诺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可以说,X世代对职场的信任缺乏来自对现实的合理应对,这表明他们逐渐适应了企业单方面违约的职场风气。这种现象与韩国“90后”的处境非常相似。

另外,X世代对企业产品广告的不信任感较强,是一群充满戒备的消费者。因此,之前以象征性的广告形象压倒市场的万宝路香烟陷入销售危机,一度只能将价格降至一半出售。

这种滞销现象同时也出现在可口可乐等日常消费品市场,这是代群变化引起消费市场出现巨大变化的例证。

(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90后来了:正在成为中坚力量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