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条街道的“密码”

2022-12-29陈晋

现代阅读 2022年12期

现今中国重复率最高的城市街道名称有4个: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和建设路。为什么这4个路名的存在感最强?因为它们之中暗藏着“中国人想要什么”的“密码”。

“中山路”,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城市为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设立的,有告慰之意。

“解放路”,主要指代1949年左右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各个城市的时候,部队入城经过的街道,它们大多处于比较繁华的市区。

“建设路”,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城市大搞工业化建设。像四川成都、河南洛阳的建设路,便得名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与工厂企业沿路而建。

“人民路”,表达的是摒弃旧的社会风俗,迎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江苏苏州的人民路最有意思。这条街最初叫“三元坊”,是为了纪念苏州在清朝时出现的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后叫“护龙街”,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的官员曾在这条街拜迎。抗日战争胜利后,“护龙街”改名为“中正街”,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字“中正”。1952年,苏州这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决定与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的社会元素说再见,改名为“人民路”,宣告城市的主人是人民。

这些街道名称,沉淀着几代人的历史愿望和价值诉求:“中山路”表达的是对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创建共和国的纪念。“解放路”表达的是1949年的巨变,让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建设路”则表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人民路”表达的是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

(摘自新星出版社《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