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债市发展 助稳经济大盘

2022-12-29钟言

债券 2022年7期

5月下旬,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多项措施与债券市场相关。今年前5个月,中央结算公司支持各类主体发债净融资4.1万亿元,同比增长46%。下半年,中央结算公司将配合主管部门全面落实政策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措施》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累计发行3.4万亿元,基本如期完成发行任务。下半年的重点是用足用好债券资金,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据此,要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将更多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库,将债券资金用在“刀刃”上;建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全流程动态监控体系,清晰资金投向和使用进度,防范资金截留、挪用或闲置;着力完善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贯穿“借、用、管、还”流程。

加大政策性金融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依据《措施》,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者专项债券资本金搭桥。前期已出台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政策。两项政策有望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杠杆效应,缓解项目资本金不足或者配套资金跟不上等问题。上半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量同比减少约2000亿元。下半年,要创新、丰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专项品种,扩大发行规模;应做好资本金专项债的项目筛选和风险管控工作,处理好资本金专项债债务属性和项目资本金权益属性的关系。

运用资本补充债券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措施》提出,鼓励银行对部分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扩大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充实银行资本金,可释放银行放贷潜力,增强放贷意愿。2021年中国版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落地,对大型银行资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银行面临损失吸收等资本补充压力。为提升银行信贷能力,应扩大永续债、二级资本债、TLAC债务工具的发行规模,适当增加央行票据互换(CBS)的操作力度和频次,提升永续债市场流动性,推动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由试点转向常态,化解银行不良压力。

发挥公司信用类债券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措施》提出,要加大资金对“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公司信用类债券是仅次于信贷的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具有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可考虑依托企业债券“1+1+17”的丰富品种结构,扩大专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同时发挥企业债券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作用。在区域试点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探索实行“发行人付费、投资者投票选择”的中介机构选聘模式,引入新型风险揭示机构和手段,切实支持科创、民营企业融资。

利用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措施》提出,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业务是在企业外债管理的框架下,兼容境内监管规则和国际业务惯例,联通境外,为企业提供的跨境融资新渠道。可在政策上进一步发挥上海自贸区在岸离岸市场优势,鼓励企业发行自贸区离岸债券开展跨境融资,实现境内外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