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如人生

2022-12-29苏见祈

现代阅读 2022年12期

我小的时候,跟着老师学围棋。同门有一个小师弟,学棋特别认真,下棋也正襟危坐,每一步棋都要捏着棋子思考。我和他正好相反,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坐不住”,对漫长的计算完全没有耐心,棋子该落在哪,全凭感觉。

有时候小师弟思考得太久,我就催他:“别想啦,又不是打比赛,凭感觉随便试试呗。”

小师弟就一脸正经地反驳我:“不行,老师要我们至少算到3步棋的变化。”

要说对围棋的认真和执着,小师弟胜我甚远。但我们下了那么多次棋,赢的一直是我。

切磋之后老师会给我们复盘,一边数落我就是静不下心,一边也夸我有些落子的确巧妙,问我是不是认真算出来的。我总是得意地说:“我没算啊,我就感觉该下这儿。”老师就感叹道,这孩子棋感是当真不错。

这句话让小小的我沾沾自喜了好一阵,下棋的时候也越来越自大,时常嘻嘻哈哈地逗认真思考的小师弟:“别想啦,没用的。”

小师弟还是不理会我,紧锁着眉一定要赢我一把。我想他大概是信了长辈们说的,努力总会有收获吧。

有时候老师会瞥一眼神态各异的我们,叹了口气说:“要是你们俩的天分能凑在一起就好了。”当时我不明白小师弟的天分是什么,后来才知道,那种天分是努力,或者天生的毅力决心。

按照“爽文”的创作模式,应该是勤勉的小师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终于把我杀得片甲不留。但是直到最后,这件事都没有发生过,虽然小师弟一直都很认真。

故事还没有结束。

有一天,老师提过的师兄回来看望老师了。老师很高兴,问他最近还下棋吗。

师兄面带愧色地摇头,说后来学业繁忙,没法静下心,这两年都没练了。

老师笑道:“说得跟真的似的,你以前下棋也不见得有多静心。”说完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目光看向了我:“不如你俩来一局。”

那场棋的开局我就很兴奋,因为我发现新的对手和我一样是下快棋的。和小师弟下棋总是等得不耐烦,可这位师兄落子却一招紧似一招,每颗棋子还都“啪”的一下落在木头棋盘上,气势足得很。

我心道,来,就让你了解了解棋感是什么。

这个自负的念头并没能存续多久,对方的快棋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压迫感。那一局我的黑棋永远左冲右突地逃窜,我也把什么棋感完全抛在了脑后,开始抿着嘴计算接下来的变化,像极了小师弟下棋的样子。

小师弟有些惊讶地看着我,又转过头看看等得不耐烦的师兄。

战局走到中盘,黑棋就被绞杀得只剩两小块边角了。我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铁青着脸认输。

复盘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师兄:“你怎么想到下这儿的啊?”

师兄却是一愣,挠着头笑了笑:“我也没怎么想啊,就凭感觉呗。”

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呢,耳熟得让我后背发凉。我抬起头看看小师弟,他还呆呆地看着棋盘。

“别琢磨啦,没用的。”我对小师弟说过的话,那天也送给了我自己。

棋盘间有天生的棋感,那人生这个变量多出千百倍的战场,自然更有属于它的天赋。

有些人可以嗅到机会,有些人可以嗅到危险。就像下棋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下这里,可我就是知道。

现在到处都是励志的鸡汤,讲几个成功者的生平事迹,让所有人在脑海里代入那些最有天赋的,也是运气最好的人的一生,获得另一个人在另一个时代照样可以复制成功的安慰。

小师弟日夜苦练,用心总结,我每天吊儿郎当,懒得动脑,可他却总是输给我。

某一次他又输了,低着头很难过。我得意扬扬地冲他说:“以你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和人拼天赋。”可3年没碰棋的大师兄,偶然随手一局,就把每天练棋的我杀得片甲不留。然后他对着呆若木鸡的我笑道:“下棋总要有赢家,你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不能是你?”

问出这些问题,你不觉得太过残忍了吗?

(摘自人民交通出版社《狂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