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科技时代全球科技实力报告

2022-12-29宁南山

现代阅读 2022年11期

2017年6月13日,《日本经济新闻》发布了一篇新闻报道,叫作《全球科技进入中美两强时代》,说明日本媒体也开始正视现实,那就是中国和美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领跑全球,而且在最新科技发展上也是全球两大核心力量。

实际上,最近几年中国科技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国产航母下水、国产万吨驱逐舰下水、新式火箭顺利进入太空、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智能手机用上了国产芯片、超级计算机领跑全球、量子通信和第五代移动通信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等。

来自日本官方的全球科技实力报告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每年都会对世界各国科技实力产出进行数据统计,以下内容全部来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16版报告。

1.中国的科技投入在2013年超过日本,同时在2014年达到了整个欧洲的56%,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国。

首先看世界各国在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上的经费支出。中国的R&D研发支出在2013年和日本出现了交叉,超过了日本,2014年更是超过日本17.9%,达到22.4万亿日元。实际上,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了。韩国进步也很快,2014年研发费用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差不多。韩国崛起非常明显。

2. R&D研发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中国已经接近欧盟28国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科技国家中超过了英国。

中国2014年R&D开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5%,欧盟28国平均为2.08%,英国为1.72%。日本为3.8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韩国(4.29%)居第二位。

3.中国科技人才总量2014年为152.4万人,超过美国的125.3万人,仅次于欧盟28国的176.2万人。

资金和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双发动机,按照国家维度,中国的资金投入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人才投入则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科技的真实水平

中国在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在这么高强度的投入下,必然会带来科研成果的爆炸式成长,制造出科技发展的风口。

我们把科研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科学研究,一部分是应用技术研究。前者的成果主要以论文为主,后者主要以专利为主。

我们先从日本的官方报告里,看一下以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科学研究。从1981年到2015年,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基础科研成果的世界份额都在下滑。

首先是美国。1981年的美国,论文数量占了世界38%,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55%,这两个方面都高居世界第一位。而到了2015年,论文数量下降到世界的24%,论文被引用次数下降到世界的22%,但仍然是世界第一位。其他国家里,1981年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第二位是英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了世界10%左右;德国居世界第三位,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大约6%;日本居世界第四位,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大约5%。

那么中国呢?1981年中国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占全球1%以下。到了2015年,论文被引用次数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3.5%,跃居世界第二位。其时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是22%,世界第三位的英国大约7%,世界第四位的德国6.7%。可见,中国增速一枝独秀。

我们再看2011年到2015年的科研成果变化情况。只有中国在直线飙升,其他主要科技国家,除了韩国以外全部是回落状态。这意味着德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科研输出占世界的比例全部都在下降。中国已经在总量上显著领先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看了基础科学研究的输出,我们再看看代表技术应用层面的专利数量。中国2014年专利申请的许可量17.6万件,跃居世界第三位。第一位日本专利申请的许可量29.7万件,第二位美国25.6万件,第四位韩国12.7万件,中国专利许可量处于迅速上升的态势,注意是许可量。如果按照申请量来看,中国每年专利申请一百多万件,已经是世界第一申请大国,但是我们还是要看许可量,这个比专利申请量更有意义。

日本每年技术贸易是顺差,顺差的金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经常被作为日本科技发达的证据。然而,日本的技术贸易顺差并非因为技术出口,而是因为在引进技术方面相对比较封闭。日本2014年技术贸易出口额201件约为374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位于美国、德国、英国之后。当年美国技术贸易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技术出口1362.7亿美元;德国第二,714.4亿美元;英国第三,456.6亿美元。

实际上,日本在2003年以前经济繁荣的顶峰时期,其技术贸易一直是赤字,也就是引进的技术多,出口的技术少。在经济逐渐低迷之后,反而从2003年开始不断增加技术出口和转移,技术盈余逐渐增大,这对日本是不利的。

只有在一个国家创新力不断提升的时候,对外技术转移才是良性的,技术盈余的增加才是合理的;而一个国家创新力在不断下降的时候,反而必须要不停地从外界输入技术,加快本国的技术变迁,否则该国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力一定会下降。

我们从日本的科技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科技投入和产出都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还在快速发展,而日本的科研产出世界份额在不断下滑。在自身科技发展停滞的情况下,日本反而加大对外转移技术,去追求那一点200亿美元不到的技术贸易盈余,同时在引进技术方面又很保守,这会大大拉近竞争对手和自己的差距,是战略上短视的表现。

日本的报告用总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和总的论文数量来衡量国家科研产出。实际上,如果我们用高质量论文,也就是被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0%的论文数量来比较,中国现在也是世界第二位。如果再进一步,比较世界各国被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的论文数量,中国也是世界第二位。

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2016年统计的2004至2014年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尖科学家数量,美国遥遥领先,顶尖科学家人数几乎占了世界的一半——47.5%;中国科学家有175人,占世界5.7%;日本仅为74人,占全球2.9%。参看世界顶级科技杂志《自然》统计68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科技杂志发表的论文,根据不同权重编写的自然指数,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的排名中,WFC(加权分值计数法)中国是6462.29,稳居世界第二位,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以上,当然同美国的15794相比,差距还很大。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报告里,基础科学研究按照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世界前4位的分别是美、中、英、德。文部科学省的这份报告数据,和世界其他知名机构的排名基本是一致的,例如《自然》杂志的自然指数排名,基本反映了各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情况,排名是美、中、德、英。汤森路透的论文引用次数全球前1%的高水平科学家数量排名,前4位也分别是美、英、德、中。

再看文部科学省报告的专利许可量,反映的是技术应用层面创新输出,世界排名前4位的是日、美、中、韩。这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排名基本一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2016年世界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美、日、中、德、韩。

看到了吧?在几乎所有的反映科技输出总量的排名里,中国基本都在世界前3位,所以要自信地说我们是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红旗出版社《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